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平山記憶觀后感600字

平山記憶觀后感600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平山記憶觀后感600字(一)

  窗外,一場秋雨,就這樣一滴滴融進夜色。在不緊不慢中,暗自完成了對命運的轉換,我於夢中驚醒后,聽淅淅瀝瀝的雨聲,想象着有多少生命從此不再年輕。心就在一瞬間融化成柔軟的疼痛,所有關於平山的記憶緩緩爬上心頭,流淌在血液里的依賴,不舍和眷戀也就在那一刻再度復蘇。

  2010年4月一日下午5時許,我和農民報編輯孟燕君,隆堯的愛琴妹妹,南宮的尹得冰泊頭的陳飛,定興的許傑大哥在石家莊回合后直奔平山溫塘。去參加閻東升大哥組織的2010年河北農民報平山文友聚會。下午5時許,我們一行幾人終於風塵僕僕到達閻東升大哥的家。唐山的張久盛大哥,馮立成還有幾位朋友已經先期抵達。

  剛走進閻哥大門,就看到一個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和我打招呼。他的眉骨稍高,面龐消瘦,我微笑着和他行過握手禮。他欣喜地沖我一笑說:"我早就進過你的博客,早就見過你的芳容。也知道你拿過很多獎項。"他的話讓一向自認醜女無敵的我思維出現了持續十幾秒的短路。一時之間竟訥訥着接不上話。只是沒想到吃過晚飯他又把這話說了一遍。我的好奇心上來了,悄悄到一邊一打問,才知道他竟然就是慕名已久的河北科技報副總編劉秀來老師。當時真是欣喜之至!

  那晚,是閻大哥擺的家宴為我們接風,大家開懷暢飲共敘師生兄妹情誼。晚間十點要去賓館休息時,粗疏的我才發現閻家嫂子一個人安靜地呆在院子里,舉着早已涼透的半碗粥。在料峭春寒之夜薄涼的風中,我的內心裡湧上很深很深的感動!我很願意代表與會的二十幾個朋友感謝閻家兄嫂全心地付出!

  第二天集體出遊,帶着無比崇敬無比景仰的心去了遊覽了革命聖地西柏坡。西柏坡是解放戰爭後期中央工委、中國共產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也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中國共產黨中央舊址佔地16440平方米。毛澤東主席1948年5月26日來到西柏坡,後門出去就是防空洞。

  直到1949年3月3日,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解放軍總部一起離開遷往北平。下午進入惟餘莽莽的太行山區,而^^水就鑲嵌在太行深處的平山縣北冶鄉。

  我們飽覽了^^水的美麗景觀,更感受到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百丈飛瀑的氣勢。^^水發電站,是在朱德總司令帶領軍民克服一切困難建立的我黨我軍第一座水力發電廠,也是它點亮了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第一盞明燈。它們以沉默的方式訴說著往事,見證着新中國穩健的步伐。

  平山記憶觀后感600字(二)

  平山——"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地方。1931年,平山籍的栗再溫、於光漢等革命先輩,回到家鄉創建黨組織,組建游擊隊。自此,中國共產黨就在平山這片英雄的土地上,點燃了民族救亡的火種,吹響了平山人民救國圖存的號角,譜寫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留下了一段段永遠值得銘記的光輝歷史。在全國人民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一部反映平山人民為中國革命英勇戰鬥和犧牲的大型紀錄片《平山記憶》,在中央電視台熱播后,產生了廣泛影響。這是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以文藝的形式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又一成果,對於凝聚共築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紀錄片《平山記憶》以開闊的視野,以深刻的歷史觀、價值觀,以樸實凝重並帶有鮮明地域特點的風格,講述了一個個鮮活人物的感人故事,真實再現了平山兒女"瀟瀟夜雨洗兵馬,殷殷熱血固金甌"的英雄豪邁和仁厚實在的人格品質。最難能可貴的是,該片沒有就平山說平山,而是把平山和中國革命大的背景形勢聯繫起來,使作品具有了史詩般的品貌。通過作品,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一個地方的革命史,而是太行老區的傑出代表,人民抗戰的生動典範,中國革命的歷史縮影,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透過作品,感悟那段歷史,冥思良久,有幾點體會,分享觀眾。

