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無私也要有畏

無私也要有畏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生在世,其精神世界總應該敬畏一些神聖、不可褻瀆的東西,否則,就可能變得浮躁、庸俗甚至為所欲為。古語云:“官有所畏,業有所成”。領導幹部肩負着組織的重託和人民的期望,廉潔無私是最基本的政治品質,只有無私方能無畏,但做到了無私也不能無畏。領導幹部有“畏”,才不敢為所欲為,濫用職權,才不敢為政不勤、失職瀆職,也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如履薄冰、自警自勵,自覺地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所謂“畏”,不是怕失去自己的官位和權力,而是怕自己一旦行使不好人民賦予的權力,一旦違反了黨紀政紀和國家法律,會給黨的事業和人民群眾利益帶來重大損失,會辜負人民的期望。常懷畏懼之心,體現的是一種責任和義務,顯示的是一種信念和境界,是保持頭腦冷靜的“清醒劑”,是醫治膽大妄為的“良藥”,是促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科學行政、敬業勤政的正確之舉。

  一、畏民心,民主行政

  畏民心者,敬畏民眾也。人民是生產力的主體,是創造歷史的主人,也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民意如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現在有的幹部缺乏正確的群眾觀,自恃不貪不佔就可漠視群眾,說話辦事不怕群眾不滿意,只怕領導不注意,不怕群眾不高興,只怕領導不開心,最終導致幹群關係緊張,貽害黨的事業。我們手中的權力不是自己奮鬥來的,也不是某個人的恩賜,更不是某種資本換來的,而是人民賦予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群眾在我們心裡的份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裡的分量就有多重。領導幹部必須始終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畏民意識,堅持以民為本,民主行政,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一是要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相統一。黨的利益和群眾利益從來都不是矛盾的。領導幹部既是黨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天下活靜在於民樂,天下可畏在於民怨。要真心把群眾當作衣食父母,經常身入基層,心入群眾,時刻傾聽群眾呼聲,觸摸群眾疾苦,體察群眾情緒,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真正上不負黨,下不愧民。二是要把行政目的與行政過程相統一。實踐是個大課堂,人民群眾是這個課堂上最高明的老師。民主行政不僅是在目的上要為人民服務,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上要讓人民參與行政。要建立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制度,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確保以民為本不僅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上,而且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三是要把群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統一。決不能把追求群體利益作為侵害少數群眾合法權益的理由,做出損民、害民的事。

  二、畏法規,依法行政

  法律體現的是人民群眾的整體意志。堅持法律至上,使權力服從於法律,實際上就是堅持人民意志至上,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執政之要在於為民,行政之要在於依法。在法制建設不斷完善的今天,領導幹部光有為民辦事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在現行首長負責制下,權力相對集中,而事務的繁雜性和緊迫性,又要求必須強調效率和較大的自由裁量權,這就容易導致領導幹部習慣於按個人意志辦事。如果“畏法”意識淡薄,採取以權代法、以權壓法的“亂作為”,用違法的手段去實現良好的動機,必然背離好心,辦壞好事,最終給人民、給事業、給自己帶來不可避免的損失。不依法行政,不管願望怎麼良好,都不是為民,而是害民、欺民。一是要正確處理好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關係。依法治國的精要在於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行使公權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好、發展好群眾的私權利。當前,群眾對幹部依法行政的要求很高,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法律政策,群眾甚至比我們研究得透徹,領導幹部絕不可低估老百姓的政策水平和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作為國家權力的行使者,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不以急違法,不以親違法,不以喜違法,不以怒違法,不以行善違法,不以制惡違法,不以多數人叫好違法,不以做好事違法,時刻嚴防自己的行為滑出法律的底線。二是要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與依法行政的關係。加快發展必須依法行政,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促進發展。要推動行政觀念由萬能型向有限型轉變,由直接型向間接型轉變,由命令型向服務型轉變,確保行政職權不越位、行政職能不錯位、行政行為不缺位。三是要處理好用權與監督的關係。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權力濫用。領導幹部廉潔無私也不能漠視監督。要時刻把自己置於群眾,組織、法律等各種監督之下,自警自省,從善如流,決不可對着政策法律干,對着群眾情緒干,對着監督機制干。

  三、畏真理,科學行政

  真理是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敬畏真理是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毛澤東曾經說:“不論做什麼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聯繫,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真理和規律神聖不可侵犯,如果人們否定它、違背它,就會碰得頭破血流,50年代的“大躍進”就是極其深刻的教訓。時下,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一些領導幹部有着想趕上發達地區,使人民生活儘快富裕的良好願望,但也往往急躁冒進、急功近利,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不顧客觀條件,搞不切實際的高指標,搞違背科學的瞎指揮,最終勞民傷財,事與願違,造成嚴重失誤和浪費。發展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辯證統一。領導幹部敢闖敢幹,前提必須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真正樹立起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絕不可因為緊迫而陷入急躁,因為進取而陷入蠻幹。一是要尊重規律。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和運用的,但它不能被人們所改變和創造。真正的成功都不是靠蠻幹取得的。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必須堅持科學精神,講求科學態度,按客觀規律辦事,按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辦事,減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避免走變路。二是要尊重實際。各地各部門各的情況千差萬別,不能拿一個框框去生搬硬套。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善於把上級精神同本地區、本單位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既考慮必要性,又顧及可能性;既儘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真正理出符合實際的工作思路,拿出解決問題有效辦法,從而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要尊重創新。尊重真理和規律與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是有機統一的。只有大膽捨棄不合時宜的舊規矩,才能創立符合實踐發展要求的新理念和新機制,不斷增強把握真理、科學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四、畏責任,敬業勤政

  為官就要為民,幹部就要幹事。當前,有些領導幹部一心只想如何不犯錯誤,如何遠離腐敗,卻“忘了”自己該做的事情,雖廉潔自律卻碌碌無為,雖兩袖清風卻一事無成。無為即是過,平庸就是錯。拿着人民群眾的權力和俸祿,卻不為群眾服務,這種“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不作為”實質上“貪污”了自己為人民服務的職責,是嚴重的瀆職,也是可怕的腐敗。一分權力,十分責任。兩袖清風是幹部自律的準則,有所作為才是幹部的職責和義務。有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最清清白白、立得最直的是石頭雕成的人,但它永遠不會做事情;沙漠一望無垠、一毛不存,但出不來清流碧泉,長不出鮮花甜果”。領導幹部既要乾淨,又要幹事,當貪官被人恨,做“懶官”、“庸官”同樣讓人嗤之以鼻。一是要想幹事,不做“懶官”。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與群眾最大的不同,就是有義務去幹事,有更多的機會幹事,有更大、更好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華,群眾也往往是以幹事創業來評判我們的幹部。每個領導幹部要經常反思,自己究竟“當官做什麼,在位幹什麼,走後留什麼”。那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職責“縮水”行為,必然在一片問責聲中“縮掉”自己。二是要會幹事,不做“昏官”。敬業必先精業,幹事需要本事。領導崗位是黨和人民提供的一個幹事平台,並不說明我們的能力、水平已達到黨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領導者需要的學習的東西太多,需要探索的方面太多,唯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在其位要善謀其政,真正做本職工作的行家裡手,做破解各種難題的頂尖高手。三是要干成事,不做“庸官”。成敗論英雄,實績見真功。“干成事”是幹部德才素質的外在表現,也是衡量領導幹部是否稱職的試金石。一名領導幹部什麼事都沒有干或雖幹了但什麼也沒幹成,任他口號喊得再響,群眾也不會買他的帳。只有善於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實踐和群眾檢驗的政績,才能真正把個人成長植根於人民群眾這片沃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