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十五從軍征教學反思

十五從軍征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篇一:十五從軍征教學反思

  我執教的《十五從軍征》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戰多年回到家鄉,看到家中一片凄涼的情景。反映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控訴及對和平的嚮往。

  通過本節課教學,我發現自己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成功。

  學生能夠切實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尋找原因,是教師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設了條件,給予了充足的機會,教給了方法。主要表現在:

  1初讀詩歌后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己解決字音問題。

  2 理解詞義時,先讓學生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然後嘗試着自己解決,最後記下自己解決不了的師生共同解決。

  3 為學生創設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想象。如:讓學生想象老人征戰幾十年的戎馬生涯,體會服役時間久。讓學生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感受整個村子的凄涼。讓學生想象老人一邊做飯,一邊會想些什麼,體會老人此時絕望的心情。

  4、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理解了詩的意思,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5、在想象的基礎上對學生又進行了拓展訓練,進行片段寫作。

  教學中所顯出的最大的不足就是我與學生沒有完全融在一起,交流不是很默契。仍然對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思維習慣掌握的不透,使有些課堂預設效果不佳。這時,我切身地理解了我們在教學中為什麼要備學生,所有的借鑒都要與自己的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適合自己學生的才是最好的。當堂應達到背誦全詩的任務沒有落實,課堂環節不太緊湊是我最大的弱點,以後還需不斷研究。

  篇二:十五從軍征教學反思

  《十五從軍征》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7單元《戰爭》中課文《古詩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戰多年回到家鄉,看到家中一片凄涼的情景。反映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

  初讀詩歌后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己解決字音問題。理解詞義時,先讓學生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然後嘗試着自己解決,最後記下自己解決不了的師生共同解決。這一環節中學生理解了“冢”就是“墳墓”的意思;“竇”是“洞”的意思;“貽”是“贈送”的意思。

  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了全詩的意思,但對古代戰爭的殘酷體會得不夠深刻,怎樣解決這個難點呢?我教學時讓學生思考:詩中哪些地方可補充內容?學生的學習勁頭一下上來了:在“十五從軍征”前面可想象是什麼原因或在怎樣的情況下從軍的;“八十始得歸”後面可想象一路上老兵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兔從狗竇入,稚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這些詩句只描寫了家外面的殘破不堪,我引導學生想象老兵走進“家”裡邊所看到的慘不忍睹的畫面;“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學生想象了老兵小時一家雖窮,但一家人相親相愛的場面;“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這兒學生想象了老兵悲哀的動作、神情,以及對戰爭的控訴;“出門東向看,淚落粘滿衣。”想象了兩種結局。一種是(跳井、上吊。撞牆……)解決性命;另一種是度日如年的憂傷死去。這樣為學生創設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想象。體會到了古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十五從軍征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萬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