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表揚我影評(一)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處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盧梭
“幸福是什麼?”
“幸福就是:我餓了,看見別人手裡拿着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見別人穿了件厚棉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只有一個坑,你蹲在那,那你就比我幸福。”
那楊紅旗幸福嗎?至少他沒得到表揚之前是不幸福的,面對着父親渴望而又焦慮的眼神,他這個孝子沒理由不着急。一定要得到表揚,這是楊紅旗心中立下的堅實的念頭。古國歌很納悶,為什麼楊紅旗一定要得到表揚,而這個表揚就如同那份報紙一樣被人隨意丟棄在垃圾桶里,踩在腳下。最好也就是被人隨意閱過,一會兒便忘得煙消雲散。古國歌執拗的想要得到真相,可越接近真相,真想顯得愈加荒誕,不過,當真相與女大學生歐陽花牽扯在一起的時候,就顯得有些殘酷了。
黃建新導演善於刻畫在時代變革中,小人物在各自的生活圈所經歷的不同命運。《黑炮事件》中的工程師趙書信,《站直了,別趴下》中的小作家無不是在經歷一個個荒誕離奇的小事而發生人生的轉折。如果說他之前的作品都可以打上黑色幽默標籤的話,本片的基調則顯然不適用。無論是楊紅旗還是歐陽花,抑或是作為第三人的古國歌,顯然都不覺得他們共同經歷的這件事是可笑的。特別是古國歌,當他經歷過這件事後,彷彿是一個天真的孩童落入渾濁的現實,只能北上,在充滿主旋律的建築標誌中尋求勉強的一絲寧靜。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或許都試着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看問題,但大都沒覺得這是件了不起的事。可就是這個看起來連上社會新聞版塊都沒價值的小事,卻隱隱折射出人類生存的道德困境。
當古國歌為求真相來到楊紅旗家中時,那貼滿牆上的彷彿不是獎狀,而更像是道德的重負,積壓在楊勝利這個垂暮之年的老人心中,放不下,忘不了,只能無奈的轉移到兒子身上了。我想,如果我是楊紅旗,聽到父親的諄諄告誡,心裡的負擔必會重值千鈞。“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楊勝利顯然沒有五柳先生的覺悟,他是覺得很累,但從沒思考過人生的意義,便把自己的苦讓兒子承擔,自己最後坐在輪椅上,臉上掛着“精神勝利”似的笑容,卻未曾發覺兒子臉上的無奈。同樣是被束縛在傳統道德中,歐陽花看起來似乎更值得同情,女孩子的名譽相比與感恩更值得自己去珍惜,她努力不去回憶那個不幸的夜晚,在同學面前假裝快樂歡笑,從十米跳台上一躍而下假裝自己很勇敢堅強,可古國歌的一席話便使得她頓時失魂落魄,淚如泉湧。事實證明,她的事情被親戚朋友得知后並不會被另眼相待,但就是這樣,她依然態度強勁的回絕了楊紅旗的請求。甚至為此,不惜“色誘”古國歌,以期他能夠罷手不再調查這件事。殊不知,一個小小的自尊換來的是犧牲更大的自尊。在盧梭看來,他們都是不自由的,他們那顆真誠純凈的心靈被灰塵所掩蓋,這片灰塵可能是物質,更可能是名譽或榮譽。有人說,作為人當儘可能地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而非物質生活。可是當追求過多的精神世界同樣會壓垮自己的心靈,扭曲自己的人格。梳理整部影片,沒有幾個真正自由的人,楊氏父子和歐陽花自不待說,古國歌妻子米依和報社主編 ,一個是過分在乎家庭,最後卻失去家庭;一個是手捧四書五經,卻在有自己參與的假報道前惴惴不安。只有古國歌作為全知視角出現在影片中,並沒料想到自己的干預會使事件最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困惑於人性的複雜和命運的無常,辭職離開,不敢去正視這個無可奈何的結局,這又豈不是“心為物役”的明證?
