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動心底的反思
———讀陳凱元《你在為誰工作》有感
珠海校區黨政辦 畢為
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莫過於書了。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讓一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憂傷走向快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圖強。《你在為誰工作》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雖然還沒有把它讀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該把心態回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個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能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
如果說一個人的一生為80年時間,除掉童年和學習生活以及老年休養的時間外,對人類社會最有意義的就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工作時間,從時間度過的效益上來說,人生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一個人的工作過程之中。不管每個人一生中的工作時間長短,也不管一個人從事怎樣的工作和職業、工作的內容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微小或者巨大,每一個人的工作總會要對所處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一些應有的貢獻,沒有每個人在工作中的這些貢獻,也就不會有人類社會整體意義上的進步,這也是為歷史發展所證明了的客觀事實。
如此重要的“工作”在人生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你在為誰工作》這本書告訴我們: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達到某種目的。如果我們的工作能夠引導我們逐步接近那種能充分表現我們的才能和性格的境況,這樣的工作應該就是最令人滿意的工作了。人生只有一次!正是為了獲得某些東西或成就自我,為了拓寬、加深、提高上天賦予的技能,將身心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勻稱、和諧和美麗的人,我們才會專註於一個方向,並在那個方面付出畢生心血。
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我們的決斷力,我們的適應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實感、表達自我的機會、個人使命感以及一種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質量往往決定生活的質量。
工作又是生命獲得意義的一種過程;工作也是個人目標得以逐步確定的唯一途徑;工作是忠誠品格冶鍊的熔爐;工作是學習“要事第一”等人生重要原則的最好課堂。
工作也是一個人態度的“同義語”。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了解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了那個人。
工作和學習能力永遠伴隨在一起,工作和團隊協作精神須臾不能分離……。 因此,美國前教育部部長、著名教育家威廉•貝內特說: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你在這個世界上將選擇什麼樣的工作?今後如何對待工作?從根本上說,這不是一個關於做什麼事和得到多少報酬的問題,而是一個關於生命的意義的問題。一位心理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為了實地了解人們對於同一個工作在心理上所反應出來的個體差異,來到一所正在建築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
心理學家問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
工人沒好氣地回答:“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
要命的鐵鎚,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這真不是人乾的工作。”
心理學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
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資,我才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溫飽,誰願意干這份敲石頭的粗活?”
心理學家問第三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閃爍着喜悅的神采:“我正參與興建這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落成之後,這裡可以容納許多人來做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並不輕鬆,但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在這裡接受上帝的愛,心中就會激動不已,也就不感到勞累了。”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境,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種工人,是完全無可救藥的人。可以設想,在不久的將來,他可能不會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顧,甚至可能是生活的棄兒,完全喪失了生命的尊嚴。
第二種工人,是沒有責任感和榮譽感的人。對他們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勞的,他們抱着為薪水而工作的態度,為了工作而工作。對企業而言,他們不是可以信賴的員工,對於學校而言,他們同樣也不是可委以重任的員工,必定得不到升遷和加薪的機會,也很難贏得社會的尊重。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五個層次說”:
(1) 基本的需要:對於食物和衣物的需要,以抵禦飢餓和寒冷。
(2) 安全的需要:對居住在一個可以感到安全的地方的需要。
(3) 社交的需要:與他人分享興趣、愛好和交友的需要。
(4) 獲得尊重的需要:要求別人讚揚和認可的需要。
(5) 充分發揮能力、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與充分發
揮自身潛能的需要。
心理學家認為,為工作而工作的人,很少有機會獲得第4種和第5種人類需要。由於他們的生命需求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或多或少的,他們失去了部分的生命樂趣。
該用什麼語言讚美第三種工人呢?在他們身上,看不到絲毫抱怨和不耐煩的痕迹,相反,他們是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創造力的人,他們充分享受着工作的樂趣和榮譽,同時,因為他們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帶給了他們足夠的尊嚴,和實現自我的滿足感。他們不僅真正體味到了工作的樂趣、生命的樂趣,而且他們才是最優秀的員工,才是社會最需要的人。
或許在過去的歲月里,有的人時常懷有類似第一種或第二種工人的消極看法,每天常常謾罵、批評、抱怨、四處發牢騷,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絲毫激情,在生活的無奈和無盡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
不論您過去對工作的態度究竟如何,都並不重要,畢竟那是已經過去的了,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您未來的態度將如何?讓我們像第三種工人那樣,為擁有一個工作機會而心懷感激,為生命的尊嚴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你在為誰工作》這本書提出了人人都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問題,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刻細緻的解答。它有助於我們解除困惑,調整心態,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從平庸走向傑出。如果人人都能從內心深處承認並接受“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這樣一個樸素的理念,責任、忠誠、敬業將不再是空洞的口號。
你,在為誰工作?答案已經很明顯,我們是為自己而工作,在為自己的人生工作。既然這樣,我們就應該負起天經地義的責任,義不容辭以守信為立身之本,主必有信,行必有果;盡心儘力,忠誠第一,忠誠於老闆,忠誠於同事;視誠實為生命,誠實坦率,敞開心扉,坦蕩處世,率直為人,把職業當作生命的信仰。
記住,我們是在為自己的人生而工作,一起努力、奮鬥吧!
二○○八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