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勞模"徵文
黃寶玲 延長縣文聯
我是一名石油人,在我的身邊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勞模,這些平凡得被人遺忘的"勞模",給予我們的精神食糧卻是無私奉獻的精神、勇於開拓創業的精神、不畏困難折服的精神。
勞模是在平凡工作中,被大家推薦的學習典範,但是在我們石油工人當中,也有不被人們關注的"勞模",他們默默地工作,他們用石油人無私奉獻精神,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為著自己的理想而工作。伴隨着百年老廠時代的前進腳步,一張張勝利的捷報,讓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感慨萬分,在品嘗碩果的同時,石油人默默地露出憨厚的笑容,在那個時刻,他們才是世上最值得敬慕的人。
記得我中專畢業到崗位上報到的冬天,在一個簡陋的"調度"房間,在充溢着濃濃煙霧的人群里,一位衣着獨特,戴一頂翻毛棉帽,穿一雙翻毛工鞋的中年人,讓我不由細細打量起他。一張消瘦的略有些紅潤的臉,深陷的眼窩,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精幹銳利的眼神,讓人一看就是工作上的好手。後來得知他就是當年井隊處理事故井的"剋星"——井隊打撈區隊長宋志明。在我同老師傅不斷接觸中,我漸漸了解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宋志明師傅也是延長油礦的老石油子弟,兒時的他也曾有很高的志向和闖勁兒,一腔熱血在胸膛。聽大家講他曾和兒時的"紅衛兵小將",一起徒步萬里路,上北京天安門樓下看毛主席的傳奇故事。想像年輕氣盛的宋志明,一路上歷經艱辛高山溝壑,赤腳走北京的勇氣,不由對他另眼相看。他風風火火的工作幹勁,不正是他熱血方剛的一個側面嗎?
90年,當時的七里村油礦修井作業設備短缺、設施簡陋。面對礦上千口的油井,舊井挖潛任務,宋志明師傅同戰友們,都是在任務繁重、設備短缺、人員匱乏的艱苦條件下,完成每日工作量。每天早上七點鐘,他早早起床,拿上老婆準備的乾糧、水壺,早早到調度室接受當日任務。每次看到他,我總覺得他穿着很"滑稽",一身油污的棉工衣,腰上一根草繩,胡亂地編扎着,再往下是一雙"卓別林"式的大頭鞋,配上他瘦小的身子,加上他急匆匆的步伐,一個滑稽發笑的卓別林角色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大家眼前,大家嬉戲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孫猴子".
當時,宋志明師傅在七里村油礦也算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人稱"修井技能改造的高手".因為他愛鑽研、愛琢磨,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問題愛鑽牛角尖,所以他常比別人忙碌,家裡的大小事不聞不問,老婆氣不過,也戲稱他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衣服糊了油,老婆剛洗乾淨,他又在井場上噴一身油,後來老婆生氣了,乾脆不洗,他走到哪裡,哪裡倒也"顯眼".宋師傅工作中愛"鼓搗",使他在崗位上、技術革新上,每年都能推陳出新,由他設計的事故打撈多項革新成果如"井內打撈鉤子"、"處理井內的撈矛工具"等項目,為井隊的生產進度、質量的提高,立下汗馬功勞,並受到礦上技術部門高度重視,當時礦上給予宋志明師傅年度技術方面各項"重獎".
宋志明當時帶領的打撈區隊,可謂是礦上產能"走在時間前面的隊伍".記得那時井底遇"事故",宋志明師傅他們常常十幾天,駐紮野外井場進行作業。夏天,酷熱難熬,井場上,四五十度的高溫,操作工常常作業中被高溫烘烤,出現中暑癥狀,一個人被換下來立刻又有一名走上戰場。井場熱得受不了,大家便把井場上的草,編成納涼的"草帽"或乾脆光着膀子進行井口操作,或乾脆潑一身水。工作中汗水、油水在驕陽下暴晒,衣服過一會,又像鍋巴一樣粘在身上,其中的滋味不言而喻。由於長時間在野外作業,礦上一度讓井隊駐紮伙食灶,宋志明師傅他們就在井場上,一住幾天幾夜,"天當帳篷地當床",作業環境是常人難以承受的境遇,但正是宋志明和戰友們"拚命三郎"工作,使礦上產能工作月月超額完成,年年創高產,為礦全年任務順利完成奠定紮實基礎。
宋志明師傅最經典的一個故事,在我的心中深藏許多年。記得有一次上班,我看見井隊調度房人群攢動,比平時人多起來,也沒在意。一會,一起的師傅告訴我宋頭哭了,挨老隊長的訓了!不一會果然看見宋志明師傅淚眼婆娑地過來,胳膊肘還是挎着他心愛的水壺。想和他說說話,但是性急的他,還是匆匆走過,好似什麼也沒發生一樣,縱身跨上通井車,隨車向野外出發。想想當年的"徒步走北京""哭鼻子的老爺們",我就為石油人的可愛而感動。當年,宋志明發明多項技術革新,為當時的產能工作注入了舊井挖潛新能量,博得礦長和井隊職工的高度讚譽。
想起胸前戴着大紅花的"勞模",我就想起心目中可愛的師傅——宋志明,他就是我們年輕石油人學習的勞模,他就是幾代石油人奮鬥的典範!這樣的勞模在今天看來,更應"與時俱進,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相信那句話"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