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評課之我見
2005年溫家寶總理探望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錢學森向教育界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錢學森之問”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艱深命題,需要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聯合《新安晚報》給教育部長袁貴仁發出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錢學森之問”,回答“錢學森之問”。為此,教育部實施“基礎學科拔劍人才培養實驗計劃”,上海交大成立致遠學院,下設數學班、物理學班、生命科學班、計算機科學四個攻艱班。許多知名高校一度以“珠峰計劃”的代號革新高校教學。
再看世界各國的早教理念:德國--益智開發,從小讓孩子繪製地圖;美國--釋放潛能,讓孩子在遊戲和體驗中學習;加拿大--動手為上,不提前教授寫字和計數;日本--培養獨立人格,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法國--注重氣質,重視藝術教育;中國--“全贏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
中國的幼兒教育深受“精英”毒害,中國的高等教育又為無法培養精英而苦惱,作為幼教到高教的承接環節,小學、初中、高中教育是不是也出了問題呢?(圖片:書包沉重、作業繁多、高考壓力)中國教育制度需要改革,課堂教學同樣需要改革。
一、新課程呼喚新課堂
(一)新課標的突破
為了改變教育現狀,教育部從2001年起推行新一輪課程改革,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實驗稿)》陸續出台,經過十年的實驗、修訂,2012年求各學科的《新課程標準》正式推出,縱觀新的課程標準與原有教學大綱相比有四方面的突破:
1、注重學以致用,強調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並養成習慣;
2、強調用“用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學會科學探究;
3、從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角度,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情感,而不是簡單地歸屬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環境資源、關心科技發展等價值觀的要求。
(二)新課程的增容
教學目標設定關注三維價值取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雙基教學也調整為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
課程標準作為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必將引領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跳出課堂看課堂,着眼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着眼於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儲備知識、能量、正確價值取向的角度展開課堂教學。
(三)新課堂的領航
十年來,課改思潮一浪推一浪,各地的課改實踐與經驗也紛至沓來。
泰興洋思--學校創立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講課時間僅僅幾分鐘,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學的過程,從而有效地實施了素質教育,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學校確立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讓每一位家長滿意”的教育觀念,堅持從初一年級開始,從最後一名差生開始,狠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山東杜郎口教育--杜郎口中學自主創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課堂自主學習的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的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撤掉講台,搬走講桌。增加黑板,提高板面利用次數,預習、展示、反饋成為特色課型。
山西太谷--把課堂細分為六個環節,閱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分層訓練,拓展延伸,環環相扣,輔以合理分組、學案導學、捆綁式評價。導學案由優秀教師精心編寫、大家共享,捆綁式評價將評學生個體到評團隊小組,達到互助學習,共同提高的效果。
山東濰坊--“345優質高效課堂”指的是“三步四環節五課型”,三步指的是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後延伸。四環節指的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有效訓練。五課型指每個學科結合各自的學科特點設計五個基本課型。
除此之外的生本教育、本真教育、民主教育、成功教育也在課改大潮中揚帆。
