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經驗交流>回憶我的考研歷程

回憶我的考研歷程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在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后,才發現考研工程量之浩大遠非先前考慮的那麼簡單。北大考研自主命題,沒有官方教材,不指定參考書,更沒有參考答案。專業課除去幾個送分的名詞解釋外,便是四道大論述,其實就是現場寫四篇小論文。專業基礎有50道選擇填空,是為歷年真題的保留項目,文學、語言、文獻、理論等學科皆有涉及,古今中西無所不考,泛而不深,偏而不怪,便是這傳說中的“大綜合”。與專業課相仿,專業基礎也有四題論述,古代文學、外國文學、中古文論、西方文論各占其一。後來得知,北大論述題賦分極為吝嗇,照本宣科不足為道,觀點平庸只能及格,唯有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創見為最佳。而歷年北大複試線都低於國家線,這就意味着,一旦北大落榜,連調劑其他學校的資格都沒有。而每個專業只錄取兩三人,報考者卻逾百人,其中還不乏全國各地的高手,這就註定了絕大多數人只能成為燕園外的炮灰。儘管考研考北大比高考考北大容易得多,但難度依然在遠在其他學校之上。

  了解到這些殘酷的事實后,我做了一些準備工作。為了給專業課留出更多時間,暑假裡我到新東方上了考研英語班。幸好複習開始的早,在大三上學期,我還可以憑興趣來讀一些書。因為考的是當代文學方向,便集中看了一些思想史、近現代史、文化研究、當代西方文論與哲學的書,專業方面主要側重於現代文學。但在大三上學期,班裡還有一些事情,自己也有一些沒處理好的瑣事,那段時間相當浮躁,也很難沉潛讀書。就這樣,轉眼就到了2011年冬天,不知為何,記憶里的那年暮冬特別寒冷,從之前熱鬧喧嘩的生活猛然退回悶頭讀書的狀態,孤獨的火焰開始纏繞我的內心,這種感受一直牽扯着自己那顆渴望躁動的心。自己的心態一直不是很好,那個冬天更是如此。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向錢理群老師在信中訴說了自己的想法,錢老師豐富的人生閱歷出發,鼓勵了我這個困於冬日一隅的青年。在後來的考研時光中,我經常會想起錢老師和他說的話,即使面對極大的壓力,也依然能堅持走下去。

  三、一路向北的征程

  2012年,考研年。大三寒假,我隨父母回到菏澤老家。除了給家裡的老人帶了很多年貨外,我還隨身攜帶了一本《野草》。冬日的華北農村蕭瑟荒蕪,遠沒有城市那般喧嘩熱鬧,每次回老家,都能這讓我文藝小資多點植根於苦難生活的厚重感。住在簡陋的小屋裡,透過門縫可以聽見深夜落雪的聲音。有那麼幾個夜晚,睡不着,我便點了燈,在微弱的光影下溫習《野草》。早就聽父輩們講,在“文革”那個萬馬齊喑的歲月里,有些知識青年就是靠着魯迅的書汲取思考的力量,在黑暗中摸索,等待着新時代的到來。《野草》中帶給人的不僅是絕望,更是深刻之後的反思。後來讀了很多研究魯迅的書,無論是竹內好、伊藤虎丸,還是林賢治、錢理群,都不及汪暉的早期作品《反抗絕望》令人印象深刻。從書中走出來,眼前唯有墨色穹窿下肅穆而立的楊樹林。現實的生活激發了對文學的新的想象力,鄉土與城市、底層與上層等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進而去研讀民族國家、革命、現代性等話題。發現並喜歡上韓毓海老師的著作就是在那時。韓老師雖身在中文系,卻不拘泥文學研究,而是能跳出某些偏狹的圈子,從歷史、政治等角度再讀文學,縱橫捭闔,文采飛揚。但最主要的是,他沒有某些學院派的獃氣,重在實踐,經世致用,無論他的研究路子,還是側重的領域,都是我非常喜歡的。

