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遊記隨筆>我在美國進教堂

我在美國進教堂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在國內從來沒有進過教堂,但聽說過中國教堂的寥寥。在美國,宗教信仰為上。來一趟不容易,所以為了感受一下,就應朋友的邀請,一起去了教堂,那感覺真的與眾不同。平時,我只在一個小的教堂里,免費且一對一的學英語,不曾打聽和親身體驗教堂的活動,所以,了解不多,深入講解——不能。說不出深刻的,講一講我去過的那個小鎮大教堂的過程。

  教堂生活是美國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是教徒們神往的聖殿,敬拜上帝,與上帝交流,是他們的唯一精神寄託和信仰。在這裡明顯的能夠感覺到------我驚異他們的那份極度的虔誠!

  教堂在美國,隨時都可以進入你的眼帘,教堂建築各具風格,千姿百態,無論規模大小,莊嚴的散布在美國國土的每個角落,隔個10米二十米的看到教堂,一點也不奇怪。那醒目的建築,張揚着建築的藝術和教堂自身的吸引力。

  隨伴旅行,我進的第一個教堂是:美國的西點軍校--也是西點的教堂--作為旅遊的一個景點,美國讓人們認識它,崇拜它。西點軍校的專用教堂的聖壇上方,寫着學校的校訓:“Duty(責任),Honor(榮譽),County(國家)”,可見教堂是有它的宗旨的;第一排的座位上是歷任校長的親筆簽名,這個軍校是美國將軍的搖籃,很多出名的將軍比如巴頓,艾森豪威爾等都在這個學校畢業。

  記得我們公司給每個員工發了一本書《沒有任何借口》,那時候第一次知道西點軍校。“沒有任何借口”是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新生的第一個理念。其核心是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可是如果在中國,我想要這個理念真正的為國家服務,是不是沒有思想基礎?

  美國有專門的教會學校,(每一個教堂就是一個教會組織,我個人理解),就是不靠政府和納稅人的錢,純粹以教會的力量來辦學。所有的教會學校校園內都設有教堂,教堂成為學校集會的重要場所。學校的重大活動如畢業典禮都是在教堂舉行,以示神聖和莊重。

  美國的每個地方,都有專門的大型教會商場--專賣信徒的一切用品,飾品,供品,禮品,貢品,食品......

  寫到這裡,我的感想是——教堂,在它存在的地方,就代表着它的精神,展現着它的昭示,沉澱着它的莊嚴,散發著它的魅力。無數美國人,每周日都來到他們敬仰的地方,每一周日都來洗禮自己的靈魂。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我,住在達拉斯附近的阿靈頓小鎮。一年時間裡也只參加了一次——僅一個“做禮拜”的全過程,是在阿靈頓無數個教堂中的一個,名字不好記,就在我的住所附近。這個可能是檔次比較高的一個,走進來,便是我在美國進教堂的經歷了。

  周日上午十點,我走進了美國教堂。停車場非常大,圍繞教堂,可以停靠近千輛車。教堂門口有去停車場的專用巴士,其實最遠的停車距離,也不過兩三百米。我們第一次去,不敢乘坐,怕被拉往其它地方,回不來,又不敢問,因為說了也聽不懂。知道以後,同伴說,這是美國人的“拽”。我第一次覺得尷尬。

  這個教堂建造的非常美,面積比我們長安街上的國家大劇院還要大,內部結構接近,每一個廳都發揮着它的特有功能。

  進入教堂的大廳,淡綠色的地毯,乾淨的像剛鋪上的。大廳里每個角落都有沙發,面前的茶几上都有一本聖經,供落座的人隨時瀏覽。你可以不去教室,可以坐在這裡隨意,可以坐在這裡輕輕聊天。我坐在這裡心情很舒服。

  大廳里有免費的咖啡,點心,來的早的人或是活動休息的間隙里,人們圍在這裡,一邊喝,一邊交流,交流的聲音不大,不足以影響到他人。我不好意思去吃免費的點心。

  教堂里有免費的孩子寄託室。根據年齡段不同,分室和分空間照看和帶着玩耍(有孩子玩耍娛樂的場所)。同伴的孩子八個月大,是有專人照看的。照看孩子的人都是自願者,最大年紀的已經80歲,在教堂圖書室服務。細心周到的讓我吃驚。

