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教學反思
《鄉村四月》這首詩,它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的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來。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后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與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畫面,表現出詩人對鄉村景美人勤的讚美。
品味感悟古詩之韻,實現有效教學是我們語文追求的目標。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較好地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反思教學,我以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第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新課標的理念之一。導入環節從單元主題出發,回想現代文描繪的鄉村,讓學生抒發對鄉村已有的感受,拉近了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產生對古詩詞的熱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接着明白詩詞,知曉作者。我一直覺得,對讀題的理解和對作者的了解,往往能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古詩。
第二:新課標提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情感,在詩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授本課時,我採用“以讀代品”的教法,指導學生反覆讀,在熟讀的基礎上,圍繞讀准字音,讀通順,讀懂,有感情的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依據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藉助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學習,藉助註釋,通過交流增進對古詩的理解”和整體感悟。再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美、詩情美、語言美、詩境美。例如:當學生抓住詩眼“綠遍”、“白滿、品味詩句時,讓學生帶着豐富的想象讀出遼闊的境界!欣賞到迷人的田園風光。
第三:新課標指出:課文課程應致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古詩教學也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得走進詩的國度,潛心學文,會心涵詠,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因而我緊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展開教學。利用課後給出的四幅圖畫,在學生整體詩意后,抓住“綠”讓學生了解自己知道的綠色,然後結合圖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畫面景色,此時學生交流:看到小草綠了,樹木綠了,原野綠了,山陵綠了……河流綠了,都綠了。學生進一步理解“綠遍山原”的意思了。藉助圖畫,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把“綠原、白川、子規、煙雨”的意境巧妙串聯,變抽象為具象。“批文入情”使一幅完美的圖畫呈現眼前。“多誦讀、多註釋、抓詩眼、想畫面”的學法指導也在不經意中得以強化。另外,課堂有意識地想象補白,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引生髮散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緊接着放手,讓學生品味三、四句。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使學生不斷地鞏固強化,幫助學生掌握規簦形成閱讀古詩的能力,也體會到詩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最後讓學生再次誦讀古詩,進入意境,身心融入地忘情地讀,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把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曲曲優美的旋律讀出來後背誦、默寫,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才能與他們產生共鳴。
第四:這首詩雖學完,但意境未盡,所以我巧設“古今對照”的小練筆,讓學生把對自然的感悟用現代文來抒寫,對學生進一步感受鄉村的景美、人勤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古今表達的對照,再次使學生享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實現語文學科的回歸。在作業布置上,能夠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倡導有效的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輕鬆地、愉快地、紮實地獲得大量的知識,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說話能力、寫作能力、朗讀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為語文學習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教學是一門追求完美的藝術,我對課內每個環節時間的掌握和學生的調控,還有待加強。今後,我會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鄉村四月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