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建國大業觀后感3000字

建國大業觀后感3000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最後是領袖台詞中的漏洞——“中國不是朝鮮,長江也不是38線!”。雖然38線在1945年已經存在,但我估計那時的中央書記處還沒空去了解什麼38線南北韓的故事。不過,領袖畢竟是領袖,想法自然不能和我這種草芥之民相比,說不定他們就有這麼高瞻遠矚呢?不過這樣一來,毛主席搞抗美援朝就變成了蓄謀已久的行為了。

  評到這個時候,該給個分數了。按說一旦涉及主旋律,是絕對由不得草民評頭論足的。不過嘛,我不討論它的政治正確性,只從藝術性方面來評價。滿分5分,就給個2分吧。

  不過給2分,好像有些對不起這麼多大腕啊。嗯,再找一個閃光點,拉及格才好。

  閃光點嘛,當然有!

  看看陳坤版的蔣經國,真是一個憂國憂民有志向有魄力的熱血青年。好!百年中國歷史中,我最欣賞的人只有四個: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和蔣經國。從電影中的表現來說,蔣經國可以屬於中國人的脊樑。

  除了蔣經國之外,還有一些閃光台詞:

  “反對一黨專政,要民主政府!”(周恩來)

  “腐敗已經到了骨頭裡,反,是亡黨。不反,是亡國。難啊”(蔣介石與蔣經國的對白)

  誰能搞出這種話中有話的黑色幽默啊?一查。原來《建國大業》的實際操作者叫黃建新,他是一個習慣性地在自己的影片插入“不和諧”因素的“泛黑色”導演。行,就憑這一點,給三分,及格了。

  據說有些人看《建國大業》後有鼓掌、有流淚,可惜我做不到。我很認真地看完整個電影,既沒有歡愉,也沒有感動。我在回想那些影片中出現的人和提到的人在建國后的經歷。

  張瀾、李濟深、沈鈞儒、譚平山、彭澤民,他們走得早。這樣很好,少一些傷心,少一些失望,少一些折磨和痛苦。

  潘漢年沒有挺過來,可惜啊,這麼優秀的地下工作者和領導者。

  高崗,自殺。隨着時間的逝去,希望能夠讓人分析其中的深層原因。

  章伯鈞、章乃器、蔣光鼐、沈雁冰(茅盾),他們遍體鱗傷,但挺過來了。

  還有一人在電影中沒有提到——郭沫若。按說他是一個不應該迴避的人物,莫非導演不齒於他的人格而有意忽略?我以前也曾對其不以為然,但現在能夠理解了。雖然郭沫若是個學術上的大師,但也是個生活中的可憐人啊。如果他像胡適、梅貽琦、蔣夢麟、傅斯年、錢穆等人一樣去了台灣或香港,那麼一定能為中華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可惜,這世界上沒有後悔葯賣。當年那些滿懷希望建設新中國的政協成員,大多選擇了沉默,世人無法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

  歷史是殘酷的,歷史無法重來。但是,當人們忘記歷史后,歷史故事就會改頭換面以另外一種形式再次重演。

  建國大業觀后感3000字(二)

  因搜狐華南社區的安排,我有幸於9月17日在UME國際影院免費觀看了國慶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這是一部專為慶賀新中國誕辰60周年而拍攝的電影,其中多達172位大牌明星的陣容,更是讓全球華人渴盼一睹為快。據說在《建國大業》還沒有正式放映前,許多影院門票已經預定一空,簽約放映片商應接不暇,其影響力和票房大有趕超世界名片《哈里波特》的可能。

  其實,在觀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就一直納悶,這麼多的明星,他們怎麼才能一對一的和歷史人物相吻合?長相不可能都貌合神似,對於歷史人物的扮相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感,特別是幾個重要的人物。果不其然,張國立扮演蔣介石其相貌就相差甚遠,給人怪怪的感覺,直到影片快要結束,才慢慢接受這個“蔣介石”,這是我觀看《建國大業》后最大的遺憾。好在,張國立先生的演技真是爐火純青可圈可點。比如他模仿的蔣介石家鄉口音,以及他和蔣介石的幾分神似,再加上他這個“皇帝”專業戶的表演經歷,對一個大人物從神情和言談舉止到威嚴貴族形象那是把握的滴水不漏。特別是“蔣介石”在最後關頭決定放棄用飛機轟炸正在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的毛澤東時,獨自一人站在下着秋雨的門口,那個黯淡的背影,讓人看了有幾分眼熱。英雄暮年啊!

