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阿甘一樣奔跑,王江安和他的“兄弟連”
文/董文勝
其實,王江安的大半生也像阿甘一樣,不停地在跑,跟着汽車輪子跑,27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
14年前,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上映,王江安一連看了六遍,阿甘的執着深深地打動了他。
從一哄而上的狂熱,到“四面楚歌”的質疑,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來沒有風平浪靜過。許多人猶豫過,放棄了,而王江安和他的“兄弟連”卻堅持下來,而這一堅持就是近十年。今天,安凱純電動車跑在北京、上海、大連、烏魯木齊、杭州、太原、成都、昆明等18個大中城市的大街上,其總量佔國內純電動客車總量的近70%。
正在召開的兩會傳出信息,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專項規劃即將頒布實施。他們終於等到了雲開見日出。“賣了五輛車,拉了六個漲停”
“2009年2月,我們賣了五輛電動車,公司股價居然一連拉了六個漲停。你說市場熱捧新能源到了什麼程度!”
王江安微微一笑,喝了一口茶。“可到2011年初,很多廠家忙活了近兩年,車子也沒做出來。許多人猶豫了,放棄了。沒有政策的指引,沒有同行的陪伴,我們就像在一個看不到亮光的隧道里前行。”
王江安的辦公室在公司大門左側一棟不高的綜合樓里,四十平米左右的房間與桌面堆放的文件相比顯得有些小。辦公桌對面的牆上掛着一幅楷體打印的字:中國不是一個容易的國家,在許多嚴肅的問題面前,我們需要真正的實幹家。
王江安用手一指說,“這句話非常貼近我們當時做新能源汽車的感受。
在別人動搖的時候,我們真的一點都沒動搖。傻乎乎地往前奔,心無旁騖,勇往直前,才有今天。”
王江安說話平和舒緩,臉上表情少有起伏變化。他是一個有耐心的人。
1963年出生的王江安,2005年從江汽集團來到安凱客車任董事長。從到安凱的第一天起,他就在思考、摸索:如何走一條有安凱特色的新能源汽車道路?
2006年8月,全球學習型組織的創始人彼得·聖吉到安凱做演講。他的幻燈片里有一幅畫:一個走鋼絲的人。石油的開採、供應與消費維持着鋼絲的平衡。突然,一把剪刀剪斷了代表石油的鋼絲。彼得·聖吉說得很明白,40年後石油可能沒有了。這句話讓王江安心裡“咯噔”一下:中國對石油的依存度太高了,沒有石油,安凱怎麼辦?
沿着業界普遍認同的汽車發展思路:替代燃料、混合動力、純電動到燃料電池,王江安把安凱戰略的天平偏向了純電動技術路線。
一隻腳踩在傳統汽車的紅海里,另一隻腳踩在新能源汽車的藍海里。王江安堅定地說,“新能源汽車市場,剛剛進入加速階段,開始踩油門了。今後二十年,市場不火都不行。”
“擦亮皇冠上的明霸”
“當初發展新能源汽車,其實我還有一個私心,就是能拿一兩個國家863項目,讓我們也感受一下國家政策的陽光雨露。”
2009年,王江安在一個國際論壇上作了題為《擦亮皇冠上的明珠》的演講。“我希望憑技術起家的安凱,還能用新技術來贏回自己的尊嚴。”
講台上,王江安不無感慨,“安凱有過自己的輝煌,中國二百萬元以上的豪華大巴市場曾經是安凱的天下。早在1993-年,安凱從德國引進凱斯鮑爾全承載技術,這是當時中國客車行業最頂尖的技術。但過於高端的市場,也讓安凱承受了虧損的陣痛。現在安凱在傳統客車市場重新回到前三強,但安凱還能擦亮技術‘皇冠’上的明珠嗎?”
