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裡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後,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覆讀,根據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為了讓學生熟讀精思,充分體現“以讀為本”的思想,確保讀書人人參與,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男、女生分組朗讀競賽,再次是師生品評。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調溫和些,拖長一點,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通過品讀、比較、分析,讓學生感悟:鐵罐一次又一次傲慢無理,而陶罐雖然謙虛,但能據理力爭。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

  二、以對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 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裡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着曾經對自己並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教學本課,我感覺備課備得比較透徹,但自己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

  篇二: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裡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後,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覆讀,根據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

  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為了讓學生熟讀精思,充分體現“以讀為本”的思想,確保讀書人人參與,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男、女生分組朗讀競賽,再次是師生品評。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拖長一點,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通過品讀、比較、分析,讓學生感悟:鐵罐一次又一次傲慢無理,而陶罐雖然謙虛,但能據理力爭。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

  故事中的兩個角色──陶罐與鐵罐而言,陶罐有他的優點:樸素、美觀、保存時間長;鐵罐也有他的優點,結實、美觀,易攜帶,用途廣。然而,三年級的孩子在自主閱讀這則寓言時,往往會過於沉浸在故事情節中,而使自己的認識出現偏差,他們會認為陶罐是很“好”的,幾乎是“完人”,沒有什麼缺點,而鐵罐是“不好”的,幾乎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這種認識上的偏差,需要我們老師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導“修正”,絕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而放棄這種引導,以讀為本,學生在多讀中認字解詞,體驗感悟,凸現語文的可感性和整體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進行角色體驗,用讀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靈對話和“補白”實踐中,使學生得到“智”開發和“理”的感悟,使本堂閱讀課成為學生一段難忘的經歷。

  篇三: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我上了一節公開課,教學內容是《陶罐和鐵罐》的第二課時。本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發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寓理並受到教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後,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覆讀,根據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為了讓學生熟讀精思,充分體現“以讀為本”的思想,確保讀書人人參與,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男、女生分組朗讀競賽,再次是師生品評。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調溫和些,拖長一點,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通過品讀、比較、分析,讓學生感悟:鐵罐一次又一次傲慢無理,而陶罐雖然謙虛,但能據理力爭。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再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的詞語,想象鐵罐說話的神情。學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輕蔑”、“惱怒”這些詞語。學生的表演繪聲繪色,博得了老師和同學們會心的笑,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是我的獨角色,成了他們的舞台。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裡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着曾經對自己並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的經歷中,我學習到,體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就是這樣一步步練成的,雖然還有許多不足與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驗都是我今後教學生涯寶貴的財富。作為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鑽研,看更多,聽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充實自己。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