皇姑區的各所學校也在轟轟烈烈開展課程改革,其中生本教育(郭思樂提出生本教育主張,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教後學,不教而教,以學定教。課堂上教師要不見自我,學生經歷“領受-領悟-提升”三階段。)實驗範圍更廣發,也引發了評價的不同聲音。
究竟哪一個課堂才是中國好課堂呢?反思着、行動着、變革者的都是前行中的好課堂。
(四)新課堂探索路徑
課堂教學改革粗放地分兩類:
1、名師派--調整課程構架。或採用主題式教學整合知識,或創生教材為學生服務,或向深向廣拓展教材,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是藝術化課堂。
2、生本派--學生自主學習。前置學習是基礎,小組合作是必須,質疑展示是亮點,學生想說就說,想寫就寫,教師不見組我,課堂呈現自由熱鬧的場面。
(五)新課堂評價核心
很多時候,聽課者感覺當今的課堂像霧像雨又像風,沒有慧眼則迷惑於表象。其實,在被貼滿標籤的課堂中,形式不是決定優劣的依據,聽課者要從七個關鍵詞的界定撥開雲霧:
氛圍與情境、目標與任務、對話與交流、展講與展示、訓練與指導、歸納與延伸
好課的標準:建構性、生成性、多元性、綜合性
二、新課堂關注新視點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好老師常在而好的教學指導者不不常有。課堂是學校管理者激勵、定向、喚醒教師潛能的必經之路。職業沒有貴賤,但專業有等級之分,如何聽課評課需要教育管理者修鍊。
(一)聽課分類
從執教者的視角,聽課可以分為:推門課(常規課)、教研課(公開課)、展示課(優秀課)等;
從聽者的視角,聽課有參與了解式(綜合了解班級情況、授課進度、班風學風、衛生常規等);專業提升式(教研人員的依據課程標準把脈課堂);科研實驗式(以科研課題為牽引,就實驗點分析徹查,記錄評價方式也以數據為主);特色展示式(依據校本課程、校本教研開展情況進行階段展示);把脈糾錯式(為教師課堂教學會診把脈,發現問題,給出調整意見,制定調整方案)等。
不同的聽課視角,決定了不同的評價方式與評價標準,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不同的課,更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審美評價方案。
(二)聽課準備
1、 通覽單元,細讀教材;
2、 初步預設,心有“腹稿”;
3、 帶着問題,解決問題。
(三)聽課之術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京劇講究唱念做打,相聲講究說學逗唱,各行各業都有獨門功夫,看家本領。作為學校管理者,聽課是我們的主業和專業,講究“聽記思評”。中國語言博大精深,聽,可能是“聽到”、“聽見”、“聽說”,聽課之“聽”,應該是“傾聽”,同樣,“巧記”、“深思”、“妙評”與之相攜相稱。
1、聽課評估指標:
(1)聽--學生參與
問題預設有層次,能兼顧學生差異;
獨學有反饋,對學有落實,群學講效率;
課堂展示機會均等,每一位學生均參與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形成“我們”的“共識”;
實施課堂“團隊”評價,不用“個體”替代“團隊”。
(2)聽--流程落實
學習目標兼顧“三維”,並做到恰當、具體、可測;
自主學習堅持系統學、學系統,不分解學程,不以教代學;
課堂展示任務分配有序,學習內容全覆蓋,投稿展示 有互動,展示形式靈活多樣。提倡人人有展位,每個小組至少要有一個展位;
反饋提升,充分利用課堂展示資源,進行資源比較、點撥、升華。課堂作業兼顧差異,限時當量完成,當堂反饋。
(3)動態生成
及時捕捉、定位課堂學習資源的生成點,並嘗試定向追問。
橫向生成見多元,縱向生成出深刻。
堅持做到一明規律,二知方法,三清結構;
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
充分體現“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板書有用,有效,完整,巧妙。
(4)目標達成
知識目標有回扣有落實;
能力目標有訓練 有提升;
情感目標在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過程中潛移默化自然達成,避免孤立的機械說教;
達標作業小組反饋到個人,班級反饋到小組;
注重拓展創新,溝通課內知識與生活、社會、時代的聯繫。
(5)教師表現
課堂體現出“學生的課”,它相對應的是“教”的課,“教師”的課;
通過看動作、聽聲音、察表情感知學生的學習狀態;
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的作用和基本價值觀體現放手學、策動學、組織學、點撥學、反饋學上。
2、記錄重點突出
記環節,看時間分配是否合理,環節過渡是否流暢,整體思路是否有效;
記問題,教師提問、學生質疑是否通過最佳途徑得到解決,學生評價是否是有效評價;
記亮點,本課的教學秘妙。
記數量,可以通過“座位圖定點”評價法評估學生髮言點位,發言效度,偵查是否面向全體;
3、思考實際深刻
評課者要靜觀師生的雙邊活動
靜,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定-靜-安-慮-得,是認知普遍規律,聽課評課亦應如此。
觀,察言觀色。不僅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語,一顰一笑,更要看到學生“學的起點”、“學的過程”、“學的興趣”“學的效果”。事實上,“學的起點”在評課時是最大的盲點和黑洞。看似學得紮實,學得生動,學得自主,學得愉悅,其實不過是“學的起點”的簡單重複,跟教者的設計和實施並無多大幹系;有時貌似學得沉悶,學得拘謹,學得散漫,學得壓抑,其實也不過是拙劣的“學的起點”的必然產物。評學要慎之又甚,一顆已經成熟和世故的心並不能真正將心比心去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為此依靠實踐的同時要依靠理論學習,幫助我們了解學生的成長規律、學習規律,而不要為了大人眼中的熱鬧讓孩子在課堂“裝作”在學習。
(四)評課之“道”
理性評課--
分析法:為什麼這麼做?
