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資本論有感

讀資本論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讀資本論有感

  篇一:讀《資本論》有感

  一直以來我一直認為給工人放假,給工人福利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是以美國企業家福特率先發現並提出。最近看《資本論》發現資本論中也有類似觀點,只是表述不一樣,馬克思的觀點是:工人的消費是擴大再生產的必要條件。

  聯繫到我們的實際,前一些年我們總說內需不足,消費不足,但是現在網絡消費興盛,我們的消費起來了,問題卻又是我們"生產力水平跟不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買個馬桶蓋都要出國買。

  現在問題來了:

  1.消費是擴大再生產的必要條件,但是如果消費都是消費的國外產品呢?那國內的擴大再生產如何進行?

  2.如果是簡單的擴大再生產,只要能掙錢就上馬,這樣的擴大再生產肯定不行。那麼消費的擴大再生產如何進行經濟產業的升級呢?如何進行產品的改造呢?這個產品的升級改造是如何影響消費的呢?有沒有經濟規律曲線?

  在我們國家,普通老百姓奮鬥十幾年,所得收入只為一套房,顯然這是不合理的。因為這個錢再碼放之前一直是儲蓄,既沒有被用來消費,也沒被用來投資(起碼普通老百姓都是攢錢買房,不是從資本兌現的錢去買房),這是浪費。

  其次這麼大的一筆錢就為一棟房,它所推動的資本流通相對於所投入的買房錢,是非常有限的,對於經濟的刺激是非常有限的。而現實中經常說房價推動經濟繁榮,我持懷疑態度。因為資本的流通必然增值。你一棟房子所帶動的資本增值最終會體現在房子上,不可能你一套房子所帶來的資本增值200,最後賣你100萬。但是為什麼還會這樣?商人肯定不傻。我懷疑這是地方政府搞的鬼。

  再次老百姓拿十幾年的錢去消費一套房,也就是說老百姓一兩年的勞動時間產出的產品需要他用十幾年的勞動時間去換取,這是不是一種剝削。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

  篇二:讀資本論有感

  許多年前,我們在高中時代聽老師講過剩餘價值學說,但從沒讀過《資本論》的原著。我想即便那時讀,也不會理解的,因為我們沒見過或者說沒有親身體驗過資本主義社會。自從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一直都是西方資本主義不歡迎的人物。在中國,近三十年也倍受冷落,《資本論》很少有人去讀了。

  我以前一直以為《資本論》是純經濟學著作,光那麼厚,就讓人望而卻步。不久前前,從新聞得知,在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在許多人特別是西方國家的人們當中,掀起了一股重讀《資本論》的小熱潮。我很好奇,為什麼那麼多長期接收西方教育的人們會重新審視這部革命著作?我順手拿起那本靜躺在我書柜上許久的《資本論》,隨便打開一頁翻看,第一眼,就深深吸引了我。《資本論》並不是深奧難懂的經濟理論,是平常易懂的 ,更是無比貼近現實社會的,書中引用的事件,無不在真實生活中得到應驗。於是,我立馬沏茶,在新居的書房裡匆匆讀了起來。

  《資本論》在我心中掀起巨大波瀾,他真的是一部底層工農群眾的《聖經》。他帶給我的第一感受是:毛澤東是對的!我明白了他為什麼堅決不讓走資本主義道路,把資本主義消滅在萌芽狀態。《資本論》不僅總結了分析了資本主義的性質和一般規律,而且揭露了許多血淋淋的事實。讀着那一件件具體的事件,我在想,這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國嗎?這分明就是近30年的中國。馬克思寫《資本論》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後的國家避免那樣血腥的事情發生。我現在把我感受最深的幾段話抄在這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示:

  "資本主義生產的自然規律,引起社會的對抗。這種對抗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更高或更低,就它本身來說,並不是我們這裡的問題。這裡的問題是這各種規律本身,是這各種以鐵的必然性發生作用並且貫徹下去的趨勢。工業比較發展的國家,不過為那些更不發展的國家,顯示出它們自己未來的形象。"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揭露近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一個社會即便已經發現它的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一個法令來廢除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夠把生育的痛苦縮短並且減輕。"

  類似的章句還有許多,一下子不能如數摘抄,我會在回帖中貼出那些振聾發聵的語句和結合現實社會的感想。

  如今,資本家們在惶惶不可終日,瘋狗般反對國進民退之時。猛然想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一個叫馬克思的德國猶太人預言了他們的埋骨之所!!!