  在相貌上划不上等號的明星也很多,比如陳坤。陳坤雖然相貌也不像,但他不是主要人物,對於我個人來講,這沒有什麼思想上的意識衝突。陳坤的帥氣、鎮定和謹慎,當然還有他獨特的氣質,讓我對他反而有一種好感。觀后我曾在網上搜過相關的文章都說他的演技好,難能可貴!其實我對陳坤的了解非常有限,不好評說。

  《建國大業》,本來是一部歷史感很厚重的影片,因為有陳容龐大的大腕明星加入,讓觀眾多了一份娛樂的心境。而導演韓三平似乎正有這樣的考慮,我們從幾個喜劇明星的扮相和對話中,可見一斑。比如王寶強飾演的突擊團士兵報告飾演突擊團長的葛優,把北京城牆說成是地主老財的院牆,手榴彈炸不了請求炮兵增援。結果葛優叫放燃燒彈看個究竟,卻發現是一堵結實而又高大的城牆。這是一個冷幽默,攝影鏡頭也是慢慢的由下而上掃描,讓觀眾自己突然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還有范偉飾演的毛澤東大廚,那眼神形象生動而又透着幽默;馮小剛飾演的杜月笙,出場時那種八面威風的排場和霸氣,演得活靈活現,最重要的是戲里揉進了幾分馮氏幽默。另外,在開片幾分鐘后,也就是1945年日本人投降之後,毛澤東應蔣介石的邀請於重慶和談。在面對記者提問時,孫紅雷飾演的記者爭搶着提問,他那個略顯做作而又滑稽的招牌笑容,讓我立即聯想到《潛伏》里余則成的扮相,不由得人不笑。這也是電影廳中全場爆發出的第一次笑聲。

  由於出演的明星眾多,我不可能一一詳細描述,很多看過之後就慢慢的模糊了記憶。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6個人,其中有張國立、陳坤、許晴、劉勁、吳剛、劉德華。對於張國立和陳坤我前面都有提到,這裡就不說了。許晴扮演國母宋慶齡,優雅的氣質,含而不露的表露方式,以及她那特別的小酒窩,給人無窮的想象。特別要說是,她在面對國民黨失勢之後的李宗仁代總統身份,請求她去找毛澤東談判時,她那婉爾一笑的直視,讓李宗仁羞愧而退。劉勁扮演的周恩來,讓我第一次看到這位一直以來給國人以紳士形象,風度翩翩的開國總理,在淮海戰役大獲全勝之後,蓬鬆着亂髮搖搖擺擺的拍了拍老毛,又摟着兩位老總高歌“英雄奈爾”。這是一種喜悅,極大的喜悅,也是面對來之不易的然而又是再無後顧之憂的絕對勝利的喜悅,這樣的心情有這樣的“失態”舉止是再恰當不過了。這樣的喜悅在電影的配樂聲中慢慢地沁入觀眾的心田,他讓觀眾感動,彷彿身臨其境。吳剛飾演的聞一多,面對成千上萬的學生站在廣場上慷慨陳詞,義憤填膺,那種正直那種無畏那種捨我其誰的勇氣和革命英雄氣魄,就是共產黨人最好的寫照和註解,這也是對共產黨最後能勝利打敗國民黨反動派來說,是一個最客觀最具有說服力的例證。雖然聞一多先生最後還是步李公朴先生後塵死在國民黨的槍口下。而對劉德華的印象,那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驚喜。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大約是放到120多分鐘的時候,由劉德華飾演的國民黨侍從軍官俞濟時才出場,沒有想到劉德華身着國民黨軍服依然是那樣的帥氣而鎮定,引得在場女孩們不約而同的發出讚歎的尖叫聲。要知道,在影片放到90分鐘左右的時候,我就不停的聽到有女孩在低聲嚷嚷:怎麼劉德華還沒有出來?

