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鏡子是用來照的——它白光閃閃地立於任何可能的角落,它無需張口,漠然站着,自會有人前去瞧個究竟——這人當然不是瞧鏡子,因為鏡子總是來照別人的——這是一個普通性的邏輯。而如果有天兩面鏡子面對面擺在一起的時候,鏡子門又有何感想呢?——這便是一個不常見的有關鏡子的邏輯:這時它們能看見自己,雖然都長得很實用,但總算認清了自己。
人心如鏡。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性本惡”。我只相信人“性本自大”。這裡的“自大”只是認不清自己的一種表現,它不是絕對的。但我認為人總是難以認清自我,如果堅守在這陣地上後果不妙。於是,我們需要一套完整的有關鏡子的邏輯,找到另一面足以依託的“鏡子”,發現真實的自我。
在我國古代,貶謫似乎是成為一名詩詞作家的必由快徑,但那不一定是真正自我的釋放。壯志未酬,被貶失意,這都是特定狀態下的反映,它往往是情緒過度化和帶有功利性的——屈原還在朝時便是比較擰巴的,浪漫氣息總還差那麼點兒。他們這是或多或少“忽略”了自己。而當屈原深入荊楚大地,陶潛歸田園時,他們發現了,發現了最真實的自我。他們找到了這面鏡子的時候,也是創作與心境都最海闊天空的時候。在屬於他們的自由天空下,他們與所處環境相得益彰。找到這樣的“鏡子”是至關重要的。
有時,這面鏡子也是友人。要堅持“諍友為上”的原則不動搖。與“損友”、“酒友”保持個安全距離。拿破崙在歐洲大陸頤指氣使,加冕於法蘭西的榮耀之下,可謂書寫了一段歷史。可他卻說一生自己並沒有快樂過。他所圍繞的便是無止盡的戰火與權力鬥爭,他只有權杖,沒有朋友,沒有與之交流的對象。而在許多批判現實主義小說里,少不了‘“交際花”般的人物,他們看似朋友成片,如魚得水,如鏡子般白閃閃地算計過了每一個人——而他們只找到了第一個普遍邏輯,缺乏真正的朋友,缺乏諍友,缺乏一面可以反照自我的可靠鏡子。而另一個真理是,這樣的後果不是好的,甚至是毀滅性的。
如果不想像拿破崙一樣被放逐生理、心理上的雙重孤島,就找面適合的鏡子吧;如果不想像每個失去內心話語權一樣口若懸河,就找面合適的鏡子吧。這便是有關鏡子的完整邏輯,它就如鏡子一般白閃閃投射着真諦,促使我們停下腳步,走上前去,擁抱生活,直至發現真實的自我,讓心靈寬慰。
有關鏡子的邏輯 標籤:邏輯作文 鏡子作文 一面鏡子作文 照鏡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