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狼圖騰》讀後感3篇

《狼圖騰》讀後感3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狼圖騰》讀後感(一)

  這是一本紀實體的長篇小說。這本書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DD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後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幾乎在每一個漢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貪婪、殘忍、醜陋的化身,老虎也獵殺動物,也吃過人,大家卻說那是王者風範,威風凜凜,高大威猛,五彩斑斕……多少美麗的形容詞都給了其他猛獸,這對狼也是一種歧視!原因很簡單:狼對漢族的威脅超過任何一種猛獸,比猛虎、獅子、熊、豹都來得兇猛,來得氣勢洶洶,具有人類才有的攻城掠地的實力。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國人對待對手的態度,對於最有威脅的對手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而是對其詆毀和謾罵,以致長久以後,當狼民族衰退以後,歷史的真相被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但狼對人類的教導卻是永遠無法被湮沒的。

  《狼圖騰》是對我的一次洗禮,閃爍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歡嚮往着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

  《狼圖騰》讀後感(二)

  《狼圖騰》用人類的視覺,講述了草原狼萬千年來的繁衍生息,以及後來所遭遇的生靈浩劫,驚心動魄且蕩氣迴腸。作者是姜戎,學者一枚,非常低調,沒有任何一張照片在“流竄”着…為此,我還肅然起敬一番。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眼中的蒙古狼擁有許多優秀的品質,他們智慧卓越、作戰機警、意志堅強、勇敢而有耐性、有組織性紀律性,時刻保持者危機意識,同時也尊重自然,而在人物刻畫上,作者也是濃妝重筆,展現了性格迥異的四個人。

  陳陣,一個年輕的北京知青,響應國家號召前往內蒙草原插隊。作為一個漢人,他從小就被教育不喜歡狼,對狼恐懼、仇恨,到達內蒙后他開始迷上了狼、狼圖騰的精神。楊克,陳陣最好的兄弟,跟陳陣一起插隊落戶,個性完全不同,但是可以一起玩得非常開心、患難與共。

  畢利格老人,這是我這本書比較欽佩的人,他的每句話都有着豐富的哲學,關於狼的生活習性和傳說以及內蒙人與狼的淵源、關係都是通過他來闡述的,他作為陳陣的一個啟蒙老師,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個“父親”的角色,畢利格傳授陳陣草原文化、狼圖騰文化,包括狼是怎麼樣捕獵的,所有有關狼的事情都是畢利格傳授給陳陣的。

  包順貴,他與陳陣有很多意見不統一,對自然和狼的態度也有着分歧,擔任了“人”的立場,並且具有反派的味道。這個角色身上有特殊年代的印記、官僚作風、和些許貪婪庸邁,承擔了觀眾很多火力點。事實上,他作為“人與自然”中“人”的代表,正還原了人作為自然入侵者的本態。站在自然的立場,我們每個人都是包順貴。人類文明徵服自然的腳步不會停歇,對自然的掠奪必會打破生態平衡,進而造成對自然生命的藐視、傷害、毀滅。

  《狼圖騰》中蒙古狼的精神,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狼性中,我感悟到許多許多。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狼性的認識。

  耐性與堅韌

  在“黃羊大戰”一章充分體現了狼的耐性,黃羊是草原上跑的最快的動物,書中陳陣原以為三頭狼才能對付一隻黃羊,但在黃羊大戰中數幾十隻狼就這樣對上千隻黃羊進行了圍剿並獲得成功,靠的就是狼的耐性,狼艱苦卓絕的按捺住暫時的飢餓和貪慾,耐心地等到了多年不遇的最佳戰機,輕而易舉的解除了黃羊的武裝。同時狼也是極具狠勁性格堅韌的動物,他們可以為取得勝利發起自殺式的攻擊,被偷了狼崽以及食物的狼群進行了復仇,對馬群的圍剿戰況慘不忍睹,他們目標明確,不惜任何代價將馬群趕進冰湖中去。現實生活中這種堅韌具有耐性的品格也是我們需要的,正如畢利格老人所說“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是沒有寧死不屈,敢於敵人同歸於盡的精神,只能被人家統治和奴役。”“成吉思汗騎兵了了,卻能打敗大金國百萬大兵,光靠狠勁不成,還要靠耐性。”

  組織性與紀律性

  草原上蒙古狼的每次作戰無不體現他們的組織性與紀律性,草原上,草原狼是最團結的群體。蒙古狼爭奪食物的戰場就是死亡的前線,群狼有組織、有紀律、有章法、有配合,在頭狼的指揮下,從容作戰,不搶功,也不貪利,個個兇猛強悍,殺氣騰騰,這種氣勢就壓倒了弱者。

