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思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思路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十一五”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方略,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建設現代農業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支撐,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保證,突出工業拉動、城市帶動、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着力建設好具有吉林特色的高效創新型農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着力建設好創新型吉林農業

  建設創新型農業,就是要把發展農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優勢產業創新能力,統籌集成創新能力,引進消化創新能力,科技支撐創新能力,體制機制創新能力,培育建設好創新型農業、創新型農村、創新型農民。按照這一總體思路和要求,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到“十一五”末期,農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年遞增6%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75億公斤的階段性水平;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億元,比2005年增長2倍,實現利稅300億元;畜牧業總產值達到775億元,比2005年增長72%;園藝特產業產值達到363億元,比2005年增長48.2%;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450萬人,比2005年增長45.6%;農村城鎮化率達到52%。農村公共事業有長足發展,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重點要在“五個一”上尋求突破

  第一,創新思維方式,在“一轉多變”上尋求突破。“一轉”就是要轉變工作思維方式,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多予”上下功夫;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在統籌上做文章;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划農業發展,在工業化上找出路,形成一套既有連續性又有創新力的工作路數。“多變”,就是要按照工業化的生產組織方式,推進單一農業向複合高效農業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封閉型農業向開放型農業轉變。一是“糧變肉”。大力發展畜牧業,加速推進糧食過腹轉化,到“十一五”末期,全省要有30%的糧食轉化為肉蛋奶。二是“小變大”。通過發展合作經濟、推進土地流轉和專業化生產,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整合成大規模、大生產,形成規模效益。三是“少變多”。通過大力推進糧、牧、多、特、加、勞全面發展,實現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轉變。四是“粗變精”。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精細種植業、精品畜牧業和精深加工業。五是“農變工”。通過加大對農民創業和再就業技能培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由農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轉變。

  第二,創新工作方式,在“一策多法”上尋求突破。“一策”,就是堅決貫徹好黨中央、國務院“兩個重中之重”的戰略決策。“多法”就是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目標,採取傳統創新的辦法、巧用科學的辦法、實際實效的辦法、統籌協調的辦法、政策保護的辦法,千方百計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一是在農業內部挖潛上下功夫。要把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把資源轉化為效益;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重大科研成果和實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在農業外部拓展上下功夫。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通過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多渠道、多途徑地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在開放聯合上下功夫。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發展會展經濟和訂單農業,加快與發達省份、地區和國家的農業交流與合作,推進外向型農業的發展。四是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各地要切實落實好國家各項扶持“三農”政策,深入研究制定加大“三農”扶持力度的具體政策措施和辦法。通過政策扶持,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第三,創新經營方式,在“一化多能”上尋求突破。“一化”就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這是農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也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多能”,就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把破解“三農”難題的多功能金鑰匙。它能夠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不斷解決農業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最終使我國農業走上現代化之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關鍵要抓好以下幾點:一是大力培育龍頭企業。要堅持高起點、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發展方向,集中扶持發展一批產品有競爭力、技術有成長性、對農戶和整個行業有較強帶動力的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到“十一五”末期,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要達到200個,其中,100億元以上的特大型龍頭企業5~10個,50億元以上的大型龍頭企業50個。二是切實抓好生產基地建設。要按照標準化、專業化、區域化和服務系列化的生產要求,規劃建設好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三是積極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架起龍頭企業與農民之間緊密相聯的橋樑和紐帶。到“十一五”末期,全省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5000個。四是高度重視品牌開發與培育。要支持和幫助龍頭企業立足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通過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以質量打造品牌,以品牌開發市場,從而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到2010年,創中國名牌產品5個,力爭達到10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思路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兩個文明建設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