  我個人認為,這部影片拍的很成功。像西場閱兵和戰爭場面的組織,其氣勢都表現的非常之宏大。另外,雖然有這麼多的一線明星同時參演卻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紛亂和拼湊。電影剪切和音效都非常完美,故事情節也比較連貫,就是在表老被救時讓人多了一些懸念,好在最後有所交代,這個地方的處理有所欠缺給人的心理跨度是非常大的。要說明星多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我們平常看慣了某個明星的表演,在觀看《建國大業》這部影片時就會情不自禁的拿以前的觀感來比較,甚至分析,這是一個缺憾,特別是在入戲之前的部分。我們一邊數明星,一邊找感覺,一邊慢慢的隨着電影情節引人入勝。

  如果是以100分為滿分值的話,我給這部電影打95分,給人以希望的是豪華的明星陳容,而恰恰作為一部歷史影片來講,失分最多的也是明星過多,讓人感覺有些眼花繚亂,影響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權威感。不過,明星們都是一番好意,能有機會為祖國60周年獻禮這是一件無上光榮的好事情,又有誰不樂意鞍前馬後呢?

  建國大業觀后感3000字(三)

  一直期待觀看電影《建國大業》,不僅因為其豪華的演員陣容,更想去重溫那段歷史。

  本劇反映的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到建國前夕,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鬥爭中,同舟共濟、團結奮鬥,最終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本劇拍攝場景好多在南京,比如有總統府、中山陵、音樂台、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這些地方我都很熟悉,在劇中看到倍感親切,呵呵。

  一、劇中幾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和其他民主黨派對話,“沒有這幾十萬條破槍,誰會和我們談”,要生存發展,靠的是實力。

  2、拍攝地點在南京中山陵的音樂台:在慘淡的青天之下,一群白鴿飛過,一副蒼涼的景象。面對經濟形勢,小蔣試圖力挽狂瀾,老蔣眼中確透露着力不從心。對小蔣一字一句地說:“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骨頭裡,反,是亡黨。不反,是亡國”。意味深長、發人深省。

  3、當國民黨炮轟延安時,毛澤東毅然決定離開延安,面對同志們的不解,毛澤東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確實是有長遠眼光,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強調了革命戰鬥中人的重要性,可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4、當剛宣布蔣介石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時,老蔣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他的手下顧祝同(胡軍飾)卻報告“委員長,延安丟了”頗帶有諷刺意味。老蔣頓時表情的變化,耐人尋味。

  5、聞一多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講: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李先生指李公朴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究竟犯了什麼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的,所說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大家都有一支筆,有一張嘴,有什麼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事實拿出來說啊!為什麼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李先生賠了一條性命,我們要換來一個代價。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看到了民主黨派的正義感和執着,卻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

  6、在北平準備舉行開國大典,老蔣面對南國的秋雨,看到的是年老的他孤獨的背影。突然想起了余秋雨的《一個王朝的背影》。

  二、最近在讀者中讀到一篇文章《蔣介石居台灣反思失敗的原因》選自《毛澤東和蔣介石》一書。

  蔣介石認為:“我們這次的失敗實在是我們自己打到了自己!”他總結了4條“自己打倒自己的”的原因:

  第一,內部不能精誠團結,因之予奸匪以分化挑撥的可乘之機;

  第二,違反國父遺教,大家不以服務為目的,而以奪取為目的;

  第三,喪失了革命的黨德,不能以個人自由與能力,貢獻於革命大業;

  第四,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名族道德的力量和名族精神的偉大。

  蔣介石認為,他的軍隊也是“六無”之軍,及“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軍人也就成了“六無”軍人,即“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的軍人。

