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天地浩渺,人如滄海一粟。韶光易逝,幾多悲喜在心頭。多少凡人將自己遺忘在塵世浮沉中難以自拔,又有多少人選擇堅守自我,選擇孤獨,選擇勇敢的面對自己真實的思想和靈魂。
納蘭是孤獨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欽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藏着深深的孤獨。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近十年心”。他落拓無羈,天生超逸脫俗,才華出眾,功名輕取,卻不得不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心字已成灰”,他毅然選擇理性的落寞,選擇了常人難以體味的孤獨。納蘭的孤獨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是孤獨的。“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孤獨。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尚未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擊垮了他原本支離破碎的心,只能將自己的心化作一片片血紅的花瓣,將其化為“一江春水”綿延無盡,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可以放下這沉重的恨與痛,可以低頭盡享榮華富貴,但他選擇了讓自己輾轉反側,晝夜難眠的孤獨。憑欄遠望、夢裡重歸,這亡國的悲痛幾人能解啊?
我似乎看到了他們孓然而立的孤影,身後殘陽滿地;我似乎聽到他們的哀嘆,飽含絕望的悲痛;我似乎開始慢慢了解,他們華美至極的詩文,是跌宕起伏的情,是肝腸寸斷的苦,是他們苦痛生命中的全部安慰。
是“古來聖賢皆寂寞”,還是“高處不勝寒”?梵高,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孤獨患者。
我們沒有絲毫猶豫的認可了梵高的偉大,因為他在苦難的一生中仍堅持追求完美自由的藝術,因為他的作品在他死後百年拍出了驚人天價。可這偉大的背後,還有什麼呢?
欣賞他的作品或許可以得到些許感悟,金色的向日葵,燃燒般的夕陽,風吹過的麥田,夜幕中的咖啡廳……每一個細節都散發出溫暖和動蕩的激情。一幅幅狂囂的畫面,都是梵高孤獨內心最深的吶喊。他有絕世才華,他有鋼勁烈性的性格,他有超人的藝術天性,而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最極致的發揮。
有人說,世界把自己的癲狂最先傳染給人類的畫師——就像曾經給他的筆注入魔力。在經歷了如同煉獄般的掙扎之後,梵高完成了《割耳朵后的自畫像》。我深深震撼於畫面中他那深陷的眼睛,似乎洞穿了世上所有的痛苦,那樣悲憤的眼神,那樣消瘦的面容。割掉右耳,是一念之差還是蓄謀已久?讓他把仇恨的鋒芒指向自身,指向無辜的耳朵。我想,當鮮血淋漓的耳朵脫離他的身體時,他沒有內心的疼痛,因為,沒有什麼比他承受的苦痛更讓他絕望。而他的力量,正是從絕望中迸發出的。
不久,這個極端個性化的自由的藝術家在美麗的瓦茲河畔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麥穗搖擺的麥田深處,他將槍彈打入腹部。槍聲在灑滿夕陽的大片麥田上空回蕩。或許,他是快樂的,這破碎帶來的快樂,可以讓他不再絕望。一個孤獨的靈魂,一生都在努力尋找一條通往光明的路,一路隨之行走,一路肆意做夢,也最終一路離失於現實而無知的人群,長久地歸於平靜,不再孤獨。
何為孤獨?是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孤寂無奈,還是無法過自己想要生活的痛苦的延續、升華?“路漫漫其修遠兮”是孤獨;“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是孤獨;“揀盡寒枝不肯棲”是孤獨;“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同樣是孤獨。
生命從來不是公平的,面對洶湧而來的現實,深覺自己的渺小無力,真切的感受到恐懼、無奈、痛苦。但這,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時間有太多孤獨患者,赤裸裸的孤獨肆無忌憚地吞噬着我們的身體,但是也帶給我們如水的寧靜和思想的自由,使我們的心靈更加空曠開闊,使我們真正面對真實的自己,觸摸自己的靈魂。所以,孤獨是生命中值得珍惜和享受的。
梵高曾說:“生活對我來說就是一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麼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沒到嘴唇,甚至還會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鬥,我將生活得有價值,我將努力戰勝,並贏得生活。”尼采曾說:“孤獨是美的,因為它純凈生活。”今天我說,選擇孤獨,堅守孤獨,享受孤獨,以無盡的孤獨建立全新的自我,我們才能在短長的人生中抒寫自己的生命之歌。
高三:17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