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資本主義勞動優化的歷史讀後感

資本主義勞動優化的歷史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資本主義勞動優化的歷史讀後感

  資本主義的發展離不開勞動力在工廠的大量勞動,正是依靠勞動力大量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資本主義才得以迅速發展,經濟基礎不斷鞏固,最終成為人類社會廣泛應用的社會制度。

  而隨着資本主義發展,工廠對勞動力的要求也在變化,由此而了引發對勞動的優化。資本主義勞動優化是隨着三種制度的出現、發展及完善而進行的,這三種制度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既有共性,又有所區別。他們的存在共同影響着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共同作用於人類勞動活動的發展。

  最先出現的是泰勒制,其是泰勒在20世紀初所創建的科學管理理論體系,根本內容在於如何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在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企業規模迅速擴大,而由生產混亂,勞資關係緊張所導致的企業生產效率普遍低下的情況下,泰勒指出,企業如果要繼續發展,提高生產效率,應當把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系統運用於管理實踐,科學地挑選和培訓工人,科學地研究工人的生產過程和工作環境,並據此制定出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合理的日工作量,採用差別計件工資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實行管理的例外原則。這一先進的管理思想被泰勒首先在伯利恆鋼鐵公司進行試驗,並獲得成功。隨着泰勒制的實施,工廠管理也開始從經驗管理過渡到科學管理階段。

  福特製產生於泰勒制之後,由H.福特創建,雖然福特一直不承認與泰勒制的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泰勒制在為流水線作業提供技術支持。福特製的根本內容在於把科學的管理原理應用於生產,在生產標準化即產品標準化、作業標準化的基礎上,利用高速傳送裝置,使生產過程流水線化,使流水線上各道工序的工人的各種作業在時間上協調起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勞動強度。其目的與泰勒制一樣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獲得利潤。二者在本質上也都是通過勞動的優化使工人勞動效率達到最高,最大程度上用較短的時間,獲取勞動利潤。在大方面上看,二者的產生都是資本主義發展遭遇瓶頸的情況下,資本主義制度完善的需要,都是資本主義社會轉型時期的產物,都存在資本家對工人勞動不同程度的剝削。

  而二者不同的是,泰勒制是在生產活動既定的條件下,對不同工作任務的分析,是對個人生產動作的科學化,而福特製則是對生產過程的改變,着眼於生產全過程的科學管理方式。泰勒制只是將工人工作的無用時間儘可能的縮短,而福特製則對工人生產工序進行縮減,在對工人勞動自主性的剝奪上,顯然福特製更深入。

  隨着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資本家所面臨的問題自然也有所變化,當原有的福特製暴露出弊端,不在適應新的生產需要,豐田主義便應運而生。豐田主義並沒有對福特製徹底否認,它汲取了福特製的優點,對其中的不足予以改善,使新創立的制度更加適應新的生產需要。豐田主義中的小組生產、作業自動化、標準化與人的自主性的結合便是福特製中沒有的內容。其始終致力於減少所有不能增加產品最終價值的中間環節,以獲取較大利益。

  雖然制度始終在變,但是有一點卻一直貫穿在這些勞動優化制度之中,那就是對勞動者生產產品時間的不斷縮短,即相對的勞動時間總量的不斷擴大。即使豐田主義推崇人的自主性,但我們應當見到這種自主性是建立在小組內的,最終決定權在最高管理層的基礎上的,勞動者並沒有選擇自己勞動時間的權利。在對勞動時間的一次次壓縮中,工人勞動的自主性也在被剝奪,其積極性自然也在降低。

  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中資本勞動優化的思想,泰勒制、福特製以及豐田主義在促進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他們共同促進着大工業生產,推動工廠為社會提供大量的物質資料,為資本主義文化,政治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甚至也可以說,這三種資本主義的生產制度為社會主義工廠生產制度創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工廠的管理方法中不難看到泰勒、福特等人的管理思想。

  但是事物總是兩面的,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三種制度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它們無一不是通過對生產工序、時間的壓縮,達到將人捆綁到機器上的效果。列寧就曾兩度批評泰勒制,說它是壓榨工人血汗的"科學"制度及用機器奴役人的制度。而福特製與豐田主義,也是如此。它們在不斷增加勞動強度的過程中,不斷地壓榨工人,達到為資本主義創造價值的目的。

  在當今社會,這種勞動方式依然飽受爭議,它所帶來的弊端也使得一些管理者開始思考轉變生產方式。在知識經濟盛行、機器智能化的今天,單純的靠勞動強度的增強、個別勞動時間的縮短依然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大潮。我想,面對人對個體權利的關注、產品附加值被越來越重視的境況下,工廠的勞動生產方式理應做出改變。在對人個體價值的思考,在對過往管理方式的反思與借鑒中,管理者們應當創立一種新的、符合現今發展潮流的勞動優化方案。



資本主義勞動優化的歷史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