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叫魂讀後感

叫魂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叫魂讀後感(一)

  亞偉

  從開始到結束,戰線拉的很長,讀完了《叫魂——1768中國妖術大恐慌》。聽說這本書,還是在手機上有知乎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關於這本書的介紹。

  《叫魂》這本書的背景是清代乾隆盛世。清高宗弘曆(乾隆)在封建歷史上可以算是空前絕後吧,然而在1768年,乾隆盛世鼎盛之際,"叫魂"的妖術把大清攪得天昏地暗,幾個月里這個股妖風席捲了半個中國。"叫魂"的行為,即懂得妖術的人,可以在得到受害者的髮辮、衣襟后,控制受害者的靈魂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受害者靈魂丟失後會立即死亡。《叫魂》一書,則是涵蓋了幾乎各個方面(法律、經濟、制度、百姓、官員、皇帝等等等等等),來分析"叫魂"這一事件。

  顯而易見的,百姓這一階層,是最低的一層。百姓作為盛世的創造者,卻享受不到盛世反饋而來的種種福利,只能默默保持着帝國的運轉。"叫魂"首先爆發在江浙地帶,這裡是當時的經濟中心,然而極大的經濟分佈不均、米價的持續上漲,使得不那麼發達的城市的百姓們全家集體進行勞作(耕種、紡織)才能勉強保持生存,城市間貧富差異帶來的人口流動,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安定。這一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也沒有任何權利。妖術事件流傳開后,最恐慌的便是百姓,一是沒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二是他們最容易成為妖術的目標,再一個就是沒有人可以保護他們抵禦妖術、不受妖術的侵害,而家庭中成員的死亡都是很大的損失。"叫魂"爆發之後,受害者基本上都是乞丐、僧人。當時的遊方僧人,實際上和乞丐沒有很大的區別,也就是說這層人比普通百姓的地位更低下。藉由"叫魂"事件,百姓獲得了指控他人的權力。於是,就爆發了。出現了多起群眾聚集,將疑似會妖術的乞丐、僧人抓住,進行毆打甚至打死的事件。

  長期被擠壓在邊緣地帶,突然獲得了哪怕小小的權力,便將槍口一致指向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人,這種行為簡直一點點都不奇怪。

  百姓陷於恐慌,那麼受過一定教育的官員又是怎麼處理的呢?實際上官員是不相信妖術的真實存在。最初出現的幾起妖術事件,官員們都做出了正確的判斷,認為是有人借妖術的名義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有人人誣陷其叔父"叫魂",能得到更多家產;債主陷害其債務人剪辮,要挾還錢。官員們認為百姓的愚昧使得這些普通的糾紛進一步擴大,妖術是不存在的。官員們因此起初未向皇帝上報這些案件。

  而皇帝弘曆,是整個妖術大恐慌最大的推動者。上面說到,起初幾件妖術的案件發生后,地方官員並沒有及時上報給弘曆。自然,弘曆在地方有着自己的耳目。當他得知這些事件后,大為震驚。他認為這是地方官員的腐敗、失職、不盡忠。敏感的弘曆一開始就將"叫魂"案提高到了政治層面(剪髮辮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滿清政府統治的一種反抗),向官員下達"盡全力清剿叫魂案犯人,並不在民眾之間造成恐慌"之類的命令,並與官員的私人通信中用詞嚴厲。

  當然也難怪弘曆會有這樣強烈的反應。按照官方說法,只有皇室能夠與神靈進行對話,"叫魂"這種巫術是對皇家在神靈、占卜領域統治權的挑戰。剪髮辮視為是對滿清政府統治的一種對抗,也是長期存在的。另外,隨着管理體制的日漸成熟,官員們早有了和皇帝抗衡的手段,書中介紹,滿清的統治階級中,一直提倡着滿族人尚武率直、剛正不阿之類的優良品質,在他們眼裡江南的漢人官僚代表着貪污、腐敗、欺上瞞下等等不好的東西,那些原本正直的滿族人進入漢人官僚圈后很容易被同化。弘曆看來,官員們都只是想着如何維持目前安穩的現狀,不思進取,沒有真真切切為帝國着想。

