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絲”的秘密
在我老家的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溝渠,這裡的小蝦小蟹成群結對。在國慶長假的一天,我到小溝捉蝦,忽然發現水中有一條“怪物”,它的顏色是棕色的,像一根鐵絲,大約有30公分長,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根枝條哩!不過,它居然會動,能彎曲着前進。我對它充滿了好奇,於是我決定作進一步的研究和實驗。
我做了三個實驗。
實驗一:我用打火機打火燒它,結果它沒有斷掉,也沒有燃燒,只是不停地扭動。
實驗二:我用小刀割它,再用剪刀剪它,我都無法弄斷它。
實驗三:我把它打了一個結,接着把它放入水中,它居然自己慢慢地解開了結。
以上三個實驗證明了這根鐵絲狀的“怪物”有觸覺,並且相當堅韌和靈活。我苦思冥想,“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我有點茫然。過了幾天,正當我的研究沒有任何進展時,我的表叔來我家,手裡還拿了一隻螳螂,他說:“我把這隻螳螂送給你家的小雞作美餐。”說著,說著,就把螳螂丟給小雞吃。小雞看見螳螂就開始啄它,先吃了它的頭,再啄開它的肚子,裡面竟然出來一條和我捉來的“小枝條”一模一樣的鐵絲狀“怪物”。哦!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早有耳聞的“螳螂絲”嗎?!
據大人們說,螳螂絲又名鐵絲蟲,如果它纏上了牛尾巴,它就會越纏越緊,使牛尾巴的尖端因缺血壞死,繼而斷裂,所以農民伯伯也叫它“牛尾栓”。可是我又想:鐵絲蟲又是怎樣進入螳螂的身體裡面呢?又是如何會在水裡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又準備作更進一步的研究。說干就干,第二天,我就到小溝渠邊觀察起來。不到一小時,我就發現水邊的草叢裡有一隻大螳螂,好象正準備跳入水中。說時遲那時快,它果然縱身一躍跳進了水中,沒過多久,從它的肚子里游出來兩條鐵絲蟲,鐵絲蟲在水中慢慢地蠕動着,而螳螂則在水中掙扎了沒幾下便淹死了。這次我沒捉鐵絲蟲,而是想順藤摸瓜,看它們會幹什麼。只見它們緩緩地向前移動,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像在尋找什麼東西,可就是沒結果。我等了好長時間,還問了身邊的長輩們,他們都不能說明原因,於是我決定查資料探個究竟。
回到縣城,我就忙着看書、上網、查資料,經過反覆地整理和推敲,我終於得出結論:鐵絲蟲是寄生在螳螂身體內的寄生蟲,它幼小時寄生在螳螂或蝗蟲體內,靠吸收寄生動物體內的脂肪成長,等鐵絲蟲成熟時必須要回到水中,完成產卵的最後任務,這時鐵絲蟲會驅使螳螂尋找水源並跳入水中淹死,這樣它才有機會進入水中,若螳螂未能及時找到水池或池塘,鐵絲蟲仍會鑽出,但結局會幹死在陸地上,而螳螂也會因腹部受傷而死亡。鐵絲蟲到水裡以後,雖然行動很慢,但它會去找水蠆,產卵在水蠆上面,等到哪天哪只螳螂吃到有鐵絲蟲卵的水蠆時,就又可以回到螳螂的身上了。如此周而復始,延續生命。
終於真相大白了,我這才鬆了口氣,在感嘆大自然奧妙無窮的同時,我也覺得自己收穫頗豐。通過這次的觀察、實驗和查資料,也讓我真正理解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我觀察,我實踐,我在快樂求知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