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雜文>國學之我見

國學之我見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中國的國學就像西方的宗教,中國的【四書】、【五經】就像西方的【聖經】。西方的宗教傳播甚廣,如火如荼,老少婦孺,頂禮膜拜,深入人心,深入骨髓。中國的國學雖非宗教,可也是國人思想上的圭臬,行動上的指南。孔孟之道,至聖至賢;老莊之學,大道深遠。只是到了近代,西學東進,才逐漸式微。國學、國醫、國粹,好則好矣,無奈曲高和寡,參與者甚少。雖然近來有【百家講壇】推波助瀾,搖旗吶喊;孔子學院傳播海外,大有古老的東方哲學要在世界各地紮根開花。可是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國學無人問津的尷尬和落寞,況且更多的人把國學當成炫耀資本的金字招牌,登堂入室、華麗轉身的敲門磚,彷彿一談國學,就身價倍增,博古通今,成聖成賢了。實質上又有多少人深刻的理解和領悟了國學的真諦和精髓。國學要想讓更多的人接受,讓更多的人理解,就要走出象牙塔,就要走進人民大眾,不要死守着象牙塔的方寸之地,更不要瞧不起人民大眾,只有人民大眾接受了國學質樸的思想,並能嫻熟的運用它,國學才會成為中國的普世價值觀。國學要振興,學者就要走出書齋,課堂,不要尋章摘句,皓首窮經,整天在故紙堆里孤芳自賞,自我安慰,自嘆對牛彈琴,知音無幾,其實是固步自封,與人於己無益。國學是枯燥的學問,學國學也是辛苦的差事,絕不是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這雖然是國學博大精深,底蘊深厚之故,是否存在學習方法創新的問題呢?為什麼西方文化可以長驅直入,深入人心。看一看,什麼天主教,基督教,已經滲透進了農村,大有農村包圍城市之勢,甚至鄉村老嫗尚能亨上幾句聖歌,唱上幾句讚美詩;什麼情人節,聖誕節,母親節,父親節,這些洋節日大家過的津津有問,大有要把中國的傳統節日——-什麼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蓋過之勢。而我們賴以驕傲的國學呢?別說是鄉野村夫,販夫走卒,就連富商巨賈,社會精英又有幾人真正的喜歡國學,信奉國學,研究國學。只不過是拿着幾本四書五經放在書櫃里裝點一下門面,說上幾句子曰書雲就顯示自己多麼學識淵博,即便是深入研究,如痴如醉,廢寢忘食,也是食古不化,成為了古人的傳聲筒,無用的兩腳書櫥。國學的振興要深入細緻的研究原著,更要講究研究方法的創新,要與現實社會,自身生活相銜接。讓人民大眾喜聞樂見,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親近。什麼時候就連阡陌縱橫間辛勤耕作的老農也能說上幾句國學,用國學的思想精華指導自己的生活之時,才是國學深入人心,蔚然成風之日。

  大雅大俗,大俗大雅,雅俗共賞。國學大雅,更應大俗。國學是古籍,是經典,不是古董,不是僵死的文字。國學應該是有鮮活生命的哲學,跳躍着活力的文字,親切上口的語言。填鴨式的硬塞強灌是不行的。國學必須走出象牙塔,深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不應該是一小群高級知識分子沙龍中賣弄學問的閑談,附庸風雅的手段。人民大眾不參與進去,何談國學的振興?國學要從娃娃抓起,更應從課堂到社會,從雅室到田間地頭多管齊下。不應該雲山霧罩,應該讓人願意接受,起碼要讓人能懂,不要故作高深莫測,國學的傳播者必須放下聖人的架子,要學傳教士、苦行僧的獻身精神,深入到基層,深入到民眾,更要學習毛澤東的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的國學根底很淺薄,對國學知之甚少,既不會張口之乎,也不會開口者也,況且我又絕非好為人師之人,本不想對國學指指點點、評頭論足,但我非常尊崇國學,孔孟之道,老莊之學,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也期盼着國學早日振興,也期盼着中華文明早日偉大復興。



國學之我見 標籤:幼兒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