記分法:量化加總評
感性評課--
1、評課就是評自己
人只能看見自己想看見的。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如果無蘭心,難以發現課堂流溢的美;如果無蕙質,也難以對教者的靈光閃現及時捕捉。所評之課不過是觀照自己靈魂的一面鏡子。你在評論課的價值取向時,掂量的其實是自己秉承的課程宗旨;你在評議課的策略時,反觀的其實是自己所擁有的教育智慧;你在評價課的生成效果時,最終檢驗的其實是自己所信奉的質量內涵。
2、評課者得四種心態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認為:評課者有四種心態:一曰:“坐着評”,一曰“站着評”,一曰“跪着評”,一曰“騎着評”。
坐着評,從從容容,坦坦蕩蕩,或讚賞,或稱奇,或意會,或困惑,或質疑,或建議,一切以朋友的心態對待之。
站着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以平等之人格作平等之對話,趣在挑戰,意在超越,一切以對手的心態對待之。
跪着評,頂禮膜拜,俯首帖耳,只知叫好,只知聽從,只知聽從,只知悅納,於是缺點也成了優點,一切以信徒之心對待之。
騎着評,橫刀立馬,針鋒相對,只知叫陣,只知反對,只知瞪眼,無課在其眼前,無人在其心中,一切以敵人的心態對待之。
我們呼喚,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3、評課是為了解決問題
評課有欣賞性評價,批判性評價,建設性評價,在潛入課堂時,我們既要有欣賞的心態,還要有批判的眼光,同時擁有提出建議的智慧。評課需要人文關懷,關注執教者的授課背景、近期經歷和身體狀況,切不可以“情”代評,讓評課只成為“心靈雞湯”;評課需要專業點撥,點撥時亦要因材而動,切不可揠苗助長;評課最需要給予執教者“目標”的指引和“技法”傳授,聽課者在評價的同時,需要從執教者的視點為課堂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4、評課者要擁有虛定之心
虛,謙和,謙讓; 定,有我見,無我執。
只有這樣才能全然敞開,全心投入,平等觀照,自由對話。
每個四十分鐘都是獨一無二的那一個,謙和的心態讓我們享受當下的課堂,用陽光的溫度喚醒執教者應有的職業尊嚴與專業激情。
分享《如夢令》評課(后附)
對於“以人為本”、“自主學習”、“以讀悟讀”等口號不能人云亦云,在具體的授課情境中,我們要為口號、理念找到合理的安置,否者架空的“大話”蒼白而無力。評課可以厚道,更要有忠臣進諫的執着。
今天與大家所分享都是關於聽課、評課我所領悟的“術”與“道 ”還要在具體的課例中分析、評價與建議。
課堂是功利的,那是師生的立身之器;
課堂是科學的,那是師生的思維之劍;
課堂是審美的,那是師生的精神家園;
課堂是精彩的,那是永遠是不可複製的當下!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教學的評價不能一言堂,多聽、多想、多交流、多反思、多借鑒、多學習才能“擦亮慧眼”,燭照“獨識”。
附評課分享:
藕花深處尋易安
--《如夢令》教學有感
一廬一筆一幽琴,一片柔情一寸心。一枕一夢一壺酒,一窗秋月一愁人。
文如利劍筆如矛,才子文弱也英豪。雖非上馬安天下,也獻妙語舞金刀。
作為第三屆全國中小學漢語古詩文課堂教學大賽的評委,有幸聆聽從小學到高中不同風格的課堂呈現。老師們博學雅言,底蘊深厚,學生們浸潤書香,應答如流,在穿越古今的文化交融中,師生都是最大的贏家。小學課堂“讀”占鰲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初中課堂精思深研,詩中悟道,文中參禪;高中課堂,立意高遠,框架宏闊,無限放大文學的邊界。