“戰略上先行,走在別人前面。”這是王江安喜歡說的一句話。他沒有想到,在純電動客車的道路上,安凱走這麼遠,甚至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個標誌性符號。
2009年3月,安凱成立新能源客車部,王江安把這個擔子交給了當時主管技術與質量的副總熊良平。
“熊總技術出身,愛學習,愛思考,但激情需要提高。不過,新事物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和激情。事實證明,他完全勝任這個工作。”王江安這樣評價自己的“兄弟連”成員。
短短3年時間,熊良平交出了一份讓業界驚羨的成績單:’從國家863項目到國家火炬計劃,安凱全部榜上有名。在新能源客車領域拿到了22項專利,承擔國家及省市項目17項,成為國內擁有新能源車型及國家公告最多的企業。
熊良平記得:“安凱第一次申報國家863項目時,曾因準備不足而失利,當時董事長極為惱火,迎面見到我們就像沒有看見一樣走過去了。以後再有重大項目,他總是親自督戰。後來安凱為申報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準備了十個月。其中一個30分鐘的彙報演講,王總前前後後聽了有20遍。不滿意就推倒重來,硬是做到演講時間上下誤差不到30秒。”
“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
“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王江安非常慶幸,他的新能源團隊在電動車產品的開發上紮實地展示了安凱的技術力量。
2012年2月底,從合肥公交集團傳來最新消息,安凱純電動公交車單車連續運營里程突破11萬公里,合肥市已有180台純電動客車上路運營,出車率為97%,高於柴油車的94%,累計節約柴油265萬公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00噸,創造了中國純電動客車商業化運營新紀錄。
如果算上在北京、上海、大連、烏魯木齊、杭州、太原、成都、昆明等18個大中城市示範運營的車輛,安凱的純電動車累計投放市場接近七百輛,幾乎佔國內純電動客車總量的70%。
安凱純電動車項目最早的工程9幣陳順東,現在已經是安凱新能源汽車研究所所長了,他清楚地記得,早在2003年,安凱同北京理工大學合作生產了20台純電動公交客車,用於北京121線路的運營,該線路為國內第一條商業示範運營的新能源公交線路。
陳順東說,當時沒有人看到電動車的商業化前景,安凱主動伸出橄欖枝,邁出第一步。
2005年,隨着電池技術的改良,安凱開發了第二代鎳氫電池的純電動客車,三輛樣車投入湖南株洲公交線路運營。這次合作使安凱技術人員對,電機控制技術以及電池管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007年,公司開發生產了第三代純電動客車,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和超級電容的“雙電技術”,最初服務於上海815線路,並成為上海世博局和市政府接待用車。安凱對整車系統控制技術的掌握獲得突破。
王江安說,2009年,他在德國一家博物館,看到二戰時期解剖的潛艇:功能倉各自獨立非常清楚。當時他突然感到:要改變!不能用現有的汽車設計規範來設計新能源汽車。電動車必須是全新的:有驅動倉、電池倉、系統控制。
2010年,王江安提出自己的觀點: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
同年,安凱推出了整車系統控制、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電動車。陳順東說,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各種新技術路徑上,安凱其實一直在嘗試。儘管混合動力汽車作為過渡產品,市場推廣起來更容易,但安凱主攻電動汽車的方向沒有發生大的動搖。
“賣不到1000台,別跟我講話”
“你們出去走一趟,調研調研,到處問一問,數據匯匯總,就有感覺了,也就有信心了。信心來自市場。”
2012年2月,安凱汽車營銷大會,台下座無虛席,台上王江安正在做動員報告。“你們現在不要跟我談條件,我先給你們每人發50發子彈,你們出去‘打一圈’回來再說。”
王江安的手指在空中輕輕一揚,划個小弧,稍稍頓了一下,這是他加重語氣的習慣動作。
王江安對新能源車的銷售抱有一種寬容心,他有自己的大算盤。“新能源車市場是一個慢慢培育的過程,要有耐心。你把目標定得低一點,但對銷售人員來講,實際上可能就是翻一番。他們知道,完成這個目標,董事長就滿意了。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有主觀意願的團隊更容易成功。”而對一些過於保守的營銷經理,王江安可沒有這樣的好脾氣。一次,一位業績不錯的經理定低了自己的銷售指標,王江安劈頭蓋臉甩給他一句話:“你賣不到1000台,沒有資格跟我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