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翻譯佛經有“五種不翻”的原則。
比如“般若”一詞是我們在佛經里經常遇到的詞,意為“智慧”。初涉佛理之人不解其意,這就是取其音而表其意,意在突出其深奧玄妙之意。更易使人產生恭敬之情。
而“禪定”一詞要是全音譯為“禪三味”。全意譯為“靜慮定”。都不能更好地渲染佛理的精妙,而留“禪”音,去“三味”,就用一個“定”字把佛教的完美意境表達的淋漓盡致。
佛理中的“禪定”指的是將心專註一境,達到內心不散亂的精神境界。也可以說“定”就是心經過訓練而獲得的一種不可思議的超高度的集中狀態。也是一種技能的獲得。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一種我一直在練的羽毛球運動,和剛剛研習不久的瑜珈,看是一靜一動卻都要集中心力去練習,而要想通過這種訓練擁有超強的體能那就要有佛家所說的“禪定”的功夫。
佛教中的“定”是對佛法進行深入思考的“工具”,佛法里對“定”的思考過程稱為“禪”。
一個人對一項技能的專註,是要有一定“定力”,取得了定力,方能入靜,大腦才能擁有極強的集中心意的能力,思想才能不斷攀升,技能也會隨之精進。
從古自今,歷史上的一些致力於佛法的名士大家在哲學,繪畫,詩詞,科研等領域都有極高的造詣。反過來各個領域的的先驅們無不對佛法情有獨鍾並有其獨到的見地。
古人認為“定”能萃全身的精華而統一,生命的機能才能自然,在自然的機能作用下的人體氣脈才能順暢運行,最終達到祛病長壽的目的。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其實每一個愛好運動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只是我們會時常忽略掉,從而忘記去提煉這裡面蘊含的無限佛理。
“禪定”帶給我們身體上的益處,上升到科學的範疇,我讀的一本書中有這樣的劃分:
第一階段是達到“精神內聚”的心身狀態。
第二階段是達到“精真元明”的內心體驗。
在修行禪定時入“靜”是首要,入“凈”才是目的。但實際上心只能“凈”而不能“靜”,“靜”是心對環境的被動感受,”凈”才是心對環境的主動控制。
因此我們說“定”是過程,“禪”是結果。
作為一個羽球愛好者和瑜珈的初學者,在佛法的修習上只是淺嘗止渴,然而卻獲益非淺,以往在球場上的專註和刻苦的訓練,我認為就是“定”的過程。而球技不斷精進,身體素質日益加強,尤其是精神上的愉悅和身心的健康就是“禪”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