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倒翁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時候,首先複習上節課的內容。複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上節課的內容。通過提問,掌握學生的掌握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在玩中發現、提出問題“不倒翁為什麼不倒?”讓學生從外部對不倒翁進行觀察並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動手之前先動腦”先展開思維化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拆開不倒翁,研究不倒翁內部結構,大部分學生能在教師引導下參與到學習中去。
本節課開始是以謎語開始。學生已經知道課題,似乎現在看來,這個謎語是多餘的。
然後對於不倒翁,學生能夠較為輕易的提出問題。這個問題是否讓學生進行猜測,是否有必要,現在可以考慮。
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攜帶的不倒翁,有一部分是可以拆開的,一部分是不可以或者是不容易拆的。這在上課的過程中就為學生探究出了一個障礙。怎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探究本節課,並且感受到解暗箱的妙處呢?我其中一個方法是要求學生準備能夠拆的不倒翁,提前更長的時間進行準備。還有就是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玩具完全進行拆解。這個過程有可能是破壞性的拆解。有可能不是很安全。
怎樣去處理呢。是一個問題。需要思考。
篇二:不倒翁教學反思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本課就是針對學生的年齡及興趣特點,讓學生盡情地玩不倒翁,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在玩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結論。
科學課最重要的學習手段是觀察,只有作好觀察指導,科學科才可以成功。
在導入部分時,當學生觀察到不倒翁除了外形以外,在沒有可探究的價值,我引導學生,除了觀察外形,還可以觀察研究物體的哪一部分?個別學生就馬上想到還可以研究內部特徵。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意識到還可以通過對物體內部的研究認識物體,認識到“解暗箱”也是認識物體本質特徵的一種有效的科學探究方法。
在本科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就是上輕下重,底部是半球狀的。學生還發現了生活中不容易倒的物體有籃球架、地球儀等,找到了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徵那就是重心偏低,擺放穩定。本次學習達到學習目標。
當然,這堂課上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有些學生在活動中只覺着好玩,不用心思考;最後的作品展示環節效率較低,應讓學生從欣賞作品的角度,進一步理解鞏固“上輕下重,重心低的物體不容易倒”這一原理。今後還要精心備課,增強組織活動、調控課堂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不斷完善。
篇三:不倒翁教學反思
“不倒翁”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玩具,但它裡面蘊含著力的方面的科學道理,怎樣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科學現象,並理解加以應用呢?
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如下措施:
一、根據學生年齡特點 巧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好動愛玩是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我們只有尊重這種發展規律,才能真正促進發展。因此,在活動安排上、教法與學法設計上採取了猜謎導入、玩中思考、大膽猜測、動手實踐等方式,尋求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讓學生喜歡探究,主動學習。即從孩子的特點出發,僅僅圍繞孩子的特點設計、展開、推進,學生能在玩不倒翁的過程中發現、提出問題;初步體驗“解暗箱”探究活動的過程;能夠運用“打開不倒翁”的方法研究不倒翁的秘密;初步體驗到“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於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之上,能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
二、尊重學生認知結構,引導學生合理探究。
三年級的學生由於對於問題的研究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認識事物的層面上需要老師的正確、有效的引導。本節課在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一環節,就考慮到學生這一認知水平,採取了探究問題的基本程序,即引導學生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猜想、研究問題、驗證結論、最後得出結論。學生有了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式,為今後的探究提供了方法。
三、探究為主,促進發展
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學生們在探究中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增長了科學探究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很自然地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在這些能力發展的基礎上,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也相應得到一定的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我不斷追求的課堂目標。
通過教學,我感覺到教師必須在課前為學生準備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參與實踐,得以發展。例如,在教學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時,為學生提供的不倒翁很多是不容易拆卸的,學生操作起來有很大的難度,影響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果提供一些容易拆卸的不倒翁,並多考慮幾種情況,提供豐富的不倒翁材料供學生反覆驗證,教學效果會更好一些。教學效果沒有達到理想的要求。今後需要注意改進。另外,對於教學時間把握的也不是很好。需要根據內容做適當的調整。
不倒翁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