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雞兔同籠》 向學生提供了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藉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展開討論,應用列舉法、假設法、方程等方法,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題,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
雞兔同籠問題是一類重要數學問題,在現代生活中隨處可見。
(1) 三輪車和自行車共 7 輛 ,17 個輪子。三輪車、自行車各有幾輛?
(2) 小方有 2 分、 5 分硬幣共 10 枚,共有 32 分。 2 分、 5 分硬幣各有幾枚?
回過頭來我們在來看一看《孫子算經》里的這道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你能拭着做一做嗎?
對於我班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屬於綜合應用課,其目的是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藉助“雞兔同籠”這個載體,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積極思考,從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感覺:
1. 課堂上,多數學生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再在全班共同交流評價。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開拓了思維,達到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部分學生會做卻不會表達、不敢表達。口語表達能力欠佳。
2. 課堂上,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了假設的數學思想不僅可以解答古代趣題 DD 雞兔同籠問題,還能解答我們身邊的問題。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 、課堂上,注重關注每一個同學的發展,在交流探討中,鼓勵不同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效果還不錯。
篇二: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在我校本學期組織的公開課教學中,我講的是人教版的數學《雞兔同籠》這課。由於我所教的班級學生整體基礎較差,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估計。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藉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中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設法和代數法。讓學生認識、理解、運用假設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為此,以表格中數據變化規律為探究基礎,以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為探究方式,以課件動態演示為探究輔助手段,巧妙地將認知經驗和思維過程轉化成了數學語言,即數學算式,從而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全新的一般策略,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推理能力。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在本節的教學中,學生不容易理解或者說容易出錯的就是第三步,實際上也就是對“差”的分析,因此,我和課件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假設全是雞,就多出了10隻腳,而每增加一隻兔子,減少1隻雞,多出的只數就會減少2,10裡面有5個2,所以應該有5隻兔子,這裡一定注意要和學生講清楚2是什麼,要學生不僅僅是看算式,更要看算式前面的文字。結合前面的文字來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的10是什麼,2是怎麼來的,表示什麼意思,這樣學生才會對假設法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反思整節課,我感覺基本實現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還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
首先,我感覺多媒體課件雖然幫助學生非常直觀的理解了“假設法”的這種思維過程,讓複雜問題簡單化了。但我發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只是停留在直觀、表象這一層面,只有少數同學將這一思考過程內化成成為了自己的一種解決這類知識的模型,大多數同學還是比較喜歡用代數法來解決。
然後,就是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夠合理,導致本節課我並沒有完成我預設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也感覺到本節課的內容着實又點多,雖然問題沒幾個,但本節課重在方法的滲透,學生必須經歷多種方法解決該類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絕對不能走過場的,必須實實在在的開展探討活動,這樣學生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就顯得不夠用了,導致最後沒有時間來了解日本的龜鶴問題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認真的思考了一下解決的辦法,因為這是一節公開課,所以要給所有聽課教師呈現一節完整的課,那麼就要有聯繫生活實際的練習或者說必須做幾道練習題,那麼在前面為了節省時間就可以說說解題的思路或者讓學生說說列式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解決龜鶴問題,也可以出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用本節課學習的方法解決,這也就體現了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繫很大,讓學生覺得學好數學有很大的用處。
篇三: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數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還要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雞兔同籠問題就是這樣一種問題,在生活中,雞兔同籠的現象是很少碰到,沒見過有人把雞和兔放在一個籠子里,即使放在一個籠子里又有誰會去數他們的腳呢?直接數頭不就行了?那麼是不是說“雞兔同籠”是一個完全沒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顯然不是,雞兔同籠問題,是讓我們通過雞兔腿數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尋找不變的規律,並採用有效的手段來理解數學問題的過程。以下是我上完課的幾點體會:
一、大敢轉換情境,提高情境“知名度”。
生動有趣的數學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愉快的探索數學,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良好的愉悅的氛圍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思考發現並掌握知識,時刻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一個恰當的主題中學習數學,發展能力。基於這一點,本節課的內容安排在“數學與生活” 當中,用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來引入(幻燈出示:)
1、小明的儲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幣共27枚,價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幣各有多少枚?
2、12張乒乓球台上同時有34人正進行乒乓球比賽,正在進行單打和雙打比賽的球台各有幾張?
類似於這樣的問題,我們的祖先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了,再課件出示《孫子算經》及雞兔同籠問題,但同時又聰明地把數改小了:今有雞兔同籠,上有八頭,下有二十二足,問雞兔各幾何?一石激起千層浪,雞兔怎能同籠?學生的探究慾望馬上調動起來,這時,又讓學生了解“經典”,感受 “經典”。
二、鼓勵參與,在合作中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課程設置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節課中,我主要通過創設現實情境,讓學生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曆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係。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積極地合作,積極地探討,充分地發揮了小組的作用,兵教兵,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數形結合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學會了,這是很讓我感到激動的,因為畢竟雞兔同籠問題比較難。
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由於學生原有認知背景的不同,他們對解答本課時的題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同一問題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統一的要求,要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本節課,師生共同經歷了六種不同的方法:逐一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畫圖法及古人的砍足法,最後比較哪種算法比較好。這樣教學既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又體現了算法多樣化與優化,也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總的來說,本節課從學的角度呈現學習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提供操作材料,撥動學生心弦,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因此,在整堂課中,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還略顯緊張,一些環節的處理還應該在從主次的角度更好地進行設計。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