  回到濟南,做了一個每月的複習規劃,便正式拉開了全心考研的序幕。李浴洋師兄給了我很多有針對性的建議,這讓我迅速摸清了複習的大致方向。儘管北大不指定書目,但往屆學長根據經驗列了300本左右的參考書目,書目繁多,後來我只精讀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就只能泛泛而看了。在專業書中,陳曉明老師的《中國當代文學主潮》與洪子誠老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成為最基礎的選擇。正好超星學術視頻上有陳老師在北大課堂的講課錄像,從頭到尾一共110多集,我便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為了擠出時間來白天學車,只好晚上熬夜看,但看后收穫很大,很多難以理解的晦澀概念便迎刃而解。

  二月底,開始在山大中心校區上自習。買來了歷年真題,做了一些技術性的分析,大致了解了試題的重點。根據手頭上的資料,便開始整理專業課的筆記。北大考研的過程是快樂的,因為可以讀很多文學作品和研究著作,儘管有很多作品耳熟能詳,但每次重讀都是一次新的旅程,在封閉靜謐的環境里,沉靜下來的心往往會更加純粹,也更加敏感。繁華散盡,終歸於死寂,而這死寂在那個初春的山大校園裡並沒讓我感到壓抑,反倒是滿滿的充實感。閑暇之時,便與鈺兒姐姐一起去山大路上的小吃店美餐一頓,在屋子裡看書累了,便到山大小樹林里去坐一會,合上書,剛看過的一些東西就能浮現於眼前。每晚十點,最後一個離開公教樓的自習室。後來聽說這棟教學樓是山大有名的“鬼樓”,難怪到了夜晚自習室的人並不多。但陰涼的環境倒是有利於專註讀書,我也沒管那麼多,就這樣一直到了三月份,現在想想,那段時間真是狀態最棒的時候,也是內心最純粹乾淨的時候。3月20日,回到山師,佔了自習室,租了校外的房子,備考的資料終於有了個置放的地方。

  在學校複習了一段時間后,4月11日,我再次來到北京大學。春日的北大百花盛開,芬芳滿園。跟上次深冬來的時候感覺不同,上次純屬是遊客參觀,而這次,是在向前輩取經,是在自己心儀的校園裡尋找夢想的支點。這一次,對於北大,我不再感到陌生。在韓老師的課堂上,我向他表達了渴望跟他讀研的意願,儘管心裡有點緊張,但好在一切都順利進行了。在李歐梵、孫玉石、高遠東、吳曉東、龔鵬程等老師的課堂上,讓我感受到之前課堂上完全不一樣的氛圍,也更堅定了我進入北大的決心。

  從北京回到濟南,從五月份一直到年底,這個漫長的時間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心讀書,備戰北大。原本以為,敘述這段故事,應該有很多很多的話要說,有很多感悟要講。真正寫到這裡,我卻不由自主地停下了筆,我不知道該如何敘述這段難忘的記憶--因為每一天都是值得回味的,對文學的思考、生活的感悟都被一個個複習進度細化了。在她畢業離校前,鄭樹敏學姐送給我三張倒計時錶格,一共200天,每天我都用黑筆寫下任務,若完成了,便用紅筆劃掉,到最後,會形成漁網般地“赤墨圖”。這項工作也是為了打發考研單調苦悶的日子。當考研進入“深水區”,之前的新鮮感逐漸冷卻,輕鬆的讀書被緊張的複習取代,壓力也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

  當敘述變得堅硬起來,其本身也就令人難忘了。考研的歷程,書外的生活比紙上的文字更精彩。一些點滴的記憶,一些片段的影像,浮現於腦海中,難以忘懷。

  夏天的悶熱熏得我只好躲在圖書館里,爬上爬下,只是為了找到一本參考書;晚上十點半離開自習室的時候,校園裡往往只有我一人,回小屋的路上,好像只有墨雲與黯月與我為伴;出租屋裡雲龍混雜,為了找個安靜的住所休息,反反覆復換了三個地方;寂寞的時候連個說話的伴都沒有,只好寫在筆記本上,自娛自樂。好在學習的都是我喜歡的文學,倒也樂在其中。

