學習劉佳芬事迹心得有感
劉佳芬那種對特殊孩子的愛和對事業的執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影響着我的工作熱情和人生價值觀。
她把學校當作家經營。家是一種歸宿,是讓人傾其所有為之付出的港灣。達敏學校搬入孝聞街新校區,由於硬件條件不完備,學生中午用餐沒有專門的場所,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劉佳芬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真是到了吃不好,睡不香的地步。當她與相關部門聯繫時碰到了一些困難。但是她並沒有放棄,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決心一定要改善條件。最後通過人大代表小組向政府提了建議,最終學生的吃飯場地終於得到解決。她對學校的事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她體現了一種無私的精神。
她善於利用社會資源。達敏學校構建的社區融合教育模式,讓特殊孩子學會自理自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社會各方面資源的大力支持和參與。劉佳芬就是這樣一個善於發現資源,善於整合資源,善於利用資源的人,她利用社會上所有優質資源為達敏服務,她體現了一種博納精神。
她讓全社會關注達敏。劉佳芬就是一個走到哪裡,就把特殊教育的理念、特點和意義講到哪裡的人,讓人人了解特殊孩子的缺陷,教育了一個孩子,挽救了一個家庭、和諧了一個社群,以此來推動特殊教育的社會關注度。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她對特殊教育的定位描述,她講特殊教育就是要改變智障兒童家長的自卑感和期望值過高的想法,有些家長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孩子在達敏,有的希望通過達敏能讓孩子上大學。她說達敏的學生教他一個數字,一個星期才能記住。所以她立足於培養這部分孩子生活的自理自立能力。她不厭其煩的講達敏,讓全社會了解、關注、尊重特殊教育。她體現了一種博愛精神。
劉佳芬同志的事迹意在指引我們“愛的教育”並不簡單。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的積累,如同絲絲細流匯成大海。開始的獨自奮鬥,延續成集體、團隊的合作,談何容易?傾聽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學校與社區間的合作,起初,僅僅只有六人願意幫助,經過不懈的努力,付出多少鮮為人知的辛勞,最終發展成百人互助的社區鏈。同時也由衷地佩服、尊敬以劉佳芬同志為首的特殊教師隊伍。我不禁感慨,只要我們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層層困難終會被克服。那麼。何不從現在就去做呢?讓愛繼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