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別人的經驗方法可以為己所用,並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謂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且,事實上,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是經過移植后不斷發展的。比如,汽車製造工藝,我們的汽車製造業本也較後於其他國家,但現在也能利用別人的好的零配件,製造出自己的性能優越的汽車來了。像日本,在二戰後作為一個戰敗國,卻能在短短几十年時間內就取得科技、經濟上的不凡成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利用了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手段、先進科技成果,有的國家本是來“借雞生蛋”,卻把“雞”也培養成了能自己生“蛋”的“雞”了。由此看來,他山之石真可攻玉。
這句話出自《詩經·小雅·鶴鳴》,原本的意思是其他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磨玉石,現在我們常把它當作是吸取別人的經驗之說。那麼,究竟如何的他山之石才能攻玉?他山來的石頭又怎樣才能攻玉?它們又是如何攻玉的呢?看來,不能簡單地拿來石頭就用。別人山上的石頭,在別人眼裡是石頭,是見之又見的東西,是不稀罕的,甚至是棄之路旁的,而對我們來說,或許就是金玉,可以成為我們山上的寶貝,是值得炫耀的,是會發揮巨大作用的,是稀有之物。但我們是不是不加選擇地就拿來別人的石頭呢?我們是不是隨便就可打磨了呢?還是我們一拿過來就奉為神靈,認為它是了不得的舶來品呢?不是的,這石頭說到底還是要看你如何去取捨和使用的。
倘若我們能以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先拿來再篩選,進而有所留、有所棄的話,那麼這樣的他山之石定當是發揮了它們最大的作用了,而如果我們不知選擇地是物就取就用的話,也是相當危險的,小則生病,大則危及生命。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不過有一點是應當肯定的,即先拿來再說,東西好壞我們姑且不論,只要是我們沒有的,只要是他們常見的,稱得上是“他山之石”的東西,我們都可以先拿來再說。這樣的東西只要不是垃圾、不是人家非得扔掉的東西即可。但我們無法保證這些石頭對我們是否有用,反正在他們看來是不值得一提了的。於是,我們就要拿出我們甄別玉器的手段來了,看看它們的質地,再看看它們的成分,敲打一下,細研一番,總之,要分析出個子丑寅卯來,於是再作打算,是去是留都能分明。
然而,不論怎麼說,單從這句話當中,我們應該明白一點:在別人的看似平常的東西中,我們能發現對自己人生有珍貴价值的“金石”。
這種“金石”在認識上特別明顯。我們常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不是那個“君”一定要把這“十年書”教給你呢?不是的。對他來說,他的這席話,也只是一塊“石頭”而已,是他平常而普通的生活當中的點滴而已,那樣的話他可以每天講上很多,但是這塊“石頭”對於需要它的人來說,卻是至寶了,所以“勝讀十年書”也不為過,它或許就此點亮了那個人心頭的那盞明燈,或許就此為他的人生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或許就讓那個人懸崖勒馬了,……總之,這番話是創出了一個別樣的天地。
歷來,人們就在開着這樣的玩笑,難怪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了。或許我們的祖先修築長城只是像我們造房子一般平常的事,我們現在的人卻將其當作頂禮膜拜的奇迹了;或許我國古代製造火藥如同家常便飯,而外國人卻拿它當作了人類的四大發明了;或許在王圓篆看守的敦煌藏經洞里的經卷,本就看似普通的很,但它卻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寶藏;……我們中華的許多“石頭”成了西方國家的“金玉”,他們不遠萬里來取經,不辭辛勞來求法,看上去只是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拿了一點去,將我們日常的方法學了一些去,比如養蠶、紡絲,比如印字、造紙,等等,我們中華的老祖宗將他們當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他們卻如獲至寶地拿了就走,彷彿取到了真經一般。他們幹什麼去了呢?他們“攻玉”去了。他們將火藥打磨成了利炮敲開了我們的國門,也敲開了我們的金銀庫;他們用紡絲打磨了風靡世界的服裝;他們用造紙術打磨了讓我們羨慕不已的現代信息文明……當我們再次想用自己的儲蓄去購買他們的“石頭”的時候,他們卻不肯了,他們開出了很高的價格,他們連讓我們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的機會都不給我們了。於是,我們中的愛國人士大呼:人家不給我們,我們自己搞!結果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搞出來的東西卻落後人家幾十上百年。最後,還是不得不引進國家先進科技,期望有一天能“師夷長技以制夷”。
不過,我們的國民畢竟還是很聰明的,有很多地方又有了超越別人的兆頭了,於是我們又沾沾自喜起來,開始向別人介紹經驗、推廣方法了,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石頭”又落到了人家的山上,而我們想要去挖些“石頭”來卻難得很了。
如此一來,我們是否當反思一下“他山之石”如何“攻玉”了?
(時2006-11-20)
他山之石如何攻玉?(教師手記之420) 標籤:手記作文 月之石作文 2020年作文 如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