  暑假之後,開始上高連政治輔導班,英語和政治複習也逐漸江加大力度。好在這些東西都不難,只是按照常規思路,每日加緊訓練,不敢懈怠。到了冬天,大學覆蓋了校園的每個角落,每次回小屋的路上都凍得手腳冰涼,掏出電話,也只是跟同病相憐的研友互相慰問一下;在除夕前夜,一個人躲在四樓暖氣片狂背最後的政治押題卷;在無數個同樣的夜晚,我告訴自己,“我能行”。但緊接着看着難以完成的任務,又不禁覺得自己實在太阿Q。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的過,終於到了考研前夕。

  2013年1月5日,考研。在上考場前,我在人人上發了個狀態:“莫道征途路漫漫,願效江水去不還。大勢所向天地寬,終究奔涌歸浩瀚。”最後的考試在竟來得如此平靜,彷彿這只是一次輕鬆的演練。

  政治考試的時候有點頭疼,但匆匆寫就,感覺還湊合。英語並不難,但也相當耗費腦細胞,但還算順利。第二天的專業課寫的手腕都疼了,但還是沒做完,趙樹理,知青小說,女性詩歌,王小波,四篇小論文,想說的話很多,但沒能遂願,只把前兩題答得仔細,虎頭蛇尾,後來終於在這裡出了大問題。下午的專業基礎,神奇的“大綜合”連蒙帶猜地寫完;四篇論述,論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問題,好在平時比較關注政治與西馬,倒也不難;論宋詩特質,結合錢鍾書《談藝錄》寫了一通,引經據典;論十九世紀科學思維對歐洲小說的影響,有點意外的題目,結合當時思潮和作品談了談;論王國維境界說,唯一的送分題,經典的基礎問題,並無難度。出了考場,只是覺得專業課遺憾太多,但總體馬馬虎虎,只好祈禱最後的分數能高一些。

  四、生活向南方的轉向

  2013年2月28日,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公布成績與複試分數線。Finally, the Truth. 最擔憂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分數並不令人滿意,只比複試線高5分,專業方向排名大概五六名的位置。有生以來第一次徹底一夜未眠,因為目前這個情況意味着風險非常大,而且分數太不令人滿意。一個專業方向只錄取二人,根據複試比例1比1.2來看,我所在的這個位置,最終錄取機會非常渺茫。

  但畢竟還有一線希望,帶着一股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想法,3月6日,我第三次來到北大。躺在靜園的大草坪上,望着天空上排開的一字孤雲,想到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卻沒法擁有這一切的時候,眼淚當時就下來了。但又一想還有很多研友吃了更多苦,尤其是那些二戰三戰的朋友,依然在為北大而奮戰,我也沒必要如此傷悲。

  在燕園,複查了下成績,除了跟一些師兄師姐聚了聚,便是萬分焦急等待最後的結果。在跟孫雅馨在野草書店看書的時候,知道了自己落榜的消息。因為之前有心理準備,倒也沒覺得太意外。我想到自己畢竟過線了,原則上還是可以校內調劑的,便跑到歷史系、哲學系、國際漢教去問調劑信息,果不其然,不止五院,其他專業也個個爆滿,生源充裕,根本輪不到調劑生。

  未名湖畔的桃花又開了,我卻與北大擦肩而過。此次赴京,滿眼儘是傷感。最後幾日,倒春寒襲來,帝都上空霧霾陰沉,毫無心情多呆一刻。從北京回到家,面對的最現實的問題就是,下面的路該怎麼走?在我心中,無非是二戰、調劑、考公務員與工作四條路。工作我沒考慮過,我還想繼續學業。雖然選調生與省考也報名了,但最後也沒去考,只是不想年紀輕輕就被體制綁定,還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這時候,父母提醒我還可以考慮出國留學。其實留學我之前並非沒考慮過,我的高中朋友里有很多早已選擇了出國,只是由於專業的特殊性,北大中文系的崇高地位恐怕不是他者可以比擬,我才決心在國內考研的獨木舟上苦苦廝殺。出國不合適,便想到了港校,心想或許值得一試。找了很多資料,最後發現港校招考幾乎都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結束。而與此同時,我想到了澳門大學,記得澳大是接收考研過線但最後落榜的考生的,其招考時間也在考研之後。聽了一些老師、學長的意見后,我決定試一試澳門大學,儘管沒抱多大希望。

