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后感1500字(一)
毛概課上,我有幸觀看了獻禮祖國母親六十歲的史實大片《建國大業》,讓我對1945——1949年這五年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及我黨第一代領導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影片以中國共產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從延安飛往重慶,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進行和平談判拉開序幕。依次講述了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撕毀了《雙十協定》,發動內戰,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像李公朴聞一多這樣的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着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在共產黨邀約其參加政協會議后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蔣介石的一意孤行的獨裁統治與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為建設新中國團結人民和各民主黨派形成的鮮明的對比,更是尖銳地諷刺了蔣介石。影片中李濟深,宋慶齡等一批國名黨元老級的任務公開反對蔣介石,張瀾領導民盟作推翻南京國民政府的政治宣言。這些民主人士反蔣,更充分的說明了共產黨的小車推出來的戰役之所以能打敗蔣介石的飛機大炮,是因為順應了民心。
片中陳坤塑造的蔣經國也可圈可點。蔣經國是民國所謂的太子,跟那些高幹子弟有着根本上的區別,他憂國憂民,與孔令侃不顧國家瀕臨危難中飽私囊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氣魄頗令人頓生敬佩。可惜經國這等經世之才在國民黨中只能空留無奈,特別是他的那句“父親,黨和國都到了危難的時刻”更是讓人領會到他的一腔愛國心。
我認識到,國民黨蔣介石敗在了共產黨的腳下,其實是敗在了自己手裡。不僅僅是國民黨黨的腐敗、勢力貪污,更是不團結,連老國民黨李濟深,也被蔣介石排擠,蔣介石總想一人貪污權利,最後成為了“光桿司令”,不得不下台。而共產黨毛主席團結人民,連對李濟深也不計前嫌。比起來,國民黨的軍隊要比共產黨的軍隊先進的多,有飛機有大炮,而共產黨卻好比是“小米加步槍”;國民黨穿的是挺拔精幹的軍裝,而共產黨穿的卻是爛棉服,不過憑着團結與智慧,共產黨統領了中國。記得毛主席回答李濟深的那句話:“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是啊,在某些時候,要放棄一些利益,忘記一些仇恨,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影片以天安門上的那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為結束,看完電影,想着歷史,心就隨着那衝鋒號起伏,不由得感慨萬千: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古語有云: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但是我們建設中國的步伐仍在前進。這就讓我們不要忘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奮鬥和犧牲,要繼續盡自己的努力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建國大業觀后感1500字(二)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是影片《建國大業》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它標誌着中國將逐步走入富強。
昨天,我去電影院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影片講述了1945年抗日戰爭 結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愛 國人士的風采,其中毛主席和周總理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影片中,毛主席常常因為戰事而徹夜不眠,每當有主要戰役的戰報還沒有傳到時,他總會跑到屋頂上凝望遠處,希望搜尋得到一點象徵著勝利的標誌。其中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在得知國門的反動派的55萬大軍被紅軍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領導們擺酒席慶賀,毛主席喝醉酒後倚靠在床上,酣然入夢。在平時因為牽挂戰事而難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己的軍隊大勝而不由得酣然入夢,這樣的人領導的軍隊不取得成功還有誰會成功呢?毛主席也時時刻刻以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革命的目標,心中始終是在為人民着想。正是由於毛主席這種為民的精神以及尤為強烈的名族責任感,才訓練出來不貪民眾一分利的紅軍,才會打敗獨裁的蔣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國。
還有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就是周總理,周總理是個令整個紅軍隊伍都敬愛的一位領導,他的和藹可親在隊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經常到最基層的紅軍部隊去做動員工作。但是在建國大業中,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周總理。在得知韓玉祥將軍因為共-產-黨的邀請被國民黨的特務殺害后,他非常憤怒,把所有的關於 這件事的負責人都叫到了他的辦公室里,狠狠地把他們給罵了一通,直到毛主席來了,它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可是這絲毫沒有損壞他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讓我們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了這位偉人,一位和藹可親,有責任心,對待工作兢兢業業的偉人!
此外,影片中還為我們塑造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壯志難酬的蔣經國,心繫人民的張瀾,甚至是陰險狡詐的李宗仁,都為我們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當然,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的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領導人,小到最基層的群眾,戰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國的戰爭中為民族獨立流過血和汗的,都應成為我們尊敬與銘記的對象,他們的名字應該被世代傳唱!