  於是,政要顯貴們也紛紛捧起《資本論》,迎接革命導師在當今世代的華麗出場!——

  篇三:讀資本論有感

  現在流行的觀點是馬克思過時了,依據是現代金融的發達程度是馬克思時代無法想象的。但真實的情況是馬克思永遠不過時,因為他用哲學高度奠基了現代經濟學的厚度。他讓我們不停去思考,我們為什麼需要經濟?我們應該怎樣運轉我們的經濟?我們的財富是如何來的?這些財富怎樣分配才是正義的?而現代金融是怎樣的呢?就是尋找整個體系的薄弱環節,集中力量進行重點突破。因而我對盧麟元先生提到的經濟領域的游牧民族很是認同。歷史又有了一次大輪迴,只不過從軍事上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抗爭,轉變到經濟領域。我也發現,很多經濟學家都對軍事領域很感興趣,甚至研究頗深。甚而美國的西點軍校就能出產美國最頂尖的經濟學家。這就能說明現代金融的性質。他們研究很多的,就是毛澤東的軍事思想。這是容易理解的,毛澤東才是古今中外最偉大的游擊大師。但中國人忘了,所以,在金融領域,我們敗的這麼慘。

  經濟學實際上最講求辯證法,后毛澤東時代,我們失去的最寶貴的財富也是辯證法。因而我們開始唯 GDP 論。我們現在也在驚嘆民國黃金十年的輝煌。但實際情況是怎樣呢?中國的 GDP 是洋人創造的,外國人用中國的資源,壓榨了無數的中國人。中國的繁華和中國人無關,也並不能增強我們的力量。現代的軍隊和現代的大工業有很大的關聯性,考驗着一個國家的組織能力。這也成為一些人說的綜合國力,因而有着雄厚工業基礎的蘇聯,有着抗衡納粹的德國的雄厚實力。

  改革、開放這類詞在現今中國成為神聖,但開放的合法性是什麼呢?當初的依據是我們需要外國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只有靠開放我們才能取得。實際上現在檢討改革開放,我們就需要切切實實的檢驗一下,我們究竟獲得了哪些我們夢寐以求的技術?我們為什麼需要外國資本,也要遵循同樣的道理,我們用這些外匯能夠買來我們需要的東西,否則這就是一堆廢紙。我們也可以檢驗一下,我們用所謂的外資都取得了什麼成果?我想大底不過一堆奢侈品,一些洋垃圾吧。到了現在,我們的外匯,基本上買不來外國的優質資產,那這樣的開放又有什麼意義呢?只不過讓幾個富人可以到國外旅遊罷了。

  談了這些,我們可以回到當初毛澤東為什麼不開放上面去了。外國人為什麼需要中國開放,是因為他們要掠奪中國的資源,中國的勞動力。但毛澤東不允許他們剝削后,他們就不來了,他們就要封鎖中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創造財富的根本法則,我們同時堅持按需分配,這就減少了財富的耗損量,加快了財富的周轉速度,能夠最高效的實現資本增值。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也充分說明了計劃經濟在效率上無與倫比的能力。現在一些人指責計劃經濟的部分,實際上談論的是腐敗導致的問題,這不是計劃經濟本身內在的東西。如果這樣講,那市場經濟同樣可以說成賭場經濟。

  但馬克思也把經濟領域看成是人的領域,是各種社會關係的集合物。社會主義經濟大的原則講清楚了,出現了問題,最首先是人出了問題。現在統計數據已經表明, 1989 年蘇聯的糧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產量直到現在還無法超越。但也正是從那時候起,蘇聯出現了糧食短缺,這就是人為製造的危機。《來自上層的革命:蘇聯體制的終結》觀察到的很重要的現象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最高領導層,他們享有的物質財富比不上發達國家的普通商人。物質上的極大落差加上不停的反社會主義的政治宣傳,讓整個上層背叛了社會主義。研究這段歷史,也成為中國一些學者要先崇高,再物質的根據,但這是本末倒置的。

  經濟學可以說是一門科學,但正如馬克思揭示的,要講求力量對比。就拿毛澤東時代吃不飽這件事情來說吧,如果按照經濟科學,以中國當時的經濟效率,中國的匯率會很高,也就是錢會很值錢,中國普通人能夠通過世界市場取得他們需要的東西,這是日本能夠做到的。但整個世界不接受這種法則,中國的勞動被屏蔽了,中國並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要想被接受,只能接受西方的遊戲規則。我們也看到了,蘇聯是怎樣在西方規劃的改革中,失掉了他們 90% 以上的財富。社會主義的失敗也是整個集團的失敗,因為它們在經濟上並沒有壓倒資本主義,它們還是受壓迫者。這也是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國家從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化而來的原因。這樣的進化,保證了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強大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衛它們的勝利果實。