  山東巡撫富尼漢不知通過什麼途徑嗅到了皇帝的震怒,在弘曆的名利抵達之前上書說自己抓了幾個犯人並供出了主犯,以此來彌補之前隱藏不報的行為。本來就子虛烏有的案件,哪裡來的犯人呢?當然是強行用刑逼供出來的。弘曆對富尼漢的上報很滿意,因此更加認為其他省份的巡撫監察不力,當有巡撫上報說本省沒有相關案件時,弘曆甚至會認為官員在撒謊,強行將該案件推波助瀾到了半個中國的省份。山東巡撫如此積極,其他省份的巡撫只得依樣行事,逼供出了不少犯人,"叫魂"鬧大后,這些煩人都被要求帶到直隸由重臣進行審問。在這裡,犯人的口供與之前自相矛盾,還有犯人直接翻供,聲明自己是被逼迫至此。

  事已至此,"叫魂"一案純屬子虛烏有顯而易見,留守直隸的重臣通過委婉的方式向皇帝報告了這一事實。弘曆當然不會承認自己做錯了,而是在承認"叫魂"一案真實發生的基礎上,將罪過加在了官僚體制上,對部分地方官員進行了清洗。

  至此"叫魂"一案告終。

  在我看來,"叫魂"案就是皇帝弘曆與地方官員們進行的一場爭鬥,這場爭鬥使得對"叫魂"案的處理方式產生了錯誤,從而使其影響得到了擴大。對官僚體制進行震懾是皇帝弘曆一直想做的事,而"叫魂"案實際上不是一個好的契機,因為這個案件沒有建立在真實發生的基礎上。雖然皇帝對地方官員的震懾起到了一點作用,但毫無疑問的是不會產生很大的改變。1768年是乾隆盛世的鼎盛時期,卻發生了這樣的大恐慌,之後沒多少年,大清帝國開始走下坡里,所謂"盛世"的本質,通過"叫魂"案中的折射,可見一斑。

  《叫魂》這本書,並不是像想像中的那麼枯燥,作者孔令飛是個高手,原以為只是普通的紀實,卻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整本書內容極其豐富,涵蓋面廣,卻不苦澀乏味。但大概正是它的涵蓋面廣,讀起來才讓我覺得自己的人文素養還差的很多,有些地方讀起來不太懂,也不太能理解。

  可以看出,孔令飛教授查閱了大量文獻,進行了大量的查證工作,想起自己當初信誓旦旦要寫個《冰與火之歌》的系列,然而更了幾期就沒更了,確實是很辣雞。

  叫魂讀後感(二)

  叫魂鬧劇—身心二元的恐慌

  作者:[美]孔飛力  譯:陳兼 / 劉昶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版次:2014年6月第一版

  孔飛力先生作古,才拾起這本他的經典著作。讀過後感到故事本身其實並不複雜,但通過故事本身折射出的民間、官場和皇帝的反應確實耐人尋味。值得深思和痛惜的是,今天的中國民間、官場和高層依舊在叫魂的故事中逡巡不前,只不過叫魂的戲法變化了而已,其餘照舊。

  § 故事:

  孔飛力的《叫魂》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在1768年的江南出現了一種妖術,引起了廣大民眾們的恐懼,這種妖術主要指妖術師可以通過人的髮辮、衣服甚至姓名來盜取其靈魂注入紙人中,為其服務並且騙取錢財,而靈魂被盜者則會立刻死亡。這種妖術引起了大恐慌,以至於從春天到秋天的大半年時間裡,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因為這股妖術之風而動員起來。百姓們歇斯底里地四處尋找自我保護的方法並且不放過任何一個嫌犯將其捉拿至官府;而各級官員則窮於追緝流竄各地頻頻作案的疑犯;甚至廟堂之上的皇帝寢食不安,力圖弄清叫魂恐懼背後的兇險陰謀並不斷發出諭旨命令全國官員進行清剿。而在年底,朝廷高級官員聯合軍機處最終審議之下,謹慎小心地提醒皇帝:所謂的叫魂恐懼其實只是一場庸人自擾的醜惡鬧劇、又抑或是陰謀家無端挑起想要引起民眾恐慌的惡意慌亂事件。妖人最終未被抓獲(因為本來就子虛烏有),沒有一件妖案被證實,審問下來缺乏足夠的證據,甚至疑犯供詞前言不搭后語,有的只是庸人自擾、造謠捏造、屈打成招。最終乾隆皇帝下令"收兵",停止清剿。

