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教師:徐曉偉 青島市黃島區珠江路小學
從2013年入職以來,在其他教師的幫助下,自己不斷的學習和研究,我在音樂教學中的經驗日益增加,但翻閱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又感覺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開闢了一條中國教育的新路,並同時創立了“生活教育”學說,這在世界上引起了各方教育家的關注,陶行知先生被譽為“中國偉大的教育家”,當之無愧!今天來談一談我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感受。
一、熱愛學習的楷模
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他對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建築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成員,若人人以集體利益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為集體着想,則這個集體會越來越壯大,這個集體定是有希望的集體。否則,多數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集體的根本必然動搖。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教師們提供了進德修業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身體健康上的進步,學問上的進步,工作效能上的進步,道德品格上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追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在變化着。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着生產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永無止境。我們教師要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熱愛學生的典範
陶行知先生的平易近人、熱愛學生,在書中處處能感受到。在《實際生活是我們的指南針》一文中他說道:“我雖覺得我有好多地方可以幫助諸位,但指南針確是有些不敢當。我和諸位同是在鄉村裡摸路的人。我們的真正指南針只是實際生活。”一席話,不僅使人感到他非常謙虛,更體現陶先生求真、務實的態度,既不誇大自己的作用,也不輕視自己的作用。在給《吳立邦小朋友的信》中,他寫到:“平時得了小孩子的一封信,如獲奇寶,看過了即刻就寫回信,回了信就把它好好地收藏起來。每逢疲倦的時候,又把它打開一讀,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泉源!”一個不是真心關心兒童、從內心愛護兒童的成年人是不會有這樣的感受的。一個孩子給他的信,陶先生都給予這樣認真的回復,待人之誠懇、做事之認真可見一般。
三、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
陶先生提出 “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 “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舉一反三。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如今,新課程倡導的也正是這種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給我的啟示很多,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將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在今後的音樂教學工作中盡最大的努力去踐行這些先輩的指引,從而讓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師的責任!
黃島區珠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