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你:“你敢做好事嗎?”可能你會說:“好事誰不想做?還有什麼敢不敢的呢?”不過,我覺得有時候大多數人都不敢做好事。
司機在路上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他大多是不敢做好事的,有的是生病需要急救的,有的是災禍需要救助的,有的是有急事需要幫忙的,有的是想搭個車乘便的,有的是車壞了想找個人來修的……但不管是哪種人,除了出租車司機有時可能出於自己的職責而無法推辭外,一般的司機都是不敢停車助人的,特別是在人跡稀少或夜晚天黑的情況下,這時的人們想到的首先不是應該如何救人,而是先如何保護自己。因這種受人陷害的例子是常有的事,比如原本你是去救人的,當你將受傷者或病人送到醫院的時候,別人卻反咬一口,說是你害了他,是你撞的人,這時你有一百張口也說不清的,這時他還可能振振有詞地加上一句:“要不是你撞的,你怎麼會這麼好心送他來呢?”你說你還敢不敢做好事?
而要是路上碰到的是歹徒的話,那更是自討苦吃了,看上去可憐巴巴的樣子,等到了車上非得被他扒了皮不可,遭人搶錢、搶車的事件已是屢見不鮮。
不光是開車的,走路的也不敢做好事。比如你看到路上有一隻錢包,而你發現就是前面的一個同志掉下的,這時你敢不敢去撿這個錢包還給他?如果你撿了,也還給失主了,但失主說少了錢,扳下臉來向你要缺的錢,你又該找誰來證明呢?或者在你撿到錢包的同時,有人向你走來,並說要平分這個錢包的錢,你又該如何,因為你明知道這錢不是這個人的,你也不想要,你只想還給失主,但他卻硬要你分,怎麼辦呢?你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做好事了,趕緊將錢包給了這位“仁兄”算了。
有時候好事還不是你自找的,而是別人找上門來讓你做好事的。當你正坐在公園裡休憩時,有一人急匆匆趕來,並把一個包往你旁邊一放,說:“師傅,我有點急事,想請你幫我看一下這個包,我一會兒就回來。”還沒等你反應過來,那人就不見了。當你左等右等不見人影的時候,你是害怕呢,還是繼續等呢,還是看一下包里是什麼再作決定呢?如果是等的話,你可能等的是無絕期的時間,如果看包里的東西的話,你可以被懷疑是偷他東西的人,而他往往會在這時出現,那麼還是選擇第一種,溜?那就是遠離好事了。
同樣在走過、路過時,你會看到一些值得同情的人或事,比如乞討的可憐的老人,比如身無分文求學的失學者,比如看了就不舒服的殘疾人士的跪求,比如滿臉煙灰塵垢的未滿十歲的小姑娘的乞討,你是不是做好事了呢?是不是每次都做呢?還是要想想再做?還是想都不想就不做?還是想做而不敢做呢?其實,有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對弱者的同情,但太多的騙子讓人們不敢相信眼前的事情了,儘管他們很可能就是真的需要幫助者。
走過停自行車的地方時,你敢不敢將倒在一邊的自行車去扶正,做一下好事呢?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做,只是想證明自己的清白,“不作為”至少不是一個壞人,而做了可能就會被當作一個壞人了。在其他人的觀念里,現在這種社會裡去扶的人大多是不小心碰倒了別人的東西而做的一種補過。相反地,如果碰倒了當作沒看見而走掉會被認為比較正常,而路過時看到別人的車倒在那裡就過去做好事幫着扶一把,反而會被當作多此一舉和“傻瓜”、“笨蛋”。同樣的,有人落水了,就是有那麼多善泳者只觀不動,靜待其變,只是期待着新的現象出現。
這樣的事,小到在超市裡拾起一樣別人弄掉到了地上的東西,大到愛心捐款、慈善捐款等的大型活動,可能想為的人也不少,但常常是不敢為。小的事往往怕人誤會,大的事往往怕自己受害,比如捐款的活動雖是自己掏的錢,但往往會被盯上,被認為是大款,於是各種要錢的、要飯的、要命的都會尾隨而至。這樣的好事做了以後,往往是后怕不已。
學校里同樣如此,而且還不少。舉一件小事來說,學校對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很頭痛,於是就鼓勵學生撿垃圾,開展什麼“你丟我撿”的活動。我們且不說它可能滋長扔的同學的施捨別人做好事的心態從而更覺好玩而不改其陋習,單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有不少同學不敢撿垃圾是因為怕別人誤會這是自己丟的,以至於撿的時候很彆扭也很麻煩,往往為了做一件好事??撿一張廢紙而不得不叫來證明人,兩個人一起撿,或那人作證才肯罷休。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寧可很多活沒完工、很多地方沒弄乾凈,而不願意做主人來做。
這是人與人的複雜關係和社會內部之間的信任態度問題。
它拷問我們的一切良知:你敢做好事嗎?今天,你做了嗎?
(時2006-4-9)
你敢做好事嗎?(教師手記之190) 標籤:學雷鋒做好事作文 做好事作文 手記作文 做好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