  書中所徵引的案例,主要以事件發生的先後為線索。

  橫跨不同地域的案子,通過"時間"這條主線貫穿在一起:

  1月 德清石匠吳東明案。

  4月 蕭山巨成和尚案、白鐵匠案

  5月 蘇州張乞丐剪辮案 胥口鎮凈庄和尚案

  6月 書生韓沛顯剪髮案。

  7月 乞丐蔡庭章剪辮案。

  8月 乞婆剪侍女衣角案

  10月初 覺性和尚案。

  可以看出,一直到當年的10月份,仍有嫌犯被抓捕歸案。

  妖術恐慌首發在浙江、江蘇,然後從江南地區迅速蔓延到山東、湖廣、北京、安徽、河南、陝西及福建。總體呈現一個由南到北,由東部地區向中部地區轉移的趨勢。

  § 思考:

  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同於孔飛力和普遍讀者對官僚階層的分析,我對這場事件中民眾的種種反應有一些想法。

  · 民眾為何對於莫須有的"叫魂"妖術如此恐懼?

  "對普通的百姓來說,術師的妖術威脅到的是靈魂和軀體之間的脆弱聯繫。"古代民間普遍認同人的靈魂和肉體是分開的,即認同身心二元論思想。這種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民間有身心二元的古老信仰,靈魂與肉身的可分離性使得中國人相信靈魂可以被別有用心的掌握妖術的"術士"施以超自然的力量而偷走。當時佛教的思想影響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叫魂"事件的起源也是幾個和尚因為嫉妒隔壁廟裡香火不斷而造的謠。佛教關於身心的觀點是:"心是身的本質,心可以使身處於不同的形態,身只是顯現心的修行階段的工具。"[1]1768年事件中的叫魂,意義上更傾向於"偷魂 ".在眾多侵害身心的妖術活動記載中,普遍存在兩個關鍵的物品:頭髮和紙人。在很多文化中頭髮具有神奇的魔力,被認為與生育能力有關,或與自身靈魂力量的效力擴展有關。

  [1] 《中國哲學中身心關係的幾種形態》 作者:聶成華(張學智)

  叫魂讀後感(三)

  太平盛世下的妖術恐慌

  1768年,即清乾隆三十三年,這時的清朝正處於太平盛世。但與此同時,某種帶着預示性質的驚顫開始蔓延於中國社會:一個幽靈-一種名為叫魂的妖術-在華夏大地上盤桓。

  據稱,"術士們通過做法於受害者的名字、毛髮或衣物,便可使他發病,甚至死去,並偷取他的靈魂精氣,使之為己服務。"於是每一個人都睜大了眼睛去關注周圍是否有外來的面孔,懷疑外來者都是那可惡的盜魂者。而普通人可以因為自己的懷疑肆意毆打他人,地保之流更是趁機敲詐外來人口,如果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便可以污衊其為盜魂者,同時還煽動群眾,引發恐慌。而民眾的恐懼導致他們可以漠視生命,有些被懷疑為術士的人往往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活活打死。當然在清政府嚴苛的律法之下,還是有不少被懷疑為術士的人被送進監牢嘗嘗那可怕的夾棍,有的人撐不住招了,但沒有確鑿"證據",於是放了:有的人也撐不住招了,因為"證據"確鑿,被判死刑:但更多的人在快要撐不住,將招未招時就已死去。即使官府明令禁止傳播流言,卻這並沒有什麼效果,恐慌由南至北,由浙江至北京,終於驚動了那宮牆之內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

