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雜文>牛人是什麼樣的!!<轉載自新浪混合達人作品>

牛人是什麼樣的!!<轉載自新浪混合達人作品>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我在北美讀書,不斷有小朋友問我學習和申請的事情,不回答不好,回答吧,又好像我有以教人似的。經驗教訓談這種東西最不靠譜,別人的事情,也就是看個熱鬧,該自己奮鬥的還是自己奮鬥。我終於寫了這一篇,寫得很費力,時間太緊迫,為這個擱下了要緊的任務,代價代價。生活殘酷,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得看長遠的將來的目標,盡量不讓一日閑過啊。只要看看身邊牛人,學術超人,就覺得自己該狠狠摸爬滾打,而不是這樣向後看(自抽一下)

  我現在的生活,稱為yardlife。學校的中心地帶是一個被圈起來的yard,往來的遊人的熱鬧不改變它的幽靜。yard是一顆巨大的孤獨的心臟,每個人有自己專註的事,每天工作12小時是生活的常態,學習8小時以下是不道德,也不敢的。要保持優異的記錄,簡歷上不容許留下敗筆。一個經常在圖書館遇到的高年級以色列同學說:"我在這裡是第七年,我沒有後悔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天。我也沒見過一個不勤奮的同學。如果不勤奮,就不會來這裡了。"他的神情和氣質就是那種沉着堅強,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人生應該如何實現的人。就沖這一句,"我沒有後悔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天",我大為慚愧仰視。

  我在美國就像是農民工子弟在城裡上學。壯觀的圖書館,密集的資源,一群啟蒙很早且極其勤奮的人聚在一起,聚成一間大牛棚。牛人同學大多出身優越,從小的學習環境非我可比,都上過紮實的語言訓練課,有人從12歲開始學拉丁語和希臘語,有人高中修過幾門大學的法語文學課,有人每年至少去十個國家。有一位甚至說:"過去的6個暑假,我都沒有浪費,都在上語言班。"我腦子裡頓時撲通了一下,想起我這個窮人浪費了所有夏天和周末,沒有上過任何語言班,法語聯盟,歌德學院,新東方,統統無緣(出國前在新東方打暑假工,導師跌眼鏡說,你為什麼不趁這個時候學習啊?!)。我的法語德語都是自學,還是很心酸地。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條件允許的話,會報語言班,而不是冷冷清清地自學。

  所以要盡量趁年輕多上學,學對自己長遠有好處的東西,比如語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好了語言才能走得遠。到了博士生這一步,最大的心病就是原著讀得太少了。想我當年搖搖擺擺看一點哲學和理論書,興緻勃勃地跟。一次在某課程網頁上一舉看到了3個不知道的人名,Agamben,DeCerteau,JudithButler,那是和我非常相關的課,我心想我真是孤陋啊,去找來看看吧,於是就跟上來了,被譽為"跟得緊"。那種讀書的法子掰玉米撿芝麻,看見什麼就跟什麼,一團糊塗。寫得高明的書,但自己讀不透,沒有吸取到眼光見識,只是博趣,開闊一下眼界罷了,搞不好只是name-dropping。理論書和二手的文獻批評好讀,也不好讀。要讀透需要原文的功夫,要明白人家的討論對象,人家怎樣細讀。如果不理解語境,沒有原著的知識,讀二手書是沒有大的益處,索然無味的。

  我有一個可怕的想法。"三十不學藝",人到一定年紀(三十當然不是實指),就有暮氣和自保之心,學東西就沒主動性了。尤其學習外語,來自母語的抗拒力很厲害。母語是自己的comfortzone,容易固步自封。你上課學語言,跟着老師和同學走,但一下課就和那個語言無關了,做作業和看課文都勉強,不用說主動去思考和寫作了。人年紀越大,越不想做基礎的活兒,求勝心切,時間也緊張,不能拿出一往無前的勁兒來。學習趁年輕哦!