大賽中有兩位選手執教人教版六年下冊的《如夢令》 ,我們有幸隨李清照一同在溪亭沉醉,盡興而歸 ;李清照也是幸運的,千百年後有無數葉秋鳳與錢衛秋讀她,賞她,贊她。
來自成都的葉金鳳老師的在古詩教學中突出四大環節,即:讀誦吟詠,讀出音韻 之美;品在心間,品出語言之美;感同身受,感知畫面之美;悟入心胸,悟出意境之美。
江蘇靖江錢衛秋老師以誦讀一線串珠,起於字正腔圓、音韻和諧、入情入境 、波瀾起伏、餘味悠長,落實於用敘事六要素對應詞的內容,用情感變化對應誦讀的指導,用詞中的景物描寫,激活想象,用視覺、嗅覺接近那日暮餘暉,藕花荷塘,用心與清照泛舟,與海鳥爭渡。大明湖畔清麗的少女,因酒沉醉,因景沉醉,在短韻疊句中刻畫慌亂地心情,又與作者後期創作《武陵春》互文學習,相較詞人後期索居凄涼的晚景,每當回憶當年,怎能不常記溪亭日暮?
比較而言,錢老師的教學設計,因預設得法,使平靜的溪流添生動,簡婉的詞句增生趣。回到語言的源頭,不難發現錢老師課堂生成更勝一籌。
由一堂精彩的課,到一個唯美的人,由教學之途想開去:
一、從美學角度細讀文本
美學三大抽象定律:存在就是不完美;不完美才有美;距離就是美。
《如夢令》這闕詞中很好地把握了美學原理,因是憶昔詞,詞中的內容與畫面發生在遙遠的過往,不是現實的存在,回憶中不乏夢幻之美。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本是生活中的不完美,在無拘無束的少女時光,不擔心時光飛逝,不考慮三從四德,偶得盡興泛舟,缺憾中不乏率真之美。時間的距離,空間的距離,讓不惑之年的作者每落一字,嘴角依然擁有少女的純情。
二、從畫面角度文本細讀
李清照是文字寫意大師。淺近的三十三個字,將畫面的節奏與韻律,從靜-慢-快,助推到極快,不動聲色而洶湧澎湃。她對顏色的調和也是一等一的高手,日暮乃橙黃色,為暖色,藕花深處綠意濃濃,為冷色,更有晚回舟的“晚”字,既點明時間又牽引出暗夜的深邃 ,是否繁星點點?或明或滅?這是想象的底色。就這樣冷暖交織,明滅相攜,怎樣的色彩也無法描摹當時的靜美。從空間的轉換而言,上有晚霞落日天之遼遠,下有一畝池塘水之無邊,因為一葉小舟的動態視角,藕花深入將遠景聚焦為特寫,爭渡之“爭”,將寬闊與狹窄瞬間轉換,可謂收放自如!
人說清照之詞,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細細品讀,此言不虛!
三、從作者角度文本細讀
兩位教者都以臧克家的評價“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千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開篇,“詞壇女兒花”、“千古奇女子”的評價很恰切,但未免濫俗。李清照,可以是少年聰慧又得父親賞識的才女,可以是有點兒“野性”的北方鄰家女孩,可以是嫁得好夫婿的幸福少婦……我們的閱讀經驗中有許多次與李清照擦肩,能不能還詩人純真,還詩人感性,在詩句中尋找不被社會評價標籤束縛的那一個靈動女子?
她的詞句不為流芳,不為功名,只為偶爾回眸生命中還有火花,只為能與相愛的人分享曾經的心動,這樣淡淡地賞詩有多好,這樣近近地閱讀有多好。
柔柔月光,清照千古亮。漱玉泉潺潺里,誰曾梳妝?
我問春水,春水也遙望,遠去的發香里尋你摸樣。
秋風花黃,夢從不曾涼。你還在墨香里,委婉絕唱!
流水帶走,臨水花照人,且聽風說花落泥香……
聽課評課之我見 標籤: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