  那麼,究竟又是什麼造成了這一次的妖術大恐慌呢?表面上看,白銀輸入、物價上升,一派盛世繁華的景象,但實際上在長江下遊人口過於密集的地區,稻米的價格對於普通百姓仍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慢慢的平民百姓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對待無辜者的血腥與暴力其實是在發泄社會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在叫魂事件發生以前,司法記錄中已經出現了一些苗頭。

  而從地理來看,在農耕文明的社會大背景下,江南地區的人民大多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這裡,有一定的領土意識,當人口開始持續流動,大量外來者湧入,在無形中便破壞了原來的秩序。本來人們的生活節奏就很緊繃,精神高度緊張,就快要到達極限。而這些陌生人的到來無疑加劇了不安定的因素,人們總會對闖入者多留一份心,許多冤案的源頭正是這種特殊的關注。

  當然,這一瀰漫整個中國的妖術大恐慌不僅僅是因為單一的壓力所造成的,社會的階層分化使得公眾缺乏起碼的社會安全感。封建社會的決策幾乎只有君主與官僚階級知曉內情,而平民百姓可以說是毫不知情的。況且清朝是我國文字獄最盛的時代,它不僅從文學、從思想上去控制人們,甚至禮儀、服飾、髮辮都特別規定成一定的樣式。明末清初時清朝統治者為了消除前朝影響,命令所有漢人剃髮易服,反抗者格殺勿論。為了保護世代傳承的文物衣冠,漢族人民於蠻族統治者鬥爭了37年之久,最終滿族統治者獲得勝利,而政策也越發的嚴苛。在統治者的高壓下,民眾變得白痴兮兮,愚不可及。 流言便也

  容易侵入他們的內心。沒有人會對這些近在咫尺的危險保持沉默,於是能讓大多數人安心的辦法就是當面將嫌疑人打死,理性之流,在生命遭受威脅的情況下,根本不值一提。

  而地方官員對待這些叫魂案的態度無疑都是息事寧人,安撫民間恐慌,打壓那些挑起事端,傳播流言的人,並且盡全力的去禁止這些流言的傳播。然而這些案件終究還是傳到了乾隆的耳朵里,促使各級官僚們紛紛展開對叫魂案的調查,對叫魂妖術的圍追堵截,並且,從這些妖人的口中得知造成這場妖術恐慌的領頭者在江南。於是乾隆下令追捕領頭者,一場對叫魂妖術的清剿在全國範圍內展開,這場清剿持續了好幾個月,在製造了無數冤案,犧牲了無數無辜者的生命之後,才被迫因為破綻百出而叫停。但皇帝總是不甘認錯的,於是在下令叫停的諭旨中,他仍然堅持妖術陰謀的存在,只是各級官僚的玩忽職守導致領頭者依然逍遙法外,而藉著這樣的說辭,乾隆開始了一場針對各級官僚的清算,大部分涉及此案的官僚都受到了降職、革職和流放的懲罰,但其中漢族官僚所受到的懲罰是最為嚴重的,這不僅體現了滿漢有別,也是乾隆為自己所做的開脫。

  引用書中原文:"於是在1768年春季到秋季的大半年時間裡,平民百姓忙着尋找對抗妖術、自我保護的方法,各級官員忙於追擊流竄各地頻頻作案的‘妖人’,而身居廟堂的乾隆皇帝嘖寢食難安,力圖弄清叫魂恐懼背後兇險的政治陰謀,並不斷發下諭旨命令全國各地清剿。結果折騰到年底,在付出了許多無辜的性命和丟掉了許多烏紗帽后,案情真相終於大白,所謂的叫魂恐懼只是一場庸人自擾的醜惡鬧劇:沒有一個妖人被抓獲(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子虛烏有),沒有一件妖案能坐實,有的只是自擾擾人,造謠誣陷,屈打成招。沮喪失望之餘,乾隆皇帝只得下旨‘收兵’,停止清剿。"

  註:《叫魂》(孔飛力著),已由陳兼、劉昶譯成中文,上海三聯出版社出版。



叫魂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