  老區代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平山,作為太行山老區的傑出代表,是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也是中國北方革命鬥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革命戰爭年代,平山人民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可靠後方。從紀錄片《平山記憶》我們可以看到,在抗戰八年時間裡,平山縣累計繳納救國公糧4533萬公斤、軍鞋57萬雙、軍衣30萬套、軍被1440萬床。"最後的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後的一尺布,送去縫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那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含淚送戰場……"這首感人至深的歌謠,就是當時最真實的寫照。正是有了像平山這樣許許多多的革命老區,為革命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使得我們的黨和軍隊能夠長期堅持鬥爭,並最終取得民族的獨立;正是有了像平山這樣許許多多的革命老區,為革命作出巨大貢獻、付出巨大犧牲,才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正是有了像平山這樣許許多多革命老區,才締造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牢固基石。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以平山為傑出代表的太行山革命老區的光輝業績必將彪炳史冊,永放光芒;以平山為代表的革命老區精神,必將時刻激勵着我們不斷前行。

  抗戰典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爭取獨立自由史冊上可歌可泣的一頁,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飽經滄桑的一章。在這一章中,平山作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核心腹地和著名的"抗日模範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紀錄片《平山記憶》可以看到,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歲月中,平山縣有7萬多人蔘軍參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北方分局機關在平山度過三年零兩個月,平山成為晉察冀根據地重要的兵員補充基地。這裡湧現出平山團、回舍大槍班、"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等一批先進典型,栗政通、韓增豐等5000多名平山好男兒為國捐軀。平山的烈士人數位居河北省首位,走遍平山每一個鄉鎮,到處都有烈士的墳塋,到處都有英雄的壯歌。不僅如此,平山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犧牲,14700多名無辜平民被屠殺,大量房屋財產被燒毀。"巍巍太行起狼煙,黎涉路隘隱弓弦。龍騰虎躍殺聲震,狼奔豕突敵膽寒".面對殘忍的日寇,平山人民沒有屈服,而是越來越多的平山子弟拿起武器,奔赴前線,殺敵報國,展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心。平山人民的行動和精神,為全國抗戰樹立了典範。這種偉大的抗戰精神,對於當前開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依然葆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歷史縮影。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建設新中國,紀錄片《平山記憶》中一幕幕飽含血淚的講述,一場場激烈的戰鬥,一個個年輕而悲壯的犧牲,不僅是平山革命鬥爭的真實再現,更是中國革命的生動寫照。特別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平山為中央指揮大決戰、籌建新中國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堅定後方,成為中國革命名副其實的"心臟".這裡是中國共產黨迎接勝利的落腳點,又是"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出發點。黨中央在這裡,指揮了三大戰役、頒布了《土地法大綱》、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兩個務必",勾勒出建設新中國的宏偉藍圖,開啟了進京趕考的新征程。放在歷史的洪流中,平山記憶,不僅僅是平山人的記憶,更是中國革命的記憶、中華民族的記憶。正如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志說的那樣,"平山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梳理平山的革命歷史脈絡,我們可以發現,平山不僅僅是一個地域的革命歷史,而是整個中國革命歷史的一個縮影。時至今日,在這裡形成的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依然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依然是黨領導人民取得更大勝利的精神支撐。

  生動教材。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習近平總書記在平山西柏坡考察時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紀錄片《平山記憶》就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讓我們時刻銘記歷史、警示未來。"這是我寸心的表白,當我為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時候,讓這張經過戰爭鍛煉的肖像,隨着你們漂泊吧".從栗政通烈士給妹妹書信中的這段樸實而又感人的語言中,我們讀到的是一位革命者高尚的情操,是一種始終滌盪我們心靈的精神力量。不僅是栗政通,該片中的每一個故事,不論是"一世空有影,九泉不留芳"的封奇書,抑或是為掩護晉察冀日報社壯烈犧牲的12歲少年英雄閻富華,為八路軍捐糧4.8萬公斤的開明紳士齊學韻,每個人身上都表現出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即使到了和平年代,為了修建崗南水庫,治理海河水患,平山100個村子10萬人再次作出巨大犧牲,從稻麥兩熟的滹沱河畔搬到高崗旱嶺之上,彰顯了平山人民"為大家舍小家"無私奉獻的高尚風格,更讓我們透過平山人民領悟到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只有這種精神,才能賦予我們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強大力量;只有這種精神,才能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注入強大動力;只有這種精神,才能讓中華兒女挺起堅強的"脊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平山記憶是一段鐵和血的記憶,鐫刻在太行山上,流淌在中華兒女沸騰的血液中。這段記憶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一片片激蕩的浪花,更是一圈圈飽經滄桑的年輪,讓我們看到了革命先輩奔赴國難的豪氣,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光榮和壯烈,看到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被實踐印證的真理。這段記憶將激勵着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團結一致,自強不息,不斷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成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平山記憶觀后感600字 標籤:春晚觀后感 100個品德故事 青澀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