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北方朔漠的孤煙,沒有寒風怒吼席捲的風沙,也沒有詩書中的落日長河,江南這地,更多的是一種清幽,婉約之情。
江南水鄉,確然,江南處處有水的存在,水車,水坊,水井、、、即便是水面的浮藻似乎都能擠出水來,而這一處水鄉,也滋養這一方水土之人,女子如水,這在江南水鄉是能感覺到的,粉嫩的皮膚都能滴出水來,偶然遇到幾個女子,毫無施粉黛妝粉,卻驚若天人,淡雅,自然,這才是江南女子所獨有的氣質。
舊城牆,石板橋,老街角,江南處處都透映出一陣古樸,漫步在青石板道上,品味着古典氣息,閉上眼,彷彿踏入了百年以前,那個繁花似錦的江南古鎮,耳邊似乎還在縈繞着當年的喧囂,也許,這些古樸早已被江南所收藏了。踏在石板上咯咯的聲響,彷彿明白了幾百年前詩人身下瘦馬無名的嘶聲和那充滿留戀的足音,不忍離開而又不得不離開的無奈,天光雲淡,小橋流水,淡墨古道,江南,給出了她最好的詮釋。
對於每一個去過江南的遊客來說,江南這地,總也看不透,賞不盡,每次去,她都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似乎,她正在以生命的形式,一步一步成長,不過也正是這種神秘的感覺,使得去過江南多次的遊人也不禁再次重遊,為的,只是心中那份淡然,在此得到釋放。“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詩人筆下的江南清幽、婉約,而真正去過江南的人才會發現,江南與詩中描繪的相比,那種清幽婉約實是有過之而從未不及,那種淡雅在詩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江南,以她獨特的魅力,存在於人們內心深處。
三月,正值春雨綿綿,而江南,卻是在這層雨霧中更顯得朦朧、神秘,這時候,要想極盡品味雨中江南的美,最好拿上一把油紙傘,緩緩地穿行在巷間,享受着那種古典氣息充滿全身的暢然,隨着時光從指縫間流轉,閉上眼,讓心靈來一次穿越,用心與千百年前的江南古鎮進行交流,這便是再一次融入了,心靈隨之釋然。
行走在巷陌古道,偶爾幾聲清脆的鳥鳴傳過,翹首而望,卻是幾隻鷓鴣飛過,飛進那堂前的人家,落在那瓦檐之上,片刻,便又離去,如此反覆,年復一年。有時候總會覺得心中十分熟悉,似乎有某種感覺,一直牽動着內心,引領着我們從這走過,心中也多了一份沉澱,這份沉澱,源於對江南文化的長久積累,我們,循着這路,一直走,一直走,直到下個路口。也許,在下個路口,你會碰到一個素衣女子,如書中描繪的一般,手裡打着油紙傘,如丁香姑娘一樣,輕盈地從身旁走過,你若望着她,或許,她也會羞澀的轉過頭,然後抿着嘴,嘴角上揚一個弧度。也許,這便是江南女子的獨特之處,羞澀,似乎成了她們的共性,而這種共性,也讓人覺得頗有種小家碧玉的感覺,這份情愫,卻着實來自於內心,毫無保留。
雨後的江南似乎多了一份清新,與她本身的古樸相融合,這種獨特的契合感卻是不言而喻的,陽光灑在青石板上,卻是從上面折射出一道光影,直落到斑駁的牆角,而此刻,陽光,青石板,牆角,卻是構出一幅奇異的畫面,而這畫面也最真實,因自然而生,隨江南而化。
曾聽得許多去過蘇杭一帶的朋友讚歎過,江南,便是一幅筆鋒勾勒出的水墨畫,而這幅畫。卻是以一種動態的形式存在,彎曲交疊的青石板,縱橫交錯的古巷道,青磚灰瓦的檐角屋,羞澀抿笑的素衣女子,江南,正演繹着一部濃郁文化氣息的歷史巨作,而這種文化的精髓早已透入人心,久而不去了。
每次去到江南,我總會將隨身聽調成單曲循環,裡面一直播放着后弦的《蘇州城外的微笑》,聽着那裡面的蘇曲腔調,那悠揚的聲音似乎將我帶回了那個纏綿卻又充滿離別的蘇州城外,心中的離愁思緒更是多了一重,音樂無甚,而那音樂中透出的那份離愁卻是一直在影響,沒去江南之前,一直不明白那種莫名的感情到底是什麼,腦海中似乎一直若隱若現的東西,卻總是弄不明白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什麼,一直在尋找,卻總也找不到,待到真正去過蘇州之後,那種感覺才漸漸明了,也許,江南真的是很美,然而這種美麗的側面之下,卻還隱藏着一段段纏綿卻又令人傷痛的感情,女子的等待讓人心痛,一年,十年,直至花甲白頭,卻一直在等待。我想,美也許只是江南表面上的寫照,而真正更多的,卻是那種離別的傷痛,這種感覺充斥着這座小城,一直影響着人們,我想這大概就是江南人多愁善感的真正原因吧,每次聽着這首音樂,心中會因其中曲調而感到悵然。我曾想過,也許我前世便是一個存於江南的人,此生記憶殘缺,卻只剩得對那小城裡的一段段離愁的莫名感情。我想,那個問題也許一輩子都找不到答案,而我,也不想再去找了,只因為我,此生也已存於江南,那種離愁或許也會見證,我想,那時候,也許一切都會清楚。“你的微笑,藏不住一夜的蒼老,我的擁抱,攔不住最後的一秒,你的回答,像無比刺骨的溫暖,愛退潮,誰能料,是微笑,畫下句號。”聽着這首歌,我再次拿起行囊,開始了江南之行,也許,這一輩子都不會停下。
一天走過一千年,一支墨筆書寫一段春秋,一個等待邂逅一段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