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這篇課文的教學,是為了探索深文淺學的教學方法,對蘊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課文,如何讓孩子既學得懂,又學得有趣呢?根據班上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優選組合,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

  1、降低起點層層突破

  教學剛開始是這樣,一開始,把起點定的很高,隨着教學難度的提升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深奧的課文,起點定得低些,然後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注“釣魚”還是“啟示”,起點是不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現代教學實踐也表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閱讀中受到感染,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眼、口、耳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學中一定要以讀為本,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這節課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地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有篩選主要信息的默讀,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裡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等。 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力求符合文本特點。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着墨雖然不多,但對於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說?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你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

  3、引導思維,解決問題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解決問題。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  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聯繫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讓學生說說當自己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老師多給了分數時;營業員多找你錢時;馬路上沒人看到,你撿到錢時……都會怎麼做。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訓練。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了對“啟示”的理解。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受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讀的少,大多數學生上課不發言,不思考,學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學習能力差,沒有養成好的自學習慣,對於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還是理解的不透徹,不會聯繫生活實際來談,學的內容死板,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把問題解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篇二: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了突破難點,我這樣設計教學:

  一、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

  對捕撈開放日前一個夜晚發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兩個問題: 1 、找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 2 、找出描寫爸爸神態的句子

  學生在找出這些句子之後,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到“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學生分析得很到位,也很透徹。而對於第二個問題,學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體會到父親對我要求嚴格,但不能體會到這種嚴格其實就是一種愛。直到我問學生:“父親難道不愛我嗎?”學生就勢說 : “愛。”我知道一些學生根本沒有動腦筋,就問他們:“怎麼看出愛‘我’呢?說說你的理由。”孩子們無語。由於時間問題,我沒有在這裡多停留,就把課文的引到了倒數第二自然段。

  二、對倒數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在學生默讀本段之後,我讓學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學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學生齊讀課文之後,我問學生:“什麼是道德?”學生回答:“人的公德。”也有學生說人的品質。我又問學生:“在我生活中哪些時候我們面對道德的選擇,或者也可以說是顯現人的素質?”學生有說看到垃圾的時候,學校公物壞的時候,也有說看到有人做壞事的時候。我就問學生:“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學生當然就說“主動拾垃圾”“見到壞人壞事要跟他們作鬥爭。”我又假設了一些情況,比如 : 你這天病了,很不舒服,你見到垃圾會主動撿起來嗎?學生猶豫了。我引出“實踐難”三個字。接下來,我讓學生再次回讀本段課文,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這樣,“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課文講完后,我認為還有兩點做的不好:

  一、沒有學會等待

  “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理解“鱸魚”這個誘惑,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艱難的做出了決定。我只顧自己教學進度,沒有等學生細思量,就進行了下一環節的教學。學生不能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我輕描淡寫就過去了,忽視了學生的參與。

  二、前後銜接不夠恰當

  還是上邊所談的環節,如果我能及時總結引導出這個“誘惑”,讓學生知道在這個時候“鱸魚”就是一種誘惑,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之後,問學生:“假如父親沒管他,這次作者受不了誘惑會怎麼做?”“這樣做之後,他長大在遇到這樣的誘惑會選道德這方面嗎?”這樣再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就很容易了。還可以引用我們民間的一句話“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來讓學生理解。

  篇三: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今天我參加了我區有效教育競賽課,執教了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釣魚的啟示》。本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全文力圖通過生活中的故事告訴人們從小懂得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以提高抵制“魚”的誘惑能力。通過對本文的設計、教學,我對新課程和有效教育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教學中,我儘力落實新課程和有效教育的理念。在教學中,以讀為本,運用多種形式、手段,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注意讀思結合,激發興趣,以情促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學效率。

  一、只做引導者。

  在從教的生涯中,始終希望自己能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而自己退居為配角,使得課堂的主人就是學生。今天的這節課,我努力讓自己成為真正的配角,依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為學生的學習牽針引線。如:學習四-七自然段,理解讀者急切的心情,當學生只理解兒子的語言時,我順勢引導“剛才同學們是從語言描寫中找到的答案,看這句話有一個描寫父親動作的詞”盯着“畫下來,讀一讀這個詞,再讀一讀含有盯着這個詞的句子,聯繫上下文,透過這”盯着“這個詞你又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深刻理解因父親讓自己放魚而急切的心情,未解決目標做足準備。

  二、潤物細無聲。

  在教學第十自然段時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深刻理解這句話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明確在生活中怎樣更好地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教學中我講解了在超市買東西多找錢和闖紅綠燈的例子,講解之後僅用“還還是不還?闖還是不創?”兩個簡單的實例,兩個簡單的問題,進而學生清楚地明白何為道德,怎樣汲取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當學生深刻理解之後,聽到學生動情的朗讀那是發自內心的。

  在本次教學中,有了點滴的收穫也明顯感到一些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有待思考、探索。二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還要深入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的教學更為學生所用。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標籤:滴水穿石的啟示 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