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擺脫貧困》讀後感

《擺脫貧困》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擺脫貧困》讀後感

  (福安一中 李錚/文)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在網絡、刊物等各種平台上看到大家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擺脫貧困》一書的評論或者讀後感,單看這些評論和讀後感的內容就讓本人有了閱讀這本書的衝動。拜讀後,才知這是由福建人民出版社重新印刷的一版,最早出版的時間是在21年前,全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下面結合本人作為中學團乾和教師的工作談幾點《擺脫貧困》一書的讀後感。

  首先,《擺脫貧困》一書傳遞給我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作為當時寧德地委書記的習總書記對地方發展的觀點、看法、理論極富高度、全面性、前瞻性,習總書記給寧德留下的這筆可貴精神財富,寧德市也不斷地傳承、發展。當下寧德市的新農村建設搞得紅紅火火,走進每個鄉村都能感受到整潔的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經濟的景象,這些都極大地契合了當時習總書記對地方發展、如何擺脫貧困的觀點。

  其次,習總書記當時針對寧德地區擺脫貧困提出的“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弱鳥先飛的意識”觀點,就是要求我們閩東地區人民要發揚腳踏實地精神的同時在觀念、想法上也要有創新精神,敢想敢做。作為寧德一所百年老校的教師,本人覺得學校近幾年開展的“導學研討、訓練拓展”的教學改革模式提倡的是在保留傳統教的同時也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上做了比較大的創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解放了傳統教學的觀念思想、打破機械化教學的禁錮,這就很好地避免了教師教學上的機械化,解決了學校教育中存在“貧困性”,符合《擺脫貧困》一書中提出的敢想敢做、富於創新的精神。

  習總書記曾經留給寧德的這份可貴的精神財富在經過20多年各行各業的實踐檢驗,極大地促進了寧德地區的發展。本人堅信,在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寧德地區將會繼續堅定地發揚滴水穿石、弱鳥先飛、敢想敢做的精神,全面建成六新大寧德!

  擺脫貧困首先要擺脫思想上的貧困——《擺脫貧困》讀後感

  今年4月23日是第20個“世界讀書日”,為推動“書香湖濱”建設,區委、區政府出台了《湖濱區關於開展“世界讀書日”系列文化活動的方案》,進一步喚起全民的讀書學習熱情。當前正值我區進村入戶扶貧攻堅工作熱火朝天開展之際,區扶貧辦為全區12個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分發了習近平總書記著作的《擺脫貧困》一書,我作為磁鍾鄉賈庄村駐村工作隊員有幸拜讀這本書,為工作、為生活,也為了擺脫“思想上的貧困”,通過認真學習也有了一些感受。

  福建人民出版社於1992年7月出版了習近平同志的《擺脫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共29篇。全文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脫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文章中提到的“解放思想是擺脫貧困的關鍵”,“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 “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等觀點是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時為我們創造的精神財富,這份“精神財富”經過20多年的實踐檢驗,歷久彌新,更顯珍貴。

  在當前全區開展進村入戶扶貧攻堅工作之際,認真汲取、全面開發、充分利用好這份“精神財富”,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如他所言,擺脫貧困,“其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說的脫貧,而是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這段話,對一個普通的駐村工作隊員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前瞻性。要擺脫“頭腦中的貧困”,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打破意識的禁錮,打開思想的開關,不斷健全完善扶貧工作新機制新制度,不斷探索扶貧工作新方法新方式,讓每戶貧困群眾都走向富裕新路徑。作為駐村工作隊員在工作中要堅持入戶走訪、實地察看,認真調查,對聯繫村的集體收入、主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幹部隊伍、村情民意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爭做精準扶貧工作的“聯絡員”,架起單位與幫扶村的“連心橋”;當好扶貧工作的“調查員”,幫助村發展理清思路、制定規劃;從發展思路進農家、惠農政策進農家、科普信息進農家等方面入手做一名“宣傳員”,為群眾當好發展“導航器”;按照“個人辦小事,單位辦大事”的原則,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努力成為群眾的親密“夥伴”和無話不說好“朋友”,做一名“服務員”,着力解決群眾眼前困難。

  實現脫貧,不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對路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針對寧德實際,他明確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儘力而為、注重效益”的指導思想,主張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立足本地資源進行工業開發,使農業、工業兩個輪子轉起來。

  我區是一個城鄉兼備的城市區。“圍繞城市搞服務、服務城市謀發展”是我區一個戰略思路。我區的12個貧困村要主要是以農業發展為基礎的村,因此要針對當前農業面臨的發展窘境,大力發展“第六產業”。即,通過鼓勵農戶搞多種經營,不僅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而且從事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第三產業),以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為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開闢光明前景。

  沒有農村的小康,就不會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不會有全國的現代化。發展“第六產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振興農業農村,改變農業發展前景,所以要堅持以農業為主體;基本做法是通過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基本趨勢是讓第二、三產業附着其上,逐步使原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變身為綜合產業。我區一些鄉村在發展綜合農業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像現在勝源家庭農場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要擺脫貧困,特別是當前我區的12個貧困村要實現脫貧目標,必須引導當地幹部群眾擺脫思想上的貧困,解放思想,找准扶貧開發的路子,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持之以恆與貧困作鬥爭,真正使貧困村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全面脫貧。(楊玉山)



《擺脫貧困》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