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既見君子》有感

讀《既見君子》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讀《既見君子》有感(一)

  既見君子 雲胡不喜

  李寶健

  在廣袤的天地間行走,總會遇見讓人駐足欣賞的美景;在繁複的音符中聆聽,總會遇見讓人洗耳恭聽的樂章;在歷史的風塵里徘徊,總會遇見讓人尊崇備至的人物。他們,像大浪里不蝕的金沙,像迷霧中不滅的燈盞,永遠牢牢的靜置在那裡,等待着有心人的尋覓與發現。一經遇見,那便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心領神會,那便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一見傾心。我想與"君子"相逢,我想與"賢達"為伍,在厚重的書冊中摸索、翻找,直到遇見了《既見君子》。

  初次看到《既見君子》一書,立即被書名深深地吸引了,它讓我想起《詩經》里的"既見君子,雲胡不喜".是啊,如果遇到了君子,又怎麼可能不歡喜呢?《既見君子》這本近十萬字的小書,讓我與曹子建、阮嗣宗相遇,讓我與李太白、謝宣城相逢,還有魏武揚鞭,淵明採菊……實實在在地收穫了一腔歡喜!

  既見曹植,在委屈中看到了深情

  曹植,在我的印象中,是那個豪壯詠出"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的俊俏少年,是那個七步吟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多才王子,是那個委屈唱出"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的寂寞臣下,他的一生因了王子的尊貴地位而璀璨奪目,他的一生也因了王子的繼位身份而惶恐度日。兄弟、子侄之間的無情猜忌與戕害,讓敏感而多情的曹子建深深悲切、深深受傷。他在涼薄的骨肉親情里踽踽獨行,戰戰兢兢。在黃初、太行年間,他曾多次上表奏言:"以罪棄生,則違古賢夕改之勸;忍垢苟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譏",這些字裡行間滿是他惶恐和謙卑。朋友妻子、佳人知己統統歿於父親和兄長的手中,這種別離和逝去的創痛對於"功名不可為,忠義我所安"的曹子建而言,恐怕更加難以接受!他有濃的化不開的一腔哀愁,有密的吹不散的滿腹委屈,在這樣的隱忍和傷痛中,我們看到了一篇篇飽含深情的文字與詩篇,我們聽到了一聲聲儘是泣血的呼喚與吶喊。這些苦難的經歷、這些夾縫的處境,扼殺了政治上渴望作為的王子,卻也成就詩壇上獨樹一幟的新星。他是陳思王,更是曹子建!他在委屈中深情起舞,那哀而不傷的樂觀,那怨而不怒的平和,讓他成為中國古代文人的一座豐碑,永遠閃亮!

  既見李白,在狂放中看到了傲岸

  李白,這是一個聽到就會讓人莫名振奮的名字!他就像是一個符號一般鐫刻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之中。"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既是我們的記憶,也是我們的童年!李白,他永遠年輕着,英姿勃發、朝氣蓬勃,存在於每一個孩子純潔的心底,活在每一個國人生活的周圍!他的名字在中國詩壇上無出其右,他的風采在歷代才子中熠熠生輝。他是天才,有天才的聰慧,亦有天才的狂放!誰能吟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的壯闊詩篇,誰能夠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狂傲豪言。他狂、他傲,他任性使才,卻終不改報國之志。大唐盛世的繁華孕育了他,安史之亂的風霜磨礪了他,在朝代由盛轉衰的節點上,他始終是"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卧白雲",他始終是"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他只願出仕一朝,功成名就,而後藏之於名山大川之中,多麼樸實的心愿,多麼虔誠的願景。可惜,時代和君王有負於他!他雖功成,卻不在朝野;他雖名就,卻不在廟堂,不知他是否會遺憾,會感傷,還是會安慰,去慶幸,我們無從知曉,只是在千年不斷的詩歌長廊中,在萬年不息的文化傳承里,我們看到了他的萬古流放,是狂放的姿態,是傲岸的身影。

  既見屈原,在讒言里看到了高潔

  初識屈原,是幼時聽到的一則投江自沉的傳說,是端午節時賽龍舟、吃粽子時的一絲神聖。他是"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俊雅貴子,既有光耀的門楣、純貴的血統,又有卓越的才華、清雅的品行,受楚王信任,得百姓擁戴,可謂天之驕子;他又是"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昏。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的憂憤悲士,既被君王猜忌、冷落,又受讒臣誹謗、污衊,被貶斥排擠,被流放他鄉,真是無所容焉。流放,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臣子最深的傷痛,至此,他的政治生命已然完結,終生的抱負付諸流水,治國理想再也無人關注;流放,是一位滿腹詩書的才子最佳的奇迹,至此,他的才氣情思霍然激發,畢生才名由此奠定,浪漫詩文早已成為標杆。"詩人不幸國家幸"!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文學,給了屈原巨大的厚愛。歷史呢?這樣的千古一人,歷史當然也不會虧待他,給了他更為恆久的表彰。國破家亡之日,受讒流放之時,在汨羅江邊,那一縷縱身而跳的身影,那一份自沉自溺的堅定,讓他的形象就此定格,從此,他成為忠君愛國的象徵,他成為正直高潔的典範!

