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逃離后的出路
——讀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短篇小說《逃離》
楊廣虎
長久以來,精緻的短篇小說幾乎被人忘記,動不動就是鴻篇巨製、重磅推出的長篇小說、電影、電視劇在人們的生活中大放其光。82歲的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A liceM unro)獲得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短短數語,說明了一切。
文章不在於長短,好比石頭不在大小,大的可以成為一座巍峨的山,小的玉石、鑽石價值連城。我認為,文學體裁的選擇在於作者的喜愛和擅長,小說的長短在於作者思想表達精準的需要,真正的作品,歷史作證,靠實力讓人信服,沒有孰輕孰重,重在回歸文學、體現藝術的本質精神,無需為了長篇去兌水成“注水肉”,也不必為了短篇去壓榨成“廋肉精”。默默無聞的愛麗絲·門羅靠着自己敏銳地對日常生活的判斷,對女性內心世界的挖掘,表面看似沉靜如水,其實內里有着海嘯一樣的激情,席捲而來。
大家都熟悉“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莫泊桑、契科夫、歐.亨利 ,對門羅有些陌生,這是我們時代的悲哀,也是對一個作家固守文學理想的考驗。《逃離》這部短篇小說我看了幾遍,今天又仔細的讀了一遍,散文化筆觸,質樸、凝練,讓人讀着非常優美,回味無窮。
門羅,1931年生於安大略省溫格姆鎮,小說的主要內容則是鄉村普通女性隱含悲劇命運的平凡生活,在《逃離》中可以看到。《逃離》的女主角卡拉和丈夫克拉克生活在安大略省的一個偏遠鄉鎮,靠經營跑馬場為生。他們的生意慘淡,僅夠勉強糊口。卡拉有時幫助鄰居賈米森太太西爾維亞料理家務以補貼家用。卡拉的一生有兩次逃離:第一次是逃離父母家,與克拉克私奔。她那個時候是個未諳世事的少女,對克拉克的愛情給予了她勇氣,使得她對未來充滿希望,毫無畏懼。她驕傲的向母親宣告:“我想要過一種真實的生活,我並不指望你們能了解。” 然而這次逃離並沒有帶給她理想的生活,而是使她陷入更深的生活困境和丈夫的冷暴力和威脅。當丈夫克拉克從報紙上得知賈米森先生是位著名詩人,曾得過一筆豐厚的獎金,就開始逼迫卡拉去勒索西爾維亞。克拉克認為可以用來勒索的把柄是賈米森先生去世之前,在他們家幫傭的卡拉曾經受到過賈米森先生的性騷擾。卡拉不願意做這種事,於是卡拉再次逃離,一方面是想擺脫克拉克逼迫她敲詐賈米森太太西爾維亞的困境,擺脫她和克拉克不幸福的婚姻生活重獲自由,另一方面,潛意識裡卡拉知道西爾維亞的期望是看到她逃離克拉克,她想要迎合西爾維亞的期望。然而卡拉最終沒有完成她的第二次逃離,喪失了逃離的勇氣,中途下車,又回到克拉克身邊。對未知的恐懼消除了她從西爾維亞那裡獲得的勇氣,誰知道等待她的會不會又是另一個困境和另一次逃離?卡拉無力承擔自由的代價,她又回到了克拉克身邊。神靈般不斷出現的小白羊弗洛拉消失的真相成了一個她想要面對而又不敢面對的一個永遠的誘惑。
這是《逃離》這部短篇小說的主要內容。
我覺得,門羅善於從女性的視角自然地進行深層的剖析,平淡中蘊藏着複雜的寫作技巧,一明一暗,一主一輔,重在人物內心,不在特意的情節加工,卡拉在做着逃離,弔詭的弗洛拉宛如“快閃”,僵化生活里的一道閃電,“草叢裡骯髒、細小的骨頭”帶有某種暗喻。卡拉在慾望的引誘下,兩次逃離,又回歸或者說無法的逃離,給這樣輪迴的常態日子賦予文學藝術的深層處理,不經意之間,觸及了我們的靈魂深處。卡拉是很普通的平凡女人,具有普世價值,她不是司湯達《紅與黑》中德萊納夫人,也不是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她們是出身上層的貴婦人,最終對愛情絕望。卡拉希望愛情來到,不顧死活,跟隨丈夫出逃;但又厭惡繁瑣、沒有激情的婚姻,作者出逃的準備。這種正常人的內心,讓她隨時不安。面對愛情、婚姻、家庭、友情等,卡拉選擇逃離,反反覆復,糾結矛盾;毫無生氣的生活,時時讓她無所適從,兩難選擇,有叛逆,也有順從,成長的陣痛,內心的隱忍,最終他又回歸,“抵擋着那樣做的誘惑”。
無數中外作家給我們的文學殿堂塑造了許多女性的形象,夏綠蒂·勃朗特《簡·愛》女主人公簡·愛是一個追求平等與自主的知識女性形象,《飄》中的“斯嘉麗”的獨立堅強,《傲慢與偏見》里的“伊麗莎白”有獨立的思想與自信,《朗讀者》中的“漢娜”有超強烈的自尊等等。莫言筆下“我奶奶”苦難中的原始激情和靈魂解放,鐵凝筆下嚮往城市的“香雪”;還有擅長寫上海弄堂里雖過着普通日子卻驕傲、優雅的水一樣永帶着感傷和懷舊情調的傳統型女性的王安憶;還有靜靜地敘述愛情溫暖、婚姻溫暖、生活溫暖世俗女性的遲子建,還有路遙、嚴歌苓、安妮寶貝、余華、蘇童等等大量作家,都在其中的作品里塑造了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
“我想讓讀者感受到的驚人之處,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發生的方式。稍長的短篇小說對我最為合適。”門羅曾這樣表示。《逃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現實的殘酷、瑣碎的生活、中年的危機、人性的陰暗都在她陰鬱而又冷靜地筆下做了濃縮、很有節制的敘述。
其實,世界是大同的,藝術是相通的。門羅的小說,還讓我回憶起婚姻、生命中已經遺忘、疏忽或者褪色的事情,不斷自省,倍加珍惜。
2014年8月31日夜於長安
備註:應《大地文學》之邀而寫。
來自楊廣虎個人新浪博客
愛麗絲·門羅簡介
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1931.07.10~),加拿大女作家,被稱為"加拿大的契科夫"。她出生於加拿大加拿大渥太華,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個城市度過,少女時代即開始寫小說。門羅以短篇小說見長,1968年,門羅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舞》(Dance of theHappy Shades),並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其代表作有《好蔭涼之舞》和《逃離》。截至2013年10月,她共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門羅多次獲獎,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總督獎,兩次吉勒獎,以及英聯邦作家獎、歐亨利獎、筆會馬拉穆德獎和美國全國書評人獎等。2009年獲得第三屆布克國際獎。2013年10月10日,艾麗絲·芒羅獲得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給出的頒獎詞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愛麗絲·門羅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的第13位女性。 1931年出生於加拿大。長期居住於荒僻寧靜之地,逐漸形成以城郊小鎮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為主題的寫作風格。故事背景大多為鄉間小鎮及其鄰里,故事人物和現實中人並無二致,亦經歷出生與死亡、結婚與離異。但泥土芳香的文字背後,卻是對成長疼痛與生老病死等嚴肅話題濃墨重彩的描寫。細膩優雅、不施鉛華的文字和簡潔精緻、寬廣厚重的情節,常常給人"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莫大震撼。
回歸:逃離后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