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走進王文麗》有感
剛上班的時候,就去書店裡買了這本王文麗老師寫的書,現在再翻開泛黃的書頁,看到書里竟然還有自己曾經用彩筆標划的對我有啟發的句子,我也會心的一笑。此時再翻看此書也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這本書分為三部分,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教育教學隨筆;給教師的書信札記。在第一部分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中,一個選了王文麗老師所講授的九個教學實錄,其中兩篇文章是我曾在班級中教授過,一篇是三年級的《風箏》,一篇是四年級的《長城》,風格迥異,但卻讓我感受頗深。
王老師經常在外做研究或引領課,所教授的孩子都是當地的小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文並不了解,在王老師自然的開場白,過渡到這節課要教授的新課時,才將要講得課文紙發給學生,從而進行接下來的教學。而教學的環節也有序的進行着,從王老師的語言中,我甚至能看到王老師的一顰一笑,是那樣的親切自然,把孩子們輕鬆地帶到文章中去,用情地去體會,她總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提問題,有效地啟迪着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融入文本,體悟情感,沒有一絲生硬之感。我想這正是王老師的功力,是多年做教師的經驗,才能這般爐火純青。感嘆這些的同時,也讓我想到的,這些只在課堂上才拿到文章的孩子,能在老師的引領下,對文本對作者的情感有那麼深入的體會。那麼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讓孩子去提前預習課文,預習的目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為何在預習的情況下,課堂上仍然會出現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支支吾吾,不知該如何作答的情況,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不能自然地領悟。我想這之中有我提出的問題有待考量的問題,也存在對預習的目的不明,略顯盲目的問題。要學習王老師的教學策略,引發的問題也值得思考。我們在課堂上總是有固定的模式,先教什麼后教什麼。但課前對學生進行前測是很有必要的,哪些是通過預習他已經了解的,哪些是他不明白的,而在課堂上要講授的正應該是學生通過預習仍不能解決的部分,以及需要深入理解的部分。但往往只有在做課時,我們才會對孩子進行前測,這是不對的,只有在平時的教學應與做課時相一致,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收穫。希望在今後的課堂中,我能有所改變。借用王老師的一句話"這份真誠,恰是作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所應當具備的素養。因為,一個真誠的語文教師,才能真正在語文教學中求"真"."真"是語文教學的根。"
王文麗老師不僅讓聽語文課的人有美的享受,把詩一樣的語言,似水的情感傳遞給學生,作為班主任,她也一樣用一顆溫柔的心感染着孩子們。通過讀這本書,我了解到,王老師每天都利用中午的時間讓學生推薦一篇好文章,從這篇文章中學到的不僅是好詞好句,更是讓孩子們能透過文本去體味人生,這是應該借鑒的。從書中不難看出王老師待人謙和,對待孩子更是用自己最真誠的情感去教育他們。書中有一篇文章寫到王老師因為自己工作的繁忙,有一些情緒,孩子們看到了略有些生氣的王老師,都有些不自在,一位同學在隨後推薦的文章讀到"我非常喜歡32頁《簡單的道理》這篇文章,尤其喜歡這樣一段話---有個小孩對母親說,媽媽你今天真漂亮。媽媽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媽媽今天沒生氣。原來擁有漂亮很簡單,只要不生氣就可以了。"王老師從孩子的朗讀中,明白了孩子的用意。而我讀到此時,卻有一絲內疚與慚愧。因為我又何嘗不是把自己的情緒帶到了班級中,早晨聽到這個沒帶作業,那個沒把作業寫完,那個又沒有完成作業,就怒火中燒了,情緒就不好了,結果還會把這樣的情緒帶給其他孩子。我在他們的心中一定是不美的。
從王老師的書中感受的是她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感,她有一顆水晶般的心:她曾為管理學生不能得到家長的理解而落淚,她曾為誤解學生而內疚,她曾為後進學生的轉化而雀躍,她曾為自己工作的付出而欣慰。這就是王文麗老師,她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更多的老師,同時也讓我們在這樣一本書中去反思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