  語言是文科生命線,一般比較文學的最低要求是三四門語言。美國這邊的博士項目,往往有一個理論的考試和一個原著的考試,比如我的學校,一個是commonessayexam,考分析論辯能力,一個是readingcheck,考三門語言的原著閱讀。語言不是學着玩的,而是修相關的課,考相關的試。法文課是法語討論,意大利文課是意大利語討論。小論文用原文寫,大論文可以英語寫(當然最好是原文)。牛人是沒邊的,會八門語言的大有人在,而且跨度很大,除了簡直人人都會的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外,還有希臘語+中文,日語+印地語+梵語,希臘語+阿拉伯語+希伯萊語,俄語+挪威語+中文+日語,這樣的高難度組合,簡直是什麼難揀什麼學。每個人都要過的readingcheck這一關是很有道理的,要緊的是讀作品,用原文讀,讀英譯是欺騙和不負責任,是混不過去的。(責任這個詞很重要。)

  語言學習方面,閱讀高於一切。語言不好的原因就是閱讀不夠。閱讀給語言以內涵,口語和寫作可以從讀書中練。書看多了,思想和表達都有變化。講一個小故事:研三畢業那年,朋友A接了一個漢譯英的翻譯活,請B做了一部分。B交稿了,A看了覺得不合格,費了很大心修改。她和我感嘆說:"真想不到,語言功底這麼差,還得我重做。"我也很詫異,不至於啊,B是北大本科出身,現在又念了研究生。A淡然說了一句:"書讀少了。"我頓時無比崇拜,這四個字分量很重啊!應該用匾懸起來,警鐘長鳴。後來我開始琢磨周圍的人讀了多少書。遇到現在的同學L,她本科修了中文、法語、西班牙語三個學位。我問她修過多少門法語文學課,她說八門。問她讀了多少法文書,她說,小說大概30多部,戲劇大概30多部,詩歌就不好數了。頓時我就沮喪得不行了。和我的英語文學可能差不多,可人家還修了其他兩個學位呢。我法文不好,寫作不行,根本原因就是"書讀少了"。對於文科同學,讀書才是根本,日常交往和溝通沒什麼難,難的是表達思想和論辯,要學到圓熟,像使喚自己人一樣使喚它。上課發言辭不達意的感覺是很不好受的

  很根本的一條,是合理安排時間(再自抽一下)。和一個老師談夏天的語言班。他當年在紐約上過一個古希臘語虐習班,每天實打實上課8小時,其他的時間,除了睡覺吃飯,全部用於寫各種作業練習,大概也要花上6小時。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每天學習到深夜兩三點,如此堅持了10個星期,學了大約相當兩年的課程。語言班很多,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報這個班的必定是強悍的人,否則神經必然崩潰。在高強度的學習里,他鍛煉身體沒有間斷。我問他如何做到。他斬釘截鐵地說:我每天都跑步,十多年不斷,再忙也跑步,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壓力大的情況下,尤其要約束自己的行為。你要考慮放縱的後果。對於必將會後悔的事情,現在就不要做。比如吃飯,我不吃垃圾食品,不吃比薩,因為,ifIeatPizza,Icannotrun!現在我就是再忙,也自己做飯,保證合理的飲食和健康的習慣。有運動習慣的人就是這樣,你不是有意識地下指令,而是順應身體的需要。讓你的意志跟着身體走,而不是身體勉強服從於意志!為了不讓生活起衝突,你必須安排時間!

  下面要談的比較具體,關鍵詞是:國外課程,Google,廣播,有聲書,電驢,電子詞典,podcast。我土了,大家隨便看看,土了過時了的內容,請自動忽略。小朋友們條件優越,後來居上是天然之理,可以走直路就不要走彎路。

  是一名無知的鄉下小本的時候,常去看國外大學的課程網頁。很多學校把課放到了網上,中國的院校比較封閉,所以可到國外網頁看看,尋找他山之玉。眼睛永遠比胃口大,讀不了書,至少了解書目,對自己仍然有用。我從大一起到哈佛耶魯之類的網上溜達,看看人家讀什麼書上什麼課,參照着找書讀,一片懵懂的嚮往。書主要仍然是經典書,是四海之內都容易找到的書,孤陋寡聞的無知小本,最需要的就是指路的光明,第一次讀荷馬史詩和柏拉圖都是在看了耶魯課表后找來讀的(當然讀的英文,那時的心情簡直什麼書不讀英文就不甘心)。後來念研究生的時候,要看批評著作和文論,大學的書單也很有用,像英國大學的coursemodule和readinglist很全。心中常想想自己的同輩,受另一種教育的幸運的人,在做什麼事情,進度有多快,能感到一種鞭策。

  找資料的話,有一些專門針對某作品、某作品、某類別的學術網頁,給出現成的bibliography。網上搜東西,手勤一點都可以搜到,但不必太費力,買櫝還珠,做了書皮專家卻沒有看書。有一條正道是看書,經過一本書的引用推薦,跳到另一本書。