  既見陶潛,在隱逸里看到了剛直

  提起陶淵明,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了這樣一位老者,他身着寬大的袍子,在夕陽西下,荷鋤而歸,沒有疲憊,沒有憂慮,有的只是一份質樸純真,只是一份率性洒脫!他,是誰?是《五柳先生傳》中那個"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的真性文人;他是《歸去來兮辭》里那個"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瀟洒散人!他吟詠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吟詠着"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吟詠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行走在田畝之上,徘徊在青山之間,在酒與菊的暈染下,赫然成為了中國"隱逸詩人之宗".他以其辭官不做、親耕壟畝的人生抉擇,為後世的文人雅士提供了一方"退而求其次"的安寧!他隱,他退,並不是因為軟弱。相反的,他既是一位隱者、高士,更是一位勇者、鬥士!他的《詠荊軻》"雄髮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是何等的視死如歸、豪氣干雲;他的"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是何等的錚錚傲骨,卓爾不群!他有一份隱者的飄逸與洒脫,也有一份仕子的風骨與剛強!

  《既見君子》,讓我與眾多的君子高士相遇相逢,她是一扇窗,讓我看到了窗外美好的世界!曹植、李白、屈原、陶淵明……他們一一向我走來,在他們那獨有的委屈、戕害、隱逸與放達中,我看到了知識分子寧折不玩的脊樑,九死未悔的夙願!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讀《既見君子》有感(二)

  人生如詩:《既見君子》的啟示

  《既見君子》是今年新出的一本談詩小書,但我看了20餘天,感覺也沒有怎麼讀懂,所以我今天讀完此書後,在底頁寫上了幾句話:

  用自己的生命體驗來讀詩

  喜歡這種方式

  這是一本意蘊深長的書

  折期再閱

  之所以要"折期再閱",倒不是因為沒有讀懂,而是喜歡作者這種讀詩的方式,將自己對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對詩歌的解讀中,而這解讀的本身,又成了別樣的詩。對於這樣一首別樣的詩,在讀的過程中,我似乎走進了,但是又感到很陌生;似乎領略了,但是又感到很陌生。厭倦之際,稍作回想,已經記不清這一路走來的風景了。不過還是有一些雜碎,在腦海中不時跳躍着,正如作者所言:

  能浮現在一代人的心裡的,不是一首完整的詩,只是其中一些最好的句子,最精美的碎片和殘骸,此起彼伏,來自深海沉船。

  當我讀過此書,不知道這艘船我是從來就沒有登上過,還是沉到了我記憶的深處。其實我記憶力不好,讀過的書,很快就忘記了。我曾為此而苦惱,某日看到一篇談論"看書記不住怎麼辦"的文章,滿懷期待的點開,卻發現只有寥寥數語,至多也就一條微博的長度,其大意在告訴我們,讀書猶如開車,不需要糾結於腳下的路,重要的是要記住方向。

  這本《既見君子》,便是給我提供了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用自己的生命來解讀藝術。作者在後記中談到寫作此書的初衷:

  確切來講,它並不是一項有計劃的學術研究或創作,而只是人生邁入中途之際某種感情危機的產物,或者,是一個以寫詩為志的人突然發覺不會寫詩之後的產物,表現的形式均是通過努力去觸碰和談論一些最優秀的古典詩人,來豐富和安定自己的生命,因此,其中必然帶有自己值得珍視的生命痕迹。

  對於這樣一份值得珍視的生命痕迹,我讀來卻有一份霧裡看花的感覺。這好像是作者在提醒我:"小弟,你讀的書還太少哦……"是啊!我又何止讀書不夠,更是行路太短,閱世尚淺,所以讀詩,還只是沉浸在語言的表面,未能直觸詩的內心。不是詩中沒有,而是我的內心太單薄,缺少與詩人對話的可能。不論寫詩,還是讀詩,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們都需要生命的沉澱和歷練,然後再從生命中獲得滋養與啟示。

  不過我們來日方長,人生的畫卷還有足夠的空間任由我們去揮灑,只是遠離了詩人的時代,我們內心難免不安。如何來消解這份不安,作者也也和我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原來詩並非新奇的創作,也無關古老的神意,它只是一個人走向安寧的過程。

  因此我也有感,無論人生如戲,還是人生如棋,這些與我又有多少關係呢?我對自己生命的期許是,人生如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