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追風箏的人》有感:永恆的真善美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永恆的真善美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永恆的真善美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因書中角色刻畫生動,故事情節震撼感人,出版后大獲好評,獲得各項新人獎,並躍居全美各大暢銷排行榜,該書已經由夢工廠改拍成電影。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一起長大、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后,發生的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到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哈桑盡最後一點心,卻發現哈桑原來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哈桑已死,阿米爾再也不能挽回什麼。但是,哈桑的孩子還處於危難之中,這時候,阿米爾戰勝了自己的懦弱,勇敢救出了哈桑的兒子,也救贖了自己。

  《追風箏的人》清新自然,以新寫實的筆法,訴說著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它之所以能夠吸引不同民族、國家的讀者,撼動讀者內心纖細的情感,是因為它討論了關於人性和人性的拯救問題,追求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

  《追風箏的人》不僅僅展示了種族之間的岐視,戰爭的殘酷,也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真誠的親情、友情、愛情。阿米爾和他父親的愛恨交加、哈桑和阿里的相依為命、哈桑對他兒子(索拉博)的言傳身教、哈桑對從小就拋棄他的母親(莎娜芭)的孝順以及隱藏在哈桑和阿米爾父親之間的濃濃父子情,雖然哈桑到死也不知道他的父親就是他服侍的老爺,但父親對兒子的愛無處不在,他從來不會忘記哈桑的生日,而且每年都會挑禮物送給哈桑,還從新德里請來整容外科醫生為哈桑整好兔唇,阿里和哈桑離開時他號啕大哭"求求你",甚至他和阿米爾在美國生活幾年後,他對阿米爾說:"要是今天哈桑和我們在一起就好了。"他們之間雖沒有"不相離"的長相守,卻是"天長地久有時盡,血脈相連無絕期"的亘古永恆。

  愛情在文中雖然筆墨不多,但阿米爾和索拉雅之間的坦誠也讓我們感動不已。在阿爾米爾的父親向索拉雅的父親提親,索拉雅的父親同意他們的婚事後,索拉雅打電話給阿米爾,"我爸爸同意了。""我也很高興,阿米爾。我……我無法相信這是真的。""我想告訴你一些事情。一些你必須事先知道的事情。"她雖然很想與阿米爾結婚,但她也要冒着阿米爾反悔的風險將自己和阿富汗人私奔同居的事告訴阿米爾。在婚後他們雖不能養育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孩子,但他們的感情有增無減。在阿米爾離開美國前往阿富汗一個月後他打電話給索拉雅,索拉雅接電話時幾乎尖叫"阿米爾""你為什麼不早點打電話來?我擔心得都生病了。"簡單的兩句話把索拉雅對阿米爾的愛展現了出來。阿米爾說:"現在別擔心了,我真的沒事。我要告訴你一個故事,一個我早就該告訴你的故事。"他把自己藏在心裡多年的秘密一點一滴告訴了索拉雅。索拉雅知道真相后,要求阿米爾帶回他的侄子,並全心全意照顧他。他們之間的愛沒有轟轟烈烈,也沒有海誓山盟,有的卻是包容、信任、理解和支持。其實,在生活中真正的愛,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問,不是質問;真正的愛要體貼,也要體諒。要認錯,也好改錯;真正的愛,不是彼此凝視,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

  朋友之間的感情在文中更是詮釋得淋漓盡致。拉辛汗和阿米爾父親的志同道合,拉辛汗和阿米爾的心照不宣,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貞不二都從字裡行間展現出來。哈桑從來不拒絕阿米爾少爺要求的任何事。哈桑為保護追到了的最後那隻風箏讓阿米爾奪冠而忍受被阿塞夫強暴;當阿米爾拿起石榴扔他的時候,他毫不反抗,相反地,他拿起石榴撞自己的頭,並說:"這下你滿意了嗎?"哈桑對阿米爾說過無數次"為你,千千萬萬遍",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最後為了保護阿米爾家豪華的住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關於朋友,在我們中國是十分看重。傳統的儒家思想就提出"誠""信""仁""忠",哈桑的行為詮釋了一切,將它們做到了極致。

  哈桑出生以後叫的第一個人名是"阿米爾",意味着他將阿米爾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猶如對母親一樣的依賴。他心甘情願地為阿米爾做任何事情,哈桑一生都在為阿米爾犧牲,體現了一個孩子到一個男人不變的忠誠與正直。雖然他是哈拉扎人,是什葉派,是富家奴僕,沒有金錢地位,沒有接受文化的機會,可是他勤勞勇敢、忠誠正直,在他身上體現了人性中的大善。即使是戰火紛飛的歲月,人間的善良從來也無法磨滅。人性中的寬容和善良無論經歷多少的風霜,經歷多麼久遠的歲月,一如天際的明月,亘古清涼皎潔。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無論是怎樣的人,都會在某一天為自己曾經做過傷害他人的事情感到內疚。阿米爾的父親說盜竊是一切罪的宗源,可是他與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偷走了對阿里的忠誠,他隱瞞了阿米爾,剝奪了阿米爾知道真相的權利,他隱藏哈桑,偷走了哈桑本應得到的父愛與社會認同感。拉辛汗說過:"當惡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所以阿米爾的父親一生都在行善事,修建恤孤院,幫助別人,祈求為自己贖罪,於此同時也得到了別人的崇敬和愛戴。對哈桑的背叛使阿米爾付出了人生中最慘痛的代價,二十六年的沉重的罪惡感、悔恨與痛苦一直折磨着他。父親生前的好友拉辛汗告訴他"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最終戰勝懦弱,冒着生命危險回到被塔利班佔領的喀布爾去解救哈桑的兒子,將他帶回美國,收為養子。費盡周折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風箏是該書的靈魂,蘊含了豐富的意象。風箏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感情,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更是正直、善良、勇敢、誠實的完美結合的象徵。阿米爾和他父親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完善無非就是為了達到真善美的境界。我想對於我們來說,"真善美"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永遠都要追的那一隻風箏。只要每一個人用真、用善、用美去表達對世界的愛,對生命的愛。我相信世界將會更加美麗,生活將會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