  在那個冬春交接的季節里,我天天忙着查詢各校調劑信息。儘管都走到調劑這一步了,我笑自己居然還在挑三揀四。非211高校我是堅決不去的,另外,我希望能去一個沿海的城市。最終的選擇是海南大學。對於海南島,對於海大,我之前並不是很了解,但在我的印象里,那是一個相當美好的地方。

  讓我萬分感激的是,海大給了我這次機會,這對當時無路可走的自己而言,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儘管父母不是很同意我去那麼一個天高雲淡的地方,但海大發出的複試通知還是讓我原本沉重的心情為之一振。對,說做就做。買了濟南直飛海口的機票,稍作準備,便踏上了遙遠的南方之行。

  4月7日,海口市海甸島,海南大學。自從晚上下了飛機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生活開始轉向了。海之南,天涯之北,椰風小島,春風吹,晚霞照。面對從未有過的新鮮空氣,馬路兩旁高大而密集的棕櫚樹、椰子樹,這個陌生城市太多新奇的東西衝擊着我的視線。南國的暖風迎面吹拂,溫暖的雨滴輕輕打在從北方帶來的長袖上。

  換上短袖短褲,來到海南大學。海大校園非常大,大概是山師長清校區三四倍的樣子,但並不荒蕪。整個校園彷彿是個熱帶植物園,榕樹、棕櫚在小徑旁盤虯卧龍,乳白色的教學樓點綴其間,東坡湖、南渡江等水域分支交錯期間,空氣里總是浸潤着一種草木的香氣。坐着敞篷的電瓶車穿梭在校內曲折的小路上,小車軋過青石板的時候總會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仰望天際,海風拂面,美不勝收。世人只知廈大、武大風景卓群,真想不到,在祖國最南端還有這麼一個世外桃源!

  我也沒光顧的看風景,畢竟自己是來考研複試的。但這個過程就相當簡單了,經過了極其慘烈的北大之路,再來這個悠閑自由的校園,頓覺冰火兩重天。在複試中,劉復生老師也沒有刁難我,之後,又跟我聊了很多,關於北大,關於海大,關於夢想,關於今後的打算。對於海大與劉老師,我是相當感激的,因為我知道一個好的伯樂對人的成長有多麼重要。

  面試結束后那天傍晚,我一個人跑到海大門外的白沙門看落日。瓊州海峽與對面的祖國大陸就在我的眼前,坐在溫暖的沙灘上,我想了好多事情,包括考研以來走過的路,包括這四年的生活,包括感情的糾葛,等等。面對遼闊浩大的南中國海,晚霞漸漸消失在海天盡頭,一種莫名的神聖感與傷感交織在一起,那個場景,讓我難以忘懷。

  北方落雪,南方落雨。第一次去北大,覆蓋帝都的皚皚白雪迎接了我,那時候我什麼都不懂。兩年後,第一次來嶺南,海口用溫暖的春雨迎接了我,我曾以為我懂了,其實我還是不懂。

  在海口,大學同學李虹虹熱情款待了我。異地他鄉,無親無故,一些小事,有時也能擊中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在海島那段時間,不少事情都給我以感動,一年多的壓抑也在這個休閑自在的小島上被暖風稀釋了許多。

  人們總是喜歡謳歌夢想的高貴,卻不知生活本身更值得讚美。在無人相訴說的漫漫長夜裡,陪伴自己的或許是窗外的一株枯樹,或許是耳機里傳出的一段音樂,或許只是掌中的一本書,甚至,只是手裡握着的一支筆。考研的時候,我用那支筆做了700多頁的讀書筆記,用了四卷厚皮本,曾以為奮鬥本身才能牢牢握住夢想,卻不識無論身在何方,日常生活的點滴美好才是更值得愛惜的珍寶。考研的時候,《北愛》的主題曲《滴答》時常迴旋於耳邊,或是低聲哼唱《未名湖是個海洋》,便會想起那些令人唏噓的往事。可是當一切塵埃落定了,再說這些豈不就矯情?既然說多了都是淚,不如重新開始新的生活,而這一切,從來到海南島的那一刻起,已經在改變中了。

