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越讀後感
熊銳 中建三局成都公司爭先大西南
近日閱讀《中國超越》一書,感悟頗深。本書作者張維為,中國政治學者、作家、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長期致力於國際關係、中國模式和西方發展模式的對比研究。
書中作者從經濟總量、百姓資產、社會保障、科技創新、制度安排等方面,探討了中國對西方模式,特別是對美國和美國模式的超越。全書通過數據、實例和故事進行分析,闡述了中國追趕並超越西方的過程,橫向分析了中國模式相對西方模式的獨特性和合理性,縱向也釐清了中國崛起的歷史邏輯。並最終得出結論:中國的崛起一定是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定會深刻影響世界未來格局和秩序的。讀完此書,我對中國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能有幸成為中國崛起中堅力量的一員,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改革開放后,中國在以鄧小平為首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且在短短几十年間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成就,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取得了史無前例的進步。這令許多西方國家感到迷惑和驚恐,同時也使發展中國家深感敬佩和鼓舞。但是在發展的背後也存在着貧富差距大、腐敗嚴重、環境惡化、產業發展不協調等諸多令人困惑的問題。如何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如何實現對西方國家真正意義上超越?才是作為當代中國人應該深思的問題,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在不失去自我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中國超越。中國的崛起並非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中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堅持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學習別人的長處,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我們是張教授在書中所述的"文明型國家",是文明古國與現代國家相交疊的國家,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基因決定了中國社會未來演變的大趨勢,它不會是西方所希望的"社會與國家"高度對峙的模式,而更可能是"社會與國家"互動互補的模式。我們這種包含中華文明基因、社會主義基因和西方文化元素的制度模式將使中國社會比西方社會更具有凝聚力和競爭力,也必將帶領我們實現對西方的超越。中國目前在一些方面還不如別人做得好,但別的國家很難達到中國未來可能達到的高度,這就是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的底氣所在。只要我們學習別人之長,發揮自己的優勢,"中國夢"的前景必將比"美國夢"更廣闊。
其次,我們作為民族復興的主力軍必須做到 "立足現實、放眼未來".要從制度上不斷各處體制機制弊端,增強道路自信,建立以科學發展觀為中心的話語體系,捍衛國家的核心利益,提升國家軟實力,以堅定清晰的話語應對世界質疑。所以我們在為中國模式的超越而自豪時,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心態,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的現代化程度仍然低於西方國家,中國的科技進步技術創新仍然較為落後,中國的產業發展仍處於世界產業鏈的中低端,中國話語尚待真正建立並在世界發聲。而這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所承擔的現實"中國夢"的重擔,需要我們堅定信心,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克己奉公,勇於創新,奉獻社會,共同踐行中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
與此同時,我們應當建立起對當前發展模式的信心。中國的發展速度是當代世界大國中罕有的,發展模式當然也是史無前例的。我們完全有能力在借鑒西方國家的基礎上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立足中國實際的發展模式。這是對一個有着五千年不曾斷絕的文明的信心,是對一個有着五千年政治智慧積累的國家的信心,是對一個有着五千年和諧、包容文化沉澱的社會的信心,也是對全國人民擁護的黨和國家領導集體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