  Googlescholar,想必大家常用。Google家還有一個偉大產品叫Googlebook。涵蓋很強大,可以預覽,比如輸入croxtonplay,就跳出一大批討論了這個作品的書。在網上預覽,省去了在圖書館翻來倒去的時間。技術竅門很快可以摸索到,比如很多頁不能直接瀏覽,但searchinsidethebook就可以瀏覽該頁了。國內圖書館沒有的書,可以通過Googlebook看。一些過了版權期的舊書,可以在Googlebook大大方方地看,下載。力薦JohnCarroll寫的三部《神曲》的書,這套書應該翻譯過來!前兩部都可以下載,第三本也快了(名叫InPatria,扉頁題詞InViaetinPatria)。過去的著名老學者GeorgeSaintsbury,Grandagent,都可以下載了看。還有Wikipedia,每日的必需。國內沒有完全解封,我當年是通過answers.com看的,它包括了wikipedia的資料。現在不曉得怎樣,但一定是有辦法突破的。

  網站廣播。對學英語很有益。BBC的在線廣播基本可以通過flashget等軟件下載(也可在firefox裝flashgot插件)。推薦BBCartsanddrama,戲劇和文學朗讀節目,源源不斷的狄更斯小說(他老人家一年四季沒斷過),各種經典名著。冬天天冷,我就睡覺不起,賴在床上戴耳機聽BBC消遣,那時候聽過Villette,LittleDorrit,納尼亞傳奇,戲劇(莎士比亞,契訶夫,蕭伯納,王爾德哪,還有難得見到的新劇)。這樣,我培養出了對有聲書的深情愛好。朗讀沒有視覺壓迫,緊隨着原書和作者,愉快充實的感覺。聽VoyageOut時想到,Woolf的語言真的非常有味道,念出來才能體會。很多作品都是這樣的,朗誦是語言專業必須訓練的。爽利頓挫的英國英語,聽着真的很幸福啊。英文聽力不好的同學可以堅持慢慢聽,比看美劇受教益。名著就是名著,讓內心豐富。

  校園網的最大便利是BBS和ftp,營造了一個可愛的群體。Ftp註定是校園網的專利,出了校園,就懷念曾經光顧的各種影視站、科教資料點、音樂站、動漫站,比如著名的文藝片陣地rocker.cc。但是校園網是個相對封閉的地方,信息來源受到種種限制。除了動漫綜藝和美劇日劇更新比較快,李敖演講、饅頭事件等熱點傳播得及時,其他資料,更新是比較少的,諸多重複。ftp是分流和共享的好地方,但個人需要的特別資源,還得靠自己尋找。ftp語言站資料很多,但好像大多是教材的掃描和錄音,第二外語的基礎學習。如果有了一定基礎,我推薦德國之音的德語學習Topthema,法國TV5的新聞7JourssurlaPlanete,鍛煉聽力,有文字可參,又是最新發生的有趣味的時事。(現在我推薦意大利電視台RAI的節目RAIclick.他家電視比BBC大方,電視節目都上了網,意大利語版的《戰爭與和平》看得真養眼。RAI還有一個文學節目adaltavoce,有聲書的朗讀。可惜我不再是無事可做的北大研究生了,徹底沒有時間看電視,電影也不敢看。)

  廣播收集的有聲書畢竟有限,當我脫離校園網懷抱之後,就進入了電驢emule的階段。到了電驢,世界就大了,自由了,海闊天空(也慢了)。這個世界多麼平朗開放。當我找到了英音朗誦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簡直涕泗交橫。那麼多沒有想過的寶貝一直在網上,而且源源不斷地在增加。夜以繼日以蝸牛的速度掛電驢,收集狂本性爆發,有聲書越收越多,法語的莫里哀、巴爾扎克、雨果、波德萊爾、蘭波、普魯斯特,德語的聖經、神曲、席勒、黑塞,意大利語的聖經、曼佐尼、卡爾維諾、Svevo……歐洲到底是讀書人多,有聲書極多,不僅本國作品,還有大量翻譯作品(德語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意大利語的司湯達)。有些東西不可思議,竟然有《純粹理性批評》的德文版。太多了,只能視為為退休后陶冶情操做準備。等我老了,退休了,就聽這些玩吧。或者視為為飢荒積糧:一旦失去了語言環境,可以用這些聽力資料保持語言能力。

