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兩件事情久久不能平靜。
上周日,大學要好的同學結婚了。在大學群里聽到這樣的消息后,我給了她電話,真切地聊了好久。第二天晚上我在網上淘了一件結婚的旗袍禮服,讓前去祝賀的同學轉送。禮服送到了,試穿卻小了。
今天中午,意外接到EMS的電話,包裹到后,疑惑了半天,竟然是大學宿舍的同學寄的。不久前她從大連來杭旅行,予意是答謝。
於是,我可以收到成都寄來的明信片,可以收到威海的海鮮,可以收到昆明的化妝品小樣。我就這樣收下了。我也買了珊瑚絨的睡衣給小姨,也給舅舅舅媽寄去了保暖內衣,給表妹買了毛衣。這樣的結果是:我沒有必要亂花錢。
心懷着感恩之心,讓我們更加珍惜彼此,還有那連起你我的情感。不管是同學、親戚還是同事,因為紀念、挂念,因此我們更加飽滿、充實地生活着。
然後,諸如這樣的各種問題出現了:
小姨生病了,我給她買的睡衣,她覺得褲腳沒鬆緊,秋冬會冷。睡衣被媽媽擰了回來,媽媽是否穿了不知道。
舅媽動手術了,舅舅日夜照顧。給她們寄去保暖內衣,他們說:你先把錢攢着,日後你自己要用錢的地方多的是,我們都有,不要記掛我們。
大連的同學網購寄來的包裹,十分意外,結果讓我不可思議這是在感恩還是不希望虧欠。
上學的時候,父母的錢讓我們不自覺地知道要珍惜,沒有隨意花錢的習慣。即使錢花出去了,也覺得是一種必需,不管之後是否後悔。雖然初中會去買點吃的零食,高中會買點複習資料之類,向同學借些錢,然後下個月老媽給的生活費要還上個月借的錢,當月就剩的不多了,偶爾會愧疚自己花錢沒計劃。也學着開始在小本子上記錄“財務狀況”,也不能在密密麻麻的數字和文字中找到真證的心理安慰和理財成效。
今天,終於財務可以自理了。感謝父母十七年來的辛苦資助,我們卻也開始茫然起來。排除對未來自己的規劃和安排,理財成為一個大而空的話題,大的是這並不怎麼如意的收入如何成為理財的基石,空是如何用這僅有的財政給未來一個交代。
隨之而來的,便是這割不斷的情意背後真正的錢的危機。
我給妹妹買套睡衣,這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妹妹能大方地接受,我很欣慰也很踏實,她並沒有心理負擔,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我給老弟買東西或者是給他轉賬,他從來都不應允,我並不踏實。如果他答應了,我會欣慰,他卻並不高興。
再或者就是這樣:小姨要走了,上了摩托車丟了錢在地上,老媽匆忙撿起錢的時候,摩托車開得遠了。同學離開上海時,在上海同學家裡的電腦下悄悄地放了200塊錢。我想給老弟買電腦,被老媽和老弟百般地回絕……
感恩一定要划等號嗎?如今的紀念和感恩是一個複雜的話題,這個偌大的話題裡面包含着金錢的命題。環繞整個圈子,我們的周圍並沒有誰是特別寬裕的,而誰是需要幫助的?哪裡是需要感恩的?又是什麼需要讓彼此更快樂幸福的?在龐大錯綜的人脈關係中,有幾人能澄清?
如果你不願意,我可以依你。如果我不樂意了,你是否可以理解?
如果你能陪我,我們一起很快樂,你之後的包裹是否多餘,讓我們更加為瑣碎而惱?
如果您是長輩,我應該孝敬您,您是否能夠接受?還是我不夠懂您?
如果您是晚輩,我應該照顧您,您是否能夠接受?還是你不夠懂自己?
當人世間的情理開始瀰漫開來的時候,一個在自我世界成長慣了如何應付這些問題?然後我也開始被疑惑:舅舅來看我了,我沒有請舅舅吃頓飯,舅舅反而款待了同事們。同學的禮服收到小了,送禮服的同學很尷尬。表妹在公司的網站上購物,我卻最終沒有替她支付……
不是一個孩子,就要像成人一樣地活着。
同窗之後,就要世俗地對待純真的友誼嗎?
請給我幾把尺子,讓我也做一個有說辭的人,也許您對我的所思能接受。
協商一致。驚喜從來都意外地讓人不能安睡,如果你不是那個陪我到老的人,也請把驚喜留給陪你到老的人。友誼從來都是純凈的,容不得慢點瑕疵,禮尚往來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神話。這裡可以有等號,因為我們更信任和接受清清楚楚的情意過程。
理解然後成全。如果對你的感恩讓你覺得有負擔,我會重新思量,讓彼此都沒有負擔。如果這裡沒有等號,我會儘力和你溝通讓負擔更小。
現實的蟻族。我們都生活在平民窟,能力一定是最真實的分子,請不要肆意做一些超出的事情。這裡也沒有等號,如果一定要相等,誰會是那個心安理得的人?
感恩也要划等號? 標籤: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