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一)
近期仔細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觸動心靈。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彷彿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裡。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見到“國民幸福指數”一詞,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裡供着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台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采着我們去膜拜你 你有什麼了不起 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後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麼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 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後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二)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說實話,看《于丹論語心得》之前,我是懷着走形式應付的心情。沒想到開卷有益,越看越想看,這本書彷彿有一種魔力引人入勝,所以我也就下決心要讀好這本書。於是手捧該書,我都覺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許多,彷彿自己變得有學問了。讀後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這是于丹給我們講述《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后的遺憾,將使你錯過彌補遺憾的最好時機。承認現實的不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感悟之二: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你的整個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可以看到他內心的價值取向。那麼什麼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麼樣的幫助;什麼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是好朋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是壞朋友。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朋友的人格可以映照、校驗你的人格,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可以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大多數時候是一種美德,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和批評,都不如其實,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堪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麼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明確了自己的修養,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誘導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着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三)
近日拜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后,感觸頗深……
我想《論語》給予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就在於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之下圓潤地融合成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讓我們每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論語心得》中國共產黨講述了七道,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地人之道”。
天地人之道是《論語心得》中的第一道,讀這一道時,我的感觸也是最大的。
我們現在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隆、事業成功的基礎。但人的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就在於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達到完美結合的程度,結成一個整體,所以,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的內心的時候,他的強大,無堅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就是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僅此簡單而已。讀到這裡,我想,在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們應該如何為人呢?只要你的胸懷無限大,許多事情就小了,原來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簡單的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說,“恕”字就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寬容。但是,真正做到寬容,又談何容易呢?有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還老是在那兒想,這麼可惡的事,我怎麼能原諒它呢?然後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傷害。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了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感。
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這麼簡單。那麼,怎樣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要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要實現理想馬上也要想到幫助別人實現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叫“仁義”。
讀完這一道,聯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萬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自私、蠻橫、無理、霸道,這跟書中相差了多遠啊!我仔細的考慮了,我以後一定要做到寬容、關心愛護他人等。這樣,自己的人生不是才會更完美嗎?
我想聖賢的意義就在於,他以簡約的語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後世的子孫或蒙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以個民族的精神。
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此刻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但我的心靈卻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 標籤:軍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