初看本片時,人們可能都會覺得這應該是上世紀的作品,但他真正拍攝於2005年,這也許從側面表明,導演拋給觀眾的主題確實值得深思考量,但人物的個性設置過於簡單明了,缺乏時代氣息,把這些人物搬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依然合適。許多細節脫離主線,既顯得累贅又弱化了劇情的張力。而有些情節則語焉含混,使得觀眾不知所云。
也許楊紅旗和歐陽花的堅守在現在看來,虛幻失真不代表大多數,他們的“不自由”更似偏執,那我們反躬自省,真的就自由了嗎?特別是,當我們看見街邊那摔倒在地的老人時。
求求你表揚我影評(二)
除了馮小剛的作品,其實是很少看國產片的。音像店的老闆娘跟我說這是部喜劇,看着范偉那張圓圓扁扁的臉,也確實很有趣,就淘了回來。誰知道看下去,卻越看越覺得沉重了。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老實的楊紅旗(范偉飾)來到報社找記者古國歌(王志文飾),要求在報紙上表揚自己,理由是他在2月14日的晚上,救下了一個險遭壞人強暴的女大學生歐陽花。
古國歌起初對於楊的要求並未理睬,覺得這世道還有誰會非要別人表揚自己的。而且對於平庸木訥的楊,似乎怎麼看也不像個“救美”的英雄。但是,楊紅旗卻執著的一而再,再而三地來找古國歌,這奇怪的舉動引起了古及其主編的注意。為了證實事件的真實性,古國歌來到了楊紅旗所說的學校,找到了被救的女孩歐陽花,歐陽花卻矢口否認了此事。古自認為自己最初的判斷是正確的,這不過是楊紅旗自己編造的一出鬧劇。
但在主編的堅持下,古國歌再次深入調查此事,到楊紅旗家了解情況。發現楊紅旗的父親是一個把榮譽視為生命的老人,雖家徒四壁,卻貼滿了老人這一生中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老人唯一的願望就是,在自己僅有的兩個月生命中,能看到兒子得到一次表揚。面對着這樣的一位老人,面對着這樣的一個願望,古開始漸漸動搖了自己最初的偏見。
最終,公安部門抓到了當日的強姦犯,證實了楊紅旗所說的話。主編決定親自為楊紅旗寫這篇表揚稿。但此時,楊的父親已經去世了。老人的心愿終於沒有實現,這表揚稿對於楊紅旗,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楊紅旗失望於古國歌對自己的不信任,歐陽花遷怒於古國歌追究此事傷害了自己的隱私。表揚最後發表了,古國歌卻辭職了。
老實巴交的楊紅旗,提出了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要求,需要一個表揚。作為一個對新聞工作認真負責的記者古國歌,聽到這樣的要求,開始覺得詫異,爾後開始懷疑事件的真實性。應該說作為新聞工作者,嚴格審核新聞的真實性是基本的操守原則,在找不到證據證明事件真實性的基礎上,古國歌不予刊登的做法也並沒有錯。而歐陽花不願承認此事,為了維護自己的隱私,保護自己的名譽,看似也有些道理。那麼,面對這樣的一個簡單的要求,對於古國歌,卻有些進退兩難了。
在歐陽花看來,楊紅旗實在是“小題大做”,甚至是為求虛名而不惜犧牲自己的隱私,她惱怒着,怨恨着,挖空心思拉來同學證實自己的清白。但她沒有想過,那晚如果不是楊紅旗的出現,面對那樣一個失去理智窮凶極惡的歹徒,她失去的恐怕不只是清白,還要搭上性命。而這與對一個做了好事的人的肯定相比,孰輕孰重呢?