  由此,蔣介石得出的結論是“非失敗不可”

  蔣介石還反思了國民黨:“黨內不能團結一致,同志之間,黨派分歧,利害摩擦,違反黨紀,破壞黨德,以致整個黨形成一片散沙,最後共黨乘機一擊,隨致全盤瓦解,徹底崩潰。”

  三、看完本劇對中國的國旗、國歌的意義有進一步的了解。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人民對黨的向心之意。

  2、有代表反對田漢的歌詞,認為歌詞不適合新中國國情,有點悲壯,也有同志同意,說法國國歌《馬賽曲》不也很悲壯嗎,卻一直延傳至今。有徐悲鴻力挺田漢,周和毛也肯定田漢的歌詞。新中國的歌詞最終敲定了《義勇軍進行曲》。

  另:說起新中國的國旗和國歌,突然想起看過關於“新中國的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來歷。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之前,對於即將誕生的新中國,還沒有一個正式名稱。中國共產黨中央、毛澤東一般習慣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稱呼。在新政協籌備會起草各項文件的過程中,一些代表對這個原擬的國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黃炎培、張志先兩先生的意見被整理成書面報告,提出:“我國國名似可將原擬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簡稱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即可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先生對原擬國名提出質疑,他說:“有幾位老先生嫌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名字太長,他們說應該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好。因為共和國說明了我們的國體,“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是指工、農、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已經代表了民主。所以我國最終的國名即叫“中國人民共和國”。

  四、本劇雖然反映的是一段沉重的歷史,在劇中卻不乏幽默的元素

  1、在劇中國共產黨黨攻打北平時,一名解放軍(王寶強飾)對團長說:“報告團長,前面有個地主大院,牆太高,爬不上去;手榴彈也炸不開,請炮兵支援”。解放軍某團團長盧廣聲(葛優飾),“請打照明彈,都打到北京城下了啦,那是北京城牆,當然厚了。”看到此幕時,大家不約而同的笑了。

  2、劇中,毛澤東的廚師長(范偉飾),出場很幽默,逗的大家直笑。可惜在一次轟炸中,為了搶救一鍋正在為主席燒的菜時犧牲。

  3、在關於國歌歌詞的爭論中,大家踴躍發言,文化界代表(馮鞏飾),表情和行為舉止很幽默,最後用天津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感覺挺好玩。

  4、毛澤東在和女代表們合影時,解放軍代表(梁家輝飾),偷偷地跑到女代表中與她們合影,那一幕真搞笑。

  5、劇中郭德綱秉承了小人物特色,在片中出演一個專職攝影師,憨態可掬,喜感十足“你看這!嘿!真燦爛!”

  五、對CC系有一定的了解

  原來只知道,四大家族是20世紀上半葉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大家族,即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父陳立夫家族。有道是: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財。

  其中陳果夫、陳立夫的派系被稱為“二陳”或者“CC系”(即劇中蔣經國提到的CC系),陳果夫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與其弟陳立夫組織“中央俱樂部(Central Club),後來形成了很有權勢的CC系。他們把中央組織部調查科擴充成為一個龐大的特務系統,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從事反對共產黨、迫害進步人士的活動,並對付國民黨內反蔣派系的抗爭。

  六、對蔣經國的認識

  蔣經國為蔣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1925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同學中還有比他大6歲的鄧小平,蔣經國1927年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期間還正式加入了蘇聯共產黨。國共關係惡化后,在蘇聯被扣留當人質,期間與白俄羅斯姑娘芬娜(蔣芳良)結婚。1948年金圓券改革,蔣經國至上海進行經濟管制,與孔宋集團發生正面衝突,工作受阻。

  在劇中蔣經國(陳坤飾)在上海“打虎”正是這段歷史,陳坤把小蔣當年嚴謹的軍人作風完完全全體現出來了,扮演得神似。

  總之,對於《建國大業》,每個人的看點可能有所不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有機會還是值得一看哦。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建國大業觀后感3000字 標籤:春晚觀后感 100個品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