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電影一九四二觀后感1000字

電影一九四二觀后感1000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電影一九四二觀后感

  前次課上我們觀賞了《一九四二》,感觸頗多,卻不知改如何提筆。觀影之前,當“逃荒”,這樣單薄的字眼出現在面前時,或許我們大多只能像劇中的小女孩一樣把“逃荒”理解為“沒有吃的了,不願意餓死,出門尋吃的”。雖說我們沒有真正經歷這樣的大災荒,沒有餓過肚子,沒有吃過苦,但劇中所反映的卻讓我們真實的感受到了當時災荒和抗日戰爭同時發生時,河南人民民不聊生的狀況。形勢所致,政策又將如何呢?

  影片這樣描述了整個劇情:老東家范殿元,大災之年,戰爭逼近,為了躲災,他趕着馬車,拉着糧食,載着家人,加入往陝西逃荒的人流。躲災過程中,他從開始的充滿希望,到慢慢失望,最後絕望。三個月後,到了陝西潼關,車沒了,馬沒了,糧食沒了……車上的人也沒了。這時老東家特別糾結,他帶一家人出來逃荒是為了讓人活,為什麼到了陝西,人全沒了?於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

  而最讓我覺得煽情的是影片最後“人流中喊:“大哥,怎麼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個死。”老東家:“沒想活着,就想死得離家近些。”轉過山坡,碰到一個同樣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娘身上哭。老東家上去勸小姑娘:“妮兒,別哭了,身子都涼了。”小姑娘說,她並不是哭她娘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認識了。一句話讓老東家百感交集,老東家:“妮兒,叫我一聲爺,咱爺倆就算認識了。”小姑娘仰起臉,喊了一聲“爺”。老東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陽光下灑滿了希望。

  影片《一九四二》分別從國民政府、國際記者和宗教人士以及普通災民四個不同的視角詮釋這場了災難:國民政府方面,與高層彬彬有禮卻冰冷虛偽的外交辭令相比,影片中國軍軍官的那句“國家貧弱,只有甩包袱,才能顧全大局”的哀嘆或許更能解釋當局的抉擇與災區的人民悲慘命運;國際記者和宗教人士都從人道主義出發,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解救災民,只可惜他們的力量和方法遠遠不足以解救飽受戰亂、災荒蹂躪的災民;民眾方面,無論是老東家一家所代表的中小地主,還是瞎鹿、栓柱所代表的貧農,在這場災難中都無力保護自己的財產、尊嚴甚至生命。

  回首曾經這樣的災難,我們又將怎樣面對現實。

  或許,我們更多的會說“以史為鑒”,可“鑒”又談何容易。時間會拭去人們心頭的災難所帶來的悲傷,會撫平歷史的疼痛,會揩去社會中的那些不美好。但,鑒史,我們需要從多方面考慮。1942的大災荒,雖說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但人為因素在災難的發展過程中也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我們首先應當注重對自然的保護,珍惜和保護環境其次,政府應該顧全大局,關注民生;人們自身應當珍愛生命,互相尊重。

  再多的“借鑒”,也不如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行動。《一九四二》,讓我們更愛生命。



電影一九四二觀后感1000字 標籤:春晚觀后感 100個品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