  這個世界是個經濟為王的世界。美國控制了世界貨幣,也控制了整個世界。貨幣的背後是什麼?其實是代理人,代理人僭越是資本時代最大的問題。所以,從最本質的層面來說,控制了貨幣,也就是控制了各國權貴。各國權貴會在世界貨幣指揮棒下翩翩起舞,把一國的戰略制高點泄露給對方,讓對方的游牧大軍洗劫一國財富。所有的一切都回歸到人的層面,經過數輪的洗劫,無數的人將變成無產階級。他們不停地受教育、不停的抗爭,最終會成長為偉大的階級。為著全人類的幸福,去犧牲、去奉獻,在打碎了所有人身上的鎖鏈后,實現全世界的解放。

  篇四:讀資本論有感

  資本論研究的對象是什麼?馬克思說:"我眼在自身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資本論》是以闡述馬克思自己對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發展,滅亡的規律的學說為主題,同時也對資產階級的經濟學說進行必要的批判,它和《政治經濟學批判》都是以資本主義方式為研究對象,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資本論》這門科學的開頭是艱辛的。一:《資本論》開頭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而不是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發育的機體。細胞不僅體積小,而且形態,結構也不同於已經發育的機體。解剖分析資本的細胞,進而找出由細胞到集體的內在聯繫,這比觀察已經發育的機體難得多。二:《資本論》研究的對象是社會現象而不是自然現象。自然現象可以用化學的物理的方法進行直觀的分析研究,這比直觀分析研究要難的多。

  馬克思《資本論》分為三卷,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社會再生產過程由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統一組成,社會生產關係也相應的有這四個環節統一組成。《資本論》的第一卷研究的資本早直接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生產關係,包括生產資料的資本家所有制,工人勞動的個人所有制形成,資本家階級工人階級在直接生產過程中所處地位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發展變化規律;第二卷研究在流通過程中所發生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包括但割資本的存在形態及其循環周轉的規律,社會總資本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社會生產社會消費之間的分割比例和交換關係的規律;第三卷研究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中的各個產業,資本之間,產業資本,商業資本,生息資本之間,職能資本家和地主階級之間在生產分配交換過程中的相互關係,剩餘價值在資本家和地主階級之間的分配規律以及分配關係和生產關係之間的辯證統一的關係。因此《資本論》在全面研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的經濟科學,其中重點是研究直接生產過程中的生產關係和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交換關係。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主要以英國作為力爭來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但它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般規律,適用於一切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雖然還要遭受封建主義的折磨,但資本主義經濟畢竟已有相當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對這些國家的經濟也是起作用的,那裡的無產階級革命或遲或早要爆發。《資本論》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產生髮展滅亡的規律的科學巨著。在《資本論》里所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由於他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資產階級心中最卑鄙最惡俗的感情,把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庸俗經濟學家召喚到戰場上來,竭力反對實事求是的自由的科學研究,但絕不能因此就用玫瑰色描繪資本家和地主的面貌。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種不以人們一直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社會關係,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係的產物。所以揭示客觀歷史發展的必然,不能從個人的思想行為中尋找依據,而應當實事求是的去研究客觀歷史過程中內在的必然的聯繫。

  馬克思說;"在第一卷中,我們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身作為直接生產過程考察時呈現的各種現象,而撇開了這個過程以外的各種情況引起的一切次要影響。但是這個直接的生產過程並沒有結束資本的生活過程。在現實世界里,他還要有流通過程來補充,而流通話過程則是第二卷要研究的對象,因此第二卷是《資本論》全書中連貫前後的中間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在第二卷中所研究的資本仍然只限於產業資本,只有在第三卷才分析其他資本。第三卷說明的各種資本形式和資本在社會表面上,在不同資本的相互行動中,在競爭中,在生產當事人自己的普通意識中所借一出現的形式是一步一步更加接近了。

  《資本論》是一部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的不朽著作,是"國際工人階級的聖經".馬克思為了寫作者本著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恩格斯為此書的寫作編輯和出版業付出可大量的勞動。《資本論》問世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形勢發生可巨大變化。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已經發展到國家壟斷的新階段;一些國家的工人階級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有的以取得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有的正在進行艱苦的革命鬥爭。在我國,由於毛澤東同志吧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用來指導我國的革命和建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僅取得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而且正在為建設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