楊紅旗“受表揚”的需求與歐陽花要保護隱私的需求產生了矛盾。這時,木訥的楊紅旗與漂亮的歐陽花,在外表和靈魂上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了得到這個“表揚”,楊幾次三番糾纏古國歌,甚至求古國歌“表揚我”。而當楊紅旗的父親死後,主編深受感動,決定滿足楊紅旗的願望時,楊紅旗已經不需要了。對於楊紅旗來說,這個“表揚”並非他的真正需求,他真正的需求只是希望滿足老父臨終的一個願望。
楊紅旗要受表揚,這本來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在各種因素的干擾下,竟然變的萬分複雜。為了證明這件事楊紅旗不斷跑報社糾纏,為了擺脫這件事歐陽花不惜說謊甚至拉同學做假證,為了查清這件事古國歌想盡了辦法……為什麼這麼簡單一件事情,做起來竟如此困難呢?楊紅旗該不該要求這個簡單的“表揚”呢?為什麼做了好事卻要苦苦哀求才能得到表揚呢?
作者在影片中沒有告訴我們孰是孰非,觀者自有定論吧。現今這個看似日益完善的社會體系,好像沒有人會提出“受表揚”這樣的“奇怪”要求了,而保護隱私這類事情卻被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楊紅旗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低層的人士,提出了這個看起來非常可笑,但其實很合理的要求。在他看來,做了好事被表揚一下能有多難呢?這裡面不存在傷害了誰侵犯了誰。事實上,不但沒有,而且是救了一個活生生的花季少女。這要求過分嗎?也許有人會說:難道做好事就為了讓別人表揚嗎?但我想那應該是“施者”的本分,而不是“受者”強加給的。英雄不應該要求表揚嗎?非得不求回報了才能讓這個“英雄”形象完整嗎?
影片從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延展開來,提出了一個很沉重的話題。我們的社會到底應該弘揚什麼?關心什麼?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社會風氣日盛的今天,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了。如果英雄們都得求着,才能得到對自己行為的肯定,豈不是太讓英雄們寒心了。“求求你表揚我”!楊紅旗這一簡單的,卻又那麼難以實現的要求,此刻看來是多麼的可憐吶!可憐的不是楊紅旗,是我們這個自以為是的群體!
求求你表揚我影評(三)
第一遍觀看《求求你表揚我》時,我陷入一個又一個懸念,到底誰在編故事,楊-+-紅旗還是歐陽花,事情水落石出后,歐陽花為什麼要撒謊,做了好事的楊紅旗到底應不應該受到表揚。反覆又看了幾遍后,才發現,故事並沒有這麼簡單,每個人都是那麼虛偽,又那麼真實。
無論是電影的劇情、主題、衝突都離不開對人物分析,而細膩的人物刻畫絕對是影片的點睛之筆,通過小人物的刻畫揭示人性和社會的弱點也是黃建新導演一貫風格。
劇中有三個主要人物,一個是有着淳樸信念的孝子——楊紅旗,一個是尊重新聞事實的記者——古國歌,一個是希望過簡單生活的大學生——歐陽花,誰都沒有錯誤,三個人的出發點都是真心的,從每個人的立場看都是對的,但碰到一起的結果卻是各自都受到了傷害,從而也就產生了戲劇衝突。
電影開始,最先出場的人物是楊紅旗,特寫鏡頭暗示觀眾他是影片主角,他講述的事情是影片的主要線索,楊紅旗是一個憨厚淳樸的民工,他自始至終執着於一個信念,就是完成他爸的心愿,做了好事就應該得到表揚。同時,這個信念也是對社會最單純的反抗。楊紅旗是最典型的小人物,沒有一點背景和勢力,一舉一動都顯得那麼卑微,比如當他第二次來報社找古紅旗時,他沒有坐在旁邊的凳子上,而是蹲坐在樓梯口,把報紙擺在地上任人踩踏。一方面,他是善良的,比如,在電影前半部分,古國歌幾次追問楊紅旗強姦的細節的時候,楊紅旗一開始連名字也不肯說,到很後來才告知的強姦的細節,包括光着身子抱着他。那為什麼楊紅旗一直不說呢,難道是因為害羞?顯然不是。