如今,中國已經變得富強了。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過去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還是要努力學習 ,有朝一日該為民族奮鬥,該為人民奮鬥的就是我們這一輩的人了,因此,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為中華民族而奮鬥!
建國大業觀后感1500字(三)
一部恢弘的大作,一場群星的盛宴,一段崢嶸的歲月,一派風雲的角逐。構成了這樣一部不凡的作品——《建國大業》——演繹了一場大氣磅礴的時代風雲!
影片從一開始便交代了歷史背景,讓我們很清晰的置身於那樣的特殊背景之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飽經戰亂的中國依舊前途未卜,中國何去何從,這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深刻命題。8月28日,為了最終實現和平民主的建國大業,中國共產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從延安飛往重慶,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進行和平談判。
天空響起機鳴,影片從廣闊無邊的高空布景中開始了。看似和諧的歡慶宴會中其實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擺好了這場政治博弈的棋局。從對中山裝的回答中我們其實就可以看出端倪,這是一場高層政治家的鬥智斗勇,於無聲色之中進行着誰主沉浮的較量。
在那樣一個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蔣介石的勝利無可爭議,中國共產黨實力的懸殊是無須質疑的,然而歷史的最終結局卻不得不讓我們重返那早已消逝的煙雲往事,去尋找勝敗逆轉的答案。因此,影片在這一點上刻意突出了中國共產黨雙邊的不同對照。通過不同場景的切換,不僅視覺效果突出,而且對“答案”的解釋也是層層深入。國民黨的氣派、屋宇的豪華、政治場所的排場,與中國共產黨的清貧、窯洞的破舊、開會也要節省半截蠟燭的簡樸,兩者形成了顯着的對比。和談中,國民党進行的是暗地裡的頻繁出擊,而中國共產黨則是與各個民主黨派的和平交流。請記住1945年的《雙十協定》,那是中國共產黨對國際、對國民的一次誠懇交待,也是中國共產黨為和平民主建國邁出的堅實一步!
然而,無論做出怎樣的努力,和平民主的協議最終還是變成了一紙空文。當國民黨撕碎協議、獨自召開“國民黨一大”時,便是國民黨在政治棋局上的一步錯棋,民盟領袖張瀾的那句“蔣介石是在玩獨角戲”便開始昭示了國民黨的孤立處境和玩火自焚的悲劇結局。
1946年7月雲南昆明的混亂,愛國人士李公朴、聞一多的被害,對各地民主進步聯盟的取締以及各地金融混亂,人民苦不堪言的處境最終使國民黨的威信掃地,孤立無援。在“要民主、反內戰”的強烈呼聲中,國民黨內的有識之士也並不是沒有預料到這點。馮玉祥在臨行蘇聯前對蔣介石的告誡:“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他要再一意孤行,國民黨敗亡之日當在不遠!”還有年輕的青年將領蔣經國力圖扶大廈將傾的魄力之舉,都可以看出那時國民黨的覺醒。然而,蔣介石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語:“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骨頭裡了!”不禁讓人扼腕而嘆。
影片在結構上環環相扣,遵照歷史的順排滴水不漏;在重要的場景布置中,突出了典型戰役的宏大場景,展示了人民戰爭的勢不可擋和人心向背。在各演員的配備上,亦可謂是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裡面的明星各個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真演員。他們的投入和本色的表演風格很好的詮釋了那場崢嶸歲月的波瀾壯闊。然而在這部看似嚴肅的影片中,並不缺乏饒人興味的笑點,如王寶強和葛優那個場景,郭德綱和馮鞏的詼諧無不讓人回味有餘。還有各大主演的實力演繹讓這部影片無不充滿了令人熱血沸騰的場景!唐國強的領袖風度,張國立的形神兼備,陳坤的英氣逼人,許晴的雍容端莊,鄔君梅的高貴氣質等等無不成為熒幕中的典範,人們心中的經典!
中國共產黨,走過泥潭,流過鮮血,長征路上寫下過堅定的誓言,多少個無眠之夜,黨在寒夜中思索中國,多少烈士的犧牲才換來新中國輝煌的今天!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追溯歷史的風雲足跡,我們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歲月,那是一場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在那場雙雄角逐,誰主沉浮的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殫精竭慮和人民的浴血紛爭。屍骨堆積的大地上是祖國母親的沉痛哀鳴,是中華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讓我們珍惜今日,愛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