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金陵十三釵》觀后感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

  關於日本的侵略戰,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實在是有太多的痛苦和噩夢。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無時無刻不成為我們炎黃子孫內心

  深處的一道深深的傷疤,久久的烙印在民族的脊髓。

  我懷着沉重的心情,以一種悲憤的態度觀看着《金陵十三釵》。這是一部講述**淪陷時,發生在**一隅的一座教堂里關於教堂學生和十三個"風塵女子"的故事。在日軍的鐵蹄和淫威下,舊的教堂搖搖欲墜,這座戰亂中的脆弱的"避難所"已經再不能成為苦難中的人們的"希**之所"。

  唱詩班的女學生,從牆頭爬進來的妓女們,還有死裡逃生的躲避追捕的中國傷兵,教堂的神父等人暫時被迫待在一起。這十三個妓女,舉手投足之間都表現出她們那個圈子裡的風氣。因為戰亂,教堂暫時收留她們住下。一隊日本軍衝進教堂,對女學生肆意的蹂躪,任憑神父如何的以神的名義要求他們停下施暴的行徑,都挽回不了悲劇的發生。畢竟,當時神父所面對的已經不再是一群"人"了,他們是戰爭的工具,失去了人性的野獸,一群不知道生命可貴性的魔鬼;糟蹋蹂躪成為他們的習慣,肆意屠殺是他們的本性,對於這樣的毫無人性的怪物,任何以神聖的要求來遏制他們只會再次侮辱了聖明。對於這樣的已經不再為"人"的殺戮工具,人性的光芒早已被玷污。

  當豆蔻年華在日軍的踐踏下隕落,當女學生們的尖叫在日軍的咆哮下越發的凄涼,當反抗在暴行下顯得那麼力量渺小,當連生存的意願都失去了的時候,女學生們用死亡來I衛自己僅存的尊嚴--一種對人性的可敬,一種不屈的精神。這些種種都映在了那十三個風塵女子的腦海,這殘酷的遭遇讓她們開始正視現實,開始從新拾回了丟失已久的良知與人性。身邊的姐妹慘遭輪姦,救過來后已瘋瘋癲癲,而那幾個中國傷兵,下場更慘,連做了截肢手術的王蒲生也身首異處,妓女們冷靜的埋葬他們,這些人沒有前途和將來,死亡,是遲早要面對的事情。

  玉墨隨身多年的一把剪刀,該是一段預示,與其遭蹂躪慘死,不如拚死一搏。姨媽書娟幼小的心靈對玉墨充滿仇恨,這個破壞自己家庭的名妓,她恨不得去毀了她的臉。然而,為了救唱詩班的這些女孩子,這些妓女,她們化裝成女學生的樣子,去替她們,日本兵帶走了這些如花似玉的女子,她們義無返顧的帶着剪刀,牛排刀、髮釵,帶着一切可以利用的利器走了。苟且偷安,何如轟轟烈烈的死?把生存的希望留給這些孩子們,妓女,這些最最下層的人身上,閃現着傲人的光輝。書娟懺悔了,玉墨再也回不來了,或許,她該早一些原諒她?

  但是,今天的我們可以原諒一切,一切都被可笑的原諒了,去恨誰呢?軍國主義?還是自己軟弱的祖國?血淋淋的歷史銘記在心,而惠特林女士,一個善良有正義感的美國人,在親歷和目睹了地獄般的**城后,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最後自殺。活人姑且做惡夢,寧可不活,禽獸的行徑為人所不齒,但願後代們都記住這段歷史,**--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金陵十三釵,只是這鮮血歷史中的小小一段。

  如今,我們能做的又有什麼呢?除了正確的認識歷史還能做什麼?除了記住血的教訓還能做什麼?除了悲痛還能做什麼?我說"能"!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多,在正視歷史的同時要不時的反省自身,自己的不足是什麼,自己的缺乏是什麼。在悲痛之餘,我們要做的就是化悲痛為力量,歷史回不去,但也不能讓它重演,現今的世界是和平和發展的世界,我們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做到"不落後,不挨打"。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