  託管好孩子,我們在教堂的大廳里看來往進入的人。走進教堂的人們,衣着莊重,也有一家人的,西裝革履,淡妝相宜,相互牽手進來,像是參加什麼大典,足以看到做禮拜在美國人心中的神聖。

  我們被領到40歲的活動室,分年齡段分室活動。熱情的介紹,言語不通,只有微笑和溫和點頭,很誠懇,感覺到熱情的過分。小組活動是有一對夫婦主持,每個人都講話,後來知道是訴說心事,有求幫助的,(像咱們單位開職代會的小組討論),主持都會說上幾句,然後是讀經,大家認真(那叫虔誠)的樣子,我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打破了那肅穆的氣氛。有人說像中國人開居委會,我覺得這境界和內容都不可同論。

  一個小時各個小組活動結束,十一點各個小組的人都來到了主會場,一個像演唱廳的大堂,可以容納兩千人。從小活動室出來,那天剛好碰上了“洗禮”儀式,就在大廳正中央的一方水池裡舉行。入教的人即正式成為基督徒的人要行完這個儀式,就是信徒了。教堂每個角落裡的屏幕上都能看到洗禮的過程。

  主大堂的設施很現代。舞台上三個方向有三個大屏幕,同步播放着洗禮的儀式:受洗的人穿着白袍和牧師一起站在水池中央,今天受洗的是個八歲的小女孩,她先講幾句話(我覺得像我們的入黨宣誓),然後手捏鼻子,牧師托着她的身軀,浸入水裡,一瞬即起,洗禮完成。幾分鐘的時間。從即刻起,你就和上帝有關係了。

  周日禮拜開始必有唱聖歌,且領唱歌手是實力派,那嗓音比我們的歌唱家不差。前不久已故的美國一代歌后惠特尼.休斯頓,就是11歲從台上領唱聖歌開始,脫穎而出的。

  這個大堂活力四射,台上的樂隊很活躍,今天的聖歌旋律很撩人,很動感,電子聲樂激情振奮,時而抒情緩慢,台下的人舉手搖擺着,含着熱淚,全場合唱着,其氣氛如搖滾音樂會般激動人心,又像開弔唁(就是耶穌)般的靜穆。我很喜歡。

  唱完了,牧師講經演講。能看出每個牧師都很有表演才能,他講的都是聖經中的某個章節故事來引申於現實,沒有說教,有時哄堂大笑,有時低頭流淚,台上台下都很投入,沒有一個人走動和出入。比我們單位開職代會那個亂鬨哄強多了。

  祈禱時,那分虔誠是我們一般的不能理解。禱告不要華麗語言,只需虔誠和真心,不怨天尤人,要自涮靈魂,彷彿思想反思。我祈禱:“主呀,我一定堅持個人修養,你庇佑我的家”。我同伴說:難易想象的虔誠。

  祈禱后,拿出座位背後的紙和筆(每個座位后都有),寫出你的煩惱,然後撕成碎片,拋向空中,寓意把煩惱拋掉,整個大廳瞬間如雪花飛降;然後再寫上你的願望和要求,放入給你準備好的信封,等待着主的幫助,寫上你的郵箱,有期待就會有希望。一周內你會收到回信。我們的同學就有教會幫助的,比如找工作,生活諮詢,結交朋友等,什麼都可以辦得到。

  我去的那天,剛好是教會髮結算單的日子。就是教堂每周都有一個一周活動安排告示,這次的活動單子上有教堂的收入、支出、賬目結算單,向大家公布。我--真的好驚奇!國內好像是不可能的。

  兩個小時的活動結束,人們彷彿吸了氧氣般精神,臉上帶着微笑。。。。。離開,踏上愉快生活的另一天。我也如此。

  教堂風格各異。復活節的那天我去了另一個小教堂,還管飯,台上點着三根蠟燭——第一次知道,它象徵三位一體——聖經書和十字架。復活節就是紀念耶穌復活的日子。

  毛主席說:對外國的文化進行拿來主義,吸取精華,去除糟粕。我覺得是。

  2012.5.1阿靈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