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自己家鄉的小吃,大家都會說不盡道不絕。就像北京的脆皮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上海的生煎包、成都的麻辣燙火鍋…這些小吃都因為富有地方特色與風味獨特而名揚全國。
在我們綿陽,也有風味獨特小吃——米粉。米粉並沒有前面例舉的小吃們那樣在全國享有盛譽,但它在我們綿陽人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埋沒的。
米粉原本不是綿陽的土特產。同樣是用米做出的粉,相比廣東的河粉,海南的抱羅粉、雲南的過橋米線,綿陽的米粉更談不上什麼名氣。
但是米粉從萌芽到盛行,是伴隨着綿陽市發展的。80年代,綿陽建市初期,街邊小店便有米粉出售了。那時的粉相對粗一些,口味也不多,只分為清、紅湯兩種,即為辣味和白味。一大碗米粉從鍋中燙熟撈起、澆上肉汁、加上兩塊肉,便算完成了。有湯有水,有肉有粉,價格也不貴,為平時愛在外面吃飯卻不是很富裕的人提供了方便。
一般的老百姓家裡來了親戚朋友,招呼到一起去吃幾碗米粉,打一下牙祭,也算是盡了待客之道。而後來,綿陽的生活水平步入了新世紀,米粉的質量也隨之有了提高:粉更細了,也有了眾多口味之分--三鮮、豌豆、牛肉、肥腸。輔料品種也多了起來--泡菜、蔥花、大蒜、老薑......
每日的早上七八點,便是米粉店生意興隆之時。趕着工作的上班族,要去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邁着匆匆的步伐去到米粉店。在售粉窗口,遞上三四元的人民幣,立馬可以端到熱氣騰騰的米粉。很多米粉店為了方便顧客,早上四點過便忙碌的開始經營着,前來光顧的人們,也早就排起了長龍似的隊伍,等待端粉。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一些米粉店為了方便大家的飲食,第二天早上都還堅持營業。那個時候沒有水,米粉店老闆和夥計們從很遠的地方親自一桶一桶挑過來,但價錢卻依舊不變。
米粉雖然比不上滿漢全席里的山珍海味、魚蝦肉蟹,但還是深得綿陽人的喜愛。很多外地人對這一現象十分不解。
如果你在綿陽米粉店內拉一位顧客問問,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如出一轍:其一,米粉方便快捷,一兩分鐘便上桌了,耽誤不了學習與工作。其二,米粉又湯有水。口味眾多有葷有素。柔軟的米粉不僅口感好,還容易消化。其三,價格合理,快捷便宜。現在,有幾個城市吃飽早飯只花幾元錢?
這種種條件正符合四川人過小日子的個性。
或許我們的生活就如同這米粉一樣,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可是,我們卻還是要努力提高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正是如此,米粉便漸漸融入了綿陽人的生活之中,成為了我們綿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隨着我們綿陽人,伴隨着綿陽一起成長!
六年級:木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