其實,楊紅旗一方面在渴求表揚的同時,也在非常努力的維護着這個差點被強姦的女孩子很有可能丟掉的自尊,這也正是他幾次斷然拒絕去跟歐陽花對質的原因。同樣道理,當歐陽花和楊紅旗對峙的時候,楊紅旗的眼神充滿的矛盾和掙扎,他之所以不說,是因為對歐陽花的憐憫,他並非為了表揚而紅了眼,他是想要個表揚,他也知道不能為了表揚而讓女孩子當著很多人的面承認曾經被人強姦未遂的事實。還有一個細節,楊紅旗在父親死之前和死之後,對於“表揚”一事表現出來的關注程度差別非常非常大,之前是天天纏着古國歌,而在他父親死了之後,古國歌幾乎都找不到他。甚至當古國歌拿着等着“表揚”的報紙去找楊的時候,楊也已經非常不屑了,在楊的眼裡“父親在世”和“登報表揚”缺了一個元素都沒意義。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下,楊紅旗試着掙扎,掙扎過後,他看清了一切,於是,他不再要表揚。影片最後,他說對古國歌說:“她來找過我,求我原諒她,我不原諒她!我恨她,我把她給幹了!”這句話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我認為這只是救人者對內心冤屈的表達,也是見義勇為者最悲憤的吶喊,並沒有付諸行動。一直在說真話的一個人,被淹沒在一個又一個部門和個人的謊言里,最後,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發泄,導演成功的利用小人物諷刺了現實社會。
古國歌的思想變化是影片的主線,記者的身份使他看起來最中立,其實也是最掙扎的,他始終站在兩個極端中間緊緊地握着表揚與否的權利左右搖擺,痛苦的掙扎,街頭路標也許就是象徵了他的彷徨無助。他也有自己的信念,那就是新聞的真象和價值的對錯。當他了解了真象想去表揚時,卻因為有太多無奈而無法表揚,最終,他辭了職,也結束了自己的感情,告別了原來的生活。只是,心中依然有個遺憾也有個願望,遺憾就是楊勝利的死,願望是做了好事就應該得到表揚,這一點也是經典的結尾所展示的。但古國歌也是一個凡人,面對誘惑,不知所措,本來已經有了女朋友,但是在女大學生歐陽花的誘惑下,心靈還在產生了搖擺,不過這應該算小插曲,能使人物形象更為立體生動,畢竟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他的視角是絕大多數人的視角,最後他被真相壓得透不過起來,已經無法再面對眼前的真實,所以選擇離開、逃避,這也是導演對現實的一種批判。
歐陽花的形象很矛盾,但我認為還不夠豐滿,一面導演要表現她的單純,一面又要表現她的複雜的內心和欺騙的手段,她是個單純的學生么?如果是,她為什麼用如此昂貴的化妝品,在情人節半夜出現在粉巷,又用女色的手段騙取古國歌的同情挑撥他與女友的感情生活?其實,她的形象一直很模糊,大多數時候,她是一個欺騙着,同時又是一個受害者,但從另一方面講,她又是最真實的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擇手段,這就應證了米衣的那就話:“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動機。”我想:導演的本意是表現人性的弱點,每個人處於不同的角度就會做出不同的事情,比如歐陽花,能說她錯嗎,她也許沒有那麼善良,但似乎也只是想保護自己,站在她的角度想想,估計我們也會沉默,就想古國歌一樣。但是,直到結尾,歐陽花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呢,導演欠觀眾一個交代。什麼都想表現,最終往往是一團亂,前面大量的人物內心鋪墊,在揭示主題的時候又被完全捨棄不提,我認為是導演敗筆。
米衣,導演安排這樣一個職業給她確實恰到好處,她是一個好警察,但生活中卻是一個充滿猜疑和嫉妒的女人,所以她感情是失敗的,古國歌辭職后,米依不能接受,因為自己的美好生活受到觸動,所以她是自私。她代表的就是現實社會,最後古國歌和米衣分手了,這是導演的一種誇張的表現手法,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從前的古國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經過那麼多事,看過了太多人性的自私,冷漠和無奈之後,古國歌已經不是當初的古國歌了。在他被社會同化的同時,他的心離米依也漸漸變的遙遠。