  電驢的下一步是ipod。網上資料積累多了,但人不是總在電腦前。用電腦的時候,經常是做事寫東西的時候。終於有一天,我開了竅,去買了一個ipod。為什麼下這個決心呢?因為被一位西班牙語系同學震撼到死。一起到外校上《神曲》的課,坐她的車回來,她在車上不放音樂,放意大利童話,無辜地問我:你沒有意見吧?這是個嚴肅的同學,我完全相信她ipod滿載着教育的內容。她意大利文比我好,我無地自容,第二天就到店裡買了一個80G的ipodclassic,從此成了ipod支持者。現在我走路自覺ipod,終於可以少想低俗的事情,給生活增加文化了。(去年我問一名古典系同學,走路的時候腦子裡想什麼,他說,背希臘拉丁詞彙變位。我抓狂地想,真是讀書種子啊。)吉本是英國最偉大的作者之一,走路的時候,坐車的時候,掛耳機聽春秋筆法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經常就笑起來。收的那麼多法語意大利語資料,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在圖書館上自習的時候,對照書,聽《神曲》的朗誦,對理解和記憶是莫大的幫助。在修《約婚夫婦》的課,對照聽過幾次,曼佐尼可比雨果,好久不讀這種偉大的歐洲小說了,驚喜。走在漫天大雪裡,耳邊迴響着意大利文的朗誦,保羅的書信,勸善勸信,優美有力,真給人一種不可阻擋的信心。

  有了ipod之後,我才開始聽podcast,互聯網廣播。原來這麼多教育機構和電台發布了廣播呀。做法是,打開itunes,進入itunesstore,搜索,選擇節目。可以用電腦聽,也可以下載到ipod/mp3里。這裡介紹幾個教育節目,都是教授講課的錄音。CollegedeFrance的文學(法語,非常慢的講解,清晰好懂),AlexandroManzoni(意大利語,全文朗誦,每一章有講解),DivinaCommedia(意大利語,課堂錄音,各章節有講解)。類似的節目相當豐富,意大利人好像特別熱愛podcast,古典文學、神話、薄伽丘、戈爾多尼、十五世紀、十六世紀、十七世紀、一直到二十世紀,都有節目。這和意大利教課風格大概有關係,講座多於討論。我聽這些,也就是練一練耳朵,給自己製造一個語言環境,知識上是用處不大的。除了這些法意文學廣播,還有OxfordmedievalEnglish(中古英語的課堂錄音),藝術史,哲學,政治哲學講座,可以按照各人的興趣聽一聽。新聞節目就更多了,各大媒體電台都有自己的podcast

  人的聲音(書的聲音)是可以聽上癮的,學業的要求可以養成為自己的愛好。我們有幸生在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電子時代,聲音不再是一轉而逝的,而是可以流傳,複製,重播,到世界各個角落。大家知道RobertoBenigni是《美麗人生》的導演和主演,但可能不知道他是傑出的朗誦家,能全文背誦《神曲》。他熱愛但丁,在意大利巡迴演出,背誦《神曲》。Youtube上有他幾個朗誦視頻。我聽過的《神曲》朗誦里,他當之無愧是第一。做夢也想聽遍他的全文。讀詩就要讀出來,甚至背出來。想想過去的莎劇演員背台詞的功力,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傳統。每天朗誦外文,一定幫助。默讀會漏掉東西,而朗讀卻讓你接近文本,接近作者的寫作。真的,就像在體驗自己在寫這篇文章,如何運籌辭章和結構。

  Iftp應該有很多電子詞典。我只能靠電驢。我最近下了一個意意辭典,一個意英辭典,簡直愛不釋手。最強烈推薦OxfordSuperlex,英法、法英、英德、德英、英西、西英,大集成。CNKI翻譯助手這個網頁有意思,可以看看一些奇怪的東西在漢語論文里是怎麼翻譯的。

  最後一個提醒是,電腦和ipod引誘人玩物喪志,拚命積攢、整理、分類自己的文件,所以要剋制。更不必說其他的視聽和聊天的分心了。本科時我沒有電腦,得以面壁用功學習。研究生期間就給電腦廢了,玩物喪志的多,收穫的少。現在有美國同學就住在沒有網絡的房子里,可以在家看書寫作,說Thisisthesecretofproductivity.這是一個良好教訓,要利用網絡,不能依賴於網絡。就是這位同學,去年感恩節的時候,我問他:放假這幾天,你都做了什麼?他悵然說:沒出門,在屋裡待着。ExceptwhenIwasrunning,Iwasjustworking.這就是博士生的日子,running+working=yardlife.

  好了,寫了這些摸索的經歷,不倫不類的經驗教訓談,完成了答覆小朋友的任務。這個關節寫這些東西,自覺太不負責了,後果嚴重。五內俱焚啊,要趕緊回歸yardlife,做一個負責的graduatestudent。祝大家新學期一切順利,多有收穫。有希望就好。



牛人是什麼樣的!!<轉載自新浪混合達人作品> 標籤:經濟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