  剛出成績那陣,我在人人上發了個狀態:“我是一個追星星的孩子,惟願此生都能仰望星空,永不隕落。”生而不易,願同摘星。但人終究不能活在夢想中,縱然有一萬個仰望星空的孩子,還總得有個腳踏實地的成人來做事情。考慮到很多現實因素,我真的適合留在這個美麗的海島讀書嗎?每每想到最初的夢想,我就太不甘心。

  四月的海島不僅風景誘人,書博會的召開也讓其文化氣息增色不少。在海口,我聽了幾場講座,並且第一次見到了莫言。在海南晃悠了大半個月後,在三亞天涯海角旅行的時候,我收到了澳門大學的複試通知。我知道,事情又在變化中了。

  回到濟南,準備澳大的複試。這一切,都是依樣畫葫蘆。網上筆試,電話面試,擬錄取,確定錄取。經歷了之前那麼多,今天的狀態反倒是波瀾不驚,不值一提。一路以來,跌跌撞撞,終於獲得了這麼一個不算好也不算壞的結果。

  接下來就是做出選擇了。二戰北大,還是海大,以及澳大。最後,我選擇了後者。2013年6月7日,正式收到澳門大學研究生院錄取通知,考研最終結束。這個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但也在情理之中。

  2013年6月中旬,我開始在中國文化傳媒網山東頻道做實習記者,換了一個環境,結識了一些新朋友。跳出校園,方知世界更加廣闊。植根於充滿苦難的現實土地上,回望考研的歲月,那些心酸其實也算不得什麼。邵永海老師說,“面對社會的苦難,選擇逃避或漠視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是須明白將來某一天會因此品味和忍受深刻的恥辱。”進入野蠻的社會叢林,入世體驗;回歸象牙塔的美好生活,出世體悟。

  從2011年暑假能夠堅持走到今天,兩年以來,我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謝謝爸爸媽媽,你們給了我太多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能夠讓我心無旁騖地讀書複習,最大程度地幫助我實現夢想;謝謝劉子凌老師、魏建老師、呂周聚老師、楊守森老師,你們給予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是視野;謝謝海大與劉復生老師,儘管最後我放棄了海大,但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是你們給了我信心與希望;謝謝澳大與北大中文系,你們給了我現在的平台,以及一個指引我不斷前行的夢想。

  謝謝李鈺姐姐,在我考研之初,能認識你,是我最大的幸運,這一路以來,你給了我太多太多幫助,好幾次在我最困難的關頭都幫助了我;謝謝李浴洋師兄,如果沒有你的提攜與鼓勵,恐怕我都沒有勇氣走完全程,在知識與思想上對我的點撥,我都受益匪淺;謝謝鄭樹敏,感動過,成長過,笑過哭過,這便是最好的青春。

  謝謝北大中文系的石岸書、李建華、孟德才、王鑫鳳等學長學姐,你們的成功經驗各不相同,但都深深啟發了我;謝謝張春孝學長,你總是教給我要向男人一樣去戰鬥;謝謝張欣、徐博聞等中學老友,相助不易,來日方長;謝謝謝輝軍、尹穗陽等山師B214自習室的研友們,我們一起度過了考研時最艱難的歲月;謝謝孫雅馨、楊陽、袁霞等北大研友,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北大夢,還記得嗎?

  謝謝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你們都是我一生值得珍惜的珍寶。

  寫到這裡,我想,這篇冗長的回憶文章也該畫上句號了,儘管出於很多原因,我還是刪去了很多本該寫上的文字。這篇文章不是經驗帖,只是給自己兩年的努力一個交代,一個總結。人的成長就是在理想與現實間博弈,誰也不知道下面的生活會是哪種色彩。那些往事,踏進深澤,或者赤腳於布滿荊棘的原野,終究不見柔和的陽光。而奮鬥就像一列速度激猛的過山車,經歷了一些大起大落的感覺,急流勇退,方知生活本身的可貴。奮鬥與生活,本來就不是矛盾的。

  在澳門,我想看到更好的自己,以及更美好的世界。

  黃 帥

  2013年7月17日於濟南華不注山

  熬夜寫就之時,東方已發白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回憶我的考研歷程 標籤: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