楊勝利是最戲劇性的人物,也是結尾懸念的關鍵,他一共出現三次,三次都有音樂為人物形象作鋪墊,第一次出現滿屋的獎狀已經給人強烈的內心震撼,他已經被誇張成了一種精神,一種真善美的精神。第二次的鏡頭表現手法非常誇張,甚至是違背常理的:父親坐在床邊對我講話,而鏡頭卻從床的右邊緩緩移到左邊,父親蓋着鮮紅的被子,端正的坐在床上,身後的一束陽光通過玻璃照射到楊勝利身上,導演通過這樣的手法來表現他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的人,而是社會道義公理的代表。第三次出現就是結尾,楊勝利到底有沒有死呢,這是困擾觀眾的最大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其實我認為導演用了很多非常理的細節鋪墊這個懸念,為的就是表現它是一場假葬禮,只是很隱晦,讓人模稜兩可。但是他有沒有死有這麼重要麼,他的生死不是影片的重點,只是一種的帶有戲劇性的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我情願相信他已經死了,至於結尾,不過是古國歌的幻想,也許這是他希望的事,就想之前分析古國歌時提到的,楊勝利沒有死,彌補了古國歌內心的遺憾,楊紅旗做了好事得到了表揚,滿足了古國歌最初的願望,導演虛擬了他的心理矛盾,用電影語言來解答他的心理困境,使他自欺欺人般的得到了心理上的解脫。
除了以上主要人物之外,其他人物的塑造也非常精彩,談偉是一個對朋友比較仗義,但缺少主心骨的人,他在片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支撐古國歌和歐陽花的人物形象,書記身上則擔負著一部分影片對政府黨員的諷刺,警察和小販只關注自己的利益,體現了影片要表達的人性冷漠和自私的一面。
影片中每個人物都都複雜的人性,都值得細細推敲,他們就像影片要表現思想一樣,想要尊重、找出一個事實,沒有對亦沒有錯,只是小人物的命運在當代社會下有太多無奈,對謊言的無奈,對真相的無奈。
影片的結尾,古國歌收到短信:“我爸的生命出現了奇迹,他說做了好事就該表揚。楊紅旗。”古國歌釋懷的笑了,其實影片已經在開放式的基礎上給出了偏向性的答案,那就是楊紅旗得到了表揚,導演把它看成是對即將逝去的精神的追求,對真善美的把握。
可是,有沒有人看完結局后問一句,歐陽花呢?其實,每個人都很很簡單同時也很複雜,而這些複雜的個體恰恰就構成了整個令人感到冷漠和無奈的社會,這個社會上的人和事,怎能用簡單的對與錯概括嗎?所處的角度不同,處理的方式也完全不同。從另一方面講,導演黑色幽默式的電影風格製造出大量的懸念,雖然懸念設計的非常完美,但使觀眾觀看完后內心充滿了疑惑,當普通老百姓對影片劇情難以理解,並且只是追求於對劇情的判斷時,影片也就違背了原本應有的引起人們對人性思考的目的,所以,我認為影片還可以有更完美的敘述方式。
如果我是導演,我會遵循絕對開放式結尾的原則,所謂絕對開放式,就是不給觀眾做出偏向性的指示,要站在絕對中立的態度表現每個人物,大概的結構是類似於《羅拉快跑》的帶有假定性意義的兩段平行的方式,採用後現代表現手法,不同之處就是,《羅拉快跑》是三段假設一段比一段完美,而在這個電影中的兩段是並列的,在第一段中,楊紅旗是故事的主線,表現楊家父子的立場,古國歌站在電腦前拿出一張紙,紙上內容是給楊紅旗寫的表揚,但是歐陽花得到的是悲慘的下場。第二段是站在歐陽花的立場上,她為主要線索,面對一個女孩的尊嚴,楊紅旗退縮了,古國歌內心掙扎,站在電腦前拿出一張紙,紙上內容是一封辭職信。然而,這兩段只不過是古國歌和米衣在討論時的假設,都不一定是最終的結果,影片結尾,古國歌站在電腦前拿出一張紙,影片結束,紙上內容,不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