  “在雷電和黑暗的掩護下,狼群以飛箭的速度直插馬群中央,隨即中心開花,然後急轉掉頭,又沖向四周的馬群,把馬群沖的七零八落,沖成了最有利於狼群各個擊破的一盤散沙。”

  “暫時後撤的狼群行動有條不紊,它門不急於去吞食已經倒斃的獵物而是趁馬倌和兒馬子重新整隊的時候,分頭追殺東南方的散兵游勇。”

  從書中的描寫中可以看出,狼的集體作戰攻勢銳不可擋,對戰果也是力求最大,也決不盲目貪多戀戰,不亂陣腳。狼群在頭狼的統一指揮下,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

  我們總是在團體中生活,無論是在社會中,還是在工作中,都需要這種組織性與紀律性,行動上,要中心明確,一切行動聽指揮,發揮團隊作戰的最大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在困難面前無堅不摧。

  危機意識

  危機,是鍛煉強者的搖籃。廣闊的草原,危機四伏。草原狼在冬季漫長、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中學會了在冰窖雪窖中儲存食物;在捕殺獵物中學會了氣象與戰術;在生存的危機中學會了選擇生育地點的隱蔽與逃生;在精裝減負中選擇了殘殺弱病傷員。狼,兇猛、強悍;狼,也更智慧與善戰。在生與亡的死亡線上,強者存,弱者亡,這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則。所以,危機存在於每個事物中,也是我們人類的生存法則。

  除了狼性的描寫引人入勝,作者對草原的認識也非常深刻,他從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角度闡述了草原是“天命”,而“天命”高於一切,草原給了游牧民族生命,也給了我們啟示。

  草原牧民代表自然、野性、代表着與草原和諧共生的群體。他們世世代代利用自然資源,也會懂得自然的饋贈,他們了解規律,尊重自然,並且張弛有度,絕不貪婪。小說中,牧民對狼群將野生黃羊誘入冰湖凍死的捕食智慧了如指掌,他們也得此饋贈,卻絕不多吃多拿,以免激怒狼群,自取其害。牧民們春季掏狼崽,以免狼群過大,卻也深知狼群的存在控制着食草動物的數量,於草原上一切生靈有益的道理。於是他們還會選擇性償還。

  從蒙古草原的食物鏈上,我們不難看到了蒙古狼的自然價值。狼是捕殺大批黃羊、旱獺、老鼠的殺手,從而保護了草原上最珍貴的草資源。狼對動物的腐屍也是樂此不疲,既清潔了草原,也預防了病菌的傳播。

  草原有草,才能抵禦風沙、大旱;草原有草,才有牛羊的食物,才有人的生存。所以,在草原上,狼殺黃羊不殺絕,狼打旱獺專打大不打小。這些草原的規矩,是為了更好的生存。

  草原告訴了我們生態平衡的意義,在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只有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人類自己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狼圖騰》讀後感(三)

  自古以來,狼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就不高,從描寫狼的成語、詩句中就可以看出,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吞虎咽、狼嚎鬼叫”等等。可以說,中國成語詞典上記載了許多相關批評狼的成語,而讚美的卻少得可憐。在童話里,狼的形象再一次被貶低,狼竟成了邪惡的象徵,妄圖吃了“小紅帽”.即使你從沒看見過,僅憑這些,就讓我們已經不寒而慄了。

  但是,當我最近看了一本叫《狼圖騰》的書後,我對狼的形象給予了重新的認識。起碼在這本書里,狼已不在是殘忍的、粗暴的……而人類卻扮演了狼的角色。在皎潔的月光下,在內蒙廣袤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狼,它們在這兒自由地奔馳、與人類鬥智斗勇。然而,一群見識短的人竟然闖進這個屬於狼的世界,進行了一次殘酷的殺戮,多麼慘無人道!多麼淋漓盡致!

  這就是《狼圖騰》中講述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陳陣與幾名知青,去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看到了草原人民與狼的搏鬥,看到了狼的興衰起伏,由開始的害怕狼,到最後與游牧民族同化,近乎到了崇拜狼的地步。這幾十個緊張離奇的與狼相關的故事,將我吸引到了一個狼的世界,似乎真的與這些狼共同生存在一起。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頑強的。它們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以團隊的名義,與人類進行抗爭。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群中的友愛與親請無不震撼着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為殘忍,但狼只在飢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去攻擊牲畜和人,這比飽暖思欲,物慾橫流,貪得無厭的人不知高尚多少倍。狼天性怕光、怕火、怕人,卻惟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種精神不正是強悍進取的精神嗎?我也深深地被這種 “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折服。

  學會像狼一樣,強悍智慧,勇於進取,我想這是我讀了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

  也許《狼圖騰》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僅在於這些,但是狼的智慧與拼搏卻是我們最該學習的。



《狼圖騰》讀後感3篇 標籤:狼圖騰 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