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優秀隨筆>司馬光,我想對你說……

司馬光,我想對你說……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一部《資治通鑒》,足可以燭照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

  一座巍巍的鳴條崗,卻難以安放絡繹不絕仰慕的目光。

  司馬光,我想對你說……

  “至今涑水一卷書,尚為乾坤立人極”。生在溫公故里,長在溫公故里,流淌的血液里總是把敬重由衷表達。你是一位朝聖者,最終成了一位聖者;你是一名樹碑者,最終成了一座豐碑。喜歡與你一道暢遊史海浪濤,圈點風雲變幻。你“史壇虎步,光輝蔽體”的形象,隨着杏花碑樓的風鈴聲響名貫千年,成為禹都兒女別在胸前的一枚徽章,沉澱在心中的一種情結,掛在嘴上的一種榮耀,更是別人的一種羨慕,抑或嫉妒罷了。

  你是一位勇者,又是一位敏者。少年的你梳着髽鬏,聰慧、機智、可愛。花園裡的一幕也許是偶然,但落水的呼救聲嚇呆了嬉戲的夥伴們。唯有你凜然如成人,高擎石塊,“哐啷”,一聲巨響,水缸碎裂!落水小夥伴得救了!嘩嘩的流水讚美你的大智大勇,千百年的目光都聚焦在你的身上,中華從此有了見義勇為的好榜樣。你敏而好學,深知“天道酬勤”,一截圓木成了你讀書的警枕。夜深人靜正是男兒讀書時。青燈孤影,手捧卷帙,稚嫩的臉龐日益寫下了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自信。中華從此更有了刻苦攻讀的好典範。

  你是一位廉者,又是一位仁者。你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眾人皆以奢靡為榮,你卻獨以儉素為美。“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你語重心長的訓誡豈止是家訓,更是對世俗的痛徹心扉。司馬康為有你這樣的好父親而感動流淚,百姓因有你這樣父母官而幸運。位高權重,卻家徒四壁,只有薄田三頃。妻子病逝,囊中羞澀無以為葬,只好“典地葬妻,置棺理喪”,蒼天為之動容,百姓為之感動,百官為之汗顏……你去世的消息傳開,京城汴梁的老百姓,惋惜潸然,萬人空巷弔唁你。汴梁到夏縣,山路蜿蜒,但一路上淚雨送英靈。百姓苦你如哭親者啊。老百姓留戀的、敬重的是你絕世的人格魅力。那一段段情,那一幕幕史,茫茫中條不會忘記,又怎會忘記?文學大家蘇東坡更是夜寂無眠為你哽咽撰文。杏花碑啊,怎能書盡你在百姓心中的分量。粹德輝煌流涑水,忠清發越秀峨嵋。即便是奸佞挖棺碎碑,也阻擋不住那杏花夭夭綻放芬芳。正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你是一位智者,又是一位隱者。歷涉天下、臨危受命、作史志意。19年啊,洛陽城裡,這條路的孤單,只踏得上你踽踽獨行的腳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通鑒》是你內在生命的轉化,所以《通鑒》的開始,就是你的遁世的開始;“鑒於往事,有資治道”,君王的聖旨讓你曾經的抱負、衝勁、豪情、傲骨……都被不堪回首的沉痛埋入了翰墨之中,卻為筆下流動的生命增色了撼動人心的風神丰采。你的直言,挽救不了一時一人的朝廷;而你的直筆,卻能翻動累世千秋之不平。你不再執着於一時的名節,轉為治萬世之大業;不苦當世無知己,但求來世有知音。是你的不幸卻是我們的大幸,當在現世無法邂逅知己,你便惟有垂書後世尋覓,於是我們都渴想成為你心中的知己。你在人情冷暖、泰山鴻毛的通明洞悉中,以古今天下為己任,以時間為“綱”,以事件為“目”,綱舉則目張,時索則事敘,洋洋洒洒300百萬,將那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揭穿:“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部《通鑒》寫盡了名利場中的形形色色,將那金鑾殿上的一尊尊龍顏警醒。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通鑒》流傳下來了,而你,也就無須再流轉於紅塵俗世間,積勞而逝,魂歸故里,淡然欣賞鳴條崗上那“花滿一川紅蕊亂,渠環千頃翠波分”的詩情畫意了。你是一位政者,又是一位君子。北宋的那場風生水起的辯爭,已經謝幕在大江東去的濤聲里。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在歷史面前,唯滄海一粟,瞬間吞沒。你是學富五車的史學巨擘,他是意氣風發的改革先鋒。君子坦蕩蕩,爭吵又何如?自始至終都以國家民族的社稷為重,爭的時候是君子,爭完了還是一個大寫的“人”字。世人敬仰的君子之斗而已。只要心胸足夠寬廣,海納百川,念及蒼生,你便站在了高山之巔。君子和而不同也。“司馬君實,君子人也!”介甫如是語。一個令政敵都嘆為君子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小人!心若無他,夫復何求?不過是仕途不順而已,不過是前途無望而已,不過是潦倒失意而已,不過是孑然一身而已。面對如日中天的介甫,你不以人喜,不以己悲,不為無謂的堅持陷入深重的沼澤,選擇了退讓與迴避。河洛一隅,羸弱的脊樑,擎起如椽的巨筆,揮灑在《通鑒》的字裡行間。保守派也罷,改革派也罷,都是人格的楷模,皆是對民族、對國家滿腔赤誠。儘管是水火不容的政敵,可是你們“敵”的是政見,而不是人格和才華,難道不讓人長時間地感動和緬懷甚至效仿!這一切,非是君子,非是極其正直無私之人,誰又能夠成為歷史的護冕者呢?

  司馬光,我渴望有一天見到你,渴望與你有一次跨越千年的暢談。談你砸缸的勇敢,談你警枕的神奇,談你《訓儉示康》的意義,談你為了《通鑒》忍辱負重,談你為了百姓的仁義情懷……或許我在夢中能見到你。你從歷史的雲煙中走來,“黃面霜髭細瘦身,從來未識漫相親。居然不肯市朝住,骨相天生林野人。”你告訴我,你在尋找一種氣息,一種歷經萬古也不會也不會失去芳香的氣息。“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你說你不忍讓《通鑒》夭折,不願讓歷史凝滯。要對先人負責,要對蒼生負責,要對人生負責,要對歷史負責。你與《通鑒》的情緣,終於是你找到了通往人生至境的力量;你與歷史的牽手,自然而然的泌出了霜籠月罩的氣韻。這是怎樣的一顆灼灼之心啊!於是《通鑒》成就了一種偉大,你成就了一種偉大。

  司馬光,我分明看到了你:你就在鳴條崗上,縱觀華夏大地滄海桑田,你應該看到有多少華夏兒女受到你那錚錚如銅鼓般話語的鼓舞,你更應該感受到有多少炎黃子孫和你心靈的息息相通。正在感受你芬芳的氣息,親歷你不朽的英魂,吸取你無盡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