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感想隨筆>記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有感——諾獎與推拿

記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有感——諾獎與推拿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記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有感——諾獎與推拿

  胖博 蔣詩超博士

  獲獎了!獲諾貝爾獎了!!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這是全世界多少科研工作者夢寐以求獲得的榮譽,今天終於降臨中國。獲取這份最高榮譽是來自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

  很多中醫腦殘粉開始宣告中醫的勝利,許多中醫高級黑開始準備各種材料繼續黑。任何關於中醫的話題,隨時可以引爆一場社會大討論,過去有之,現在有之,將來有之。作為一位中醫藥的科研工作者,對於這次獲獎心情很複雜。

  在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屠呦呦獲獎,是否是對中藥的一次獎勵?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本次獲獎是為了表彰她在受到中藥的啟發下對一種藥物的尋找過程。這樣的回答並不出人意料,諾獎關注的是發現真理的過程以及發現真理帶給世界的變化。至於發現者的靈感來源,雖然非常重要,但不是諾獎的獎勵範圍。換句話說,青蒿素是經得起歷史驗證的科學發現,但是作為其靈感來源的中醫藥不是,至少目前還不是。

  中醫藥非議多,搞中醫藥研究更不受人待見,而且這種不屑不僅來自外部,有時常常來自內部的同行之間。為什麼做動物實驗?為什麼要做細胞?為什麼要發SCI 這個研究和臨床有什麼關係?參加各種科研評審會,面對專家各種不着邊際的提問,只能用"呵呵"來表達這種無奈的心情。中醫藥研究,大半個世紀毀譽參半。從開始推進中西醫結合以來,無論是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相關科研工作者,以飽滿的熱情開展大量的研究。但遺憾的是,大多數的研究最終都束之高閣,與世人隔絕。很多科研都變成一種任務,一種晉陞職稱必要條件,這其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其中有一個非常基礎但又非常重要的問題沒想明白:為什麼做科研?

  研究是為了發現真理

  正如《研究是一門藝術》一書序言中寫道:"這個世界需要好的研究者,特別是在這個信息日益泛濫但真理更加難求的年代。"過去是信息一條難求,現在是應有盡有,即便你不想知道,信息也會通過各種途徑強行侵入大腦信息庫中。信息世界里充斥着關於中醫藥的各種神奇驗方和秘法,相信不用多久就會有很多相關信息藉助這次諾獎大做文章。在這個垃圾信息橫行的世界里,科學研究是破除迷霧的一把利劍。科研的目的在於發現真理,通過真理的發現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因此,科研不能是片面的,不能是急躁的,更不能是功利的。小心謹慎的研究和清晰明了的報道的異常辛苦的工作,無論在科研設計之初多麼周全,但是研究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各種彎曲的道路,甚至會有一些無法預期的轉折或是原地打轉止步不前。這也正是科研的魅力之所在,如同在營救美麗公主的道路上鋪滿了荊棘,才會讓最終救出公主的一幕充滿勝利的歡欣。

  推拿的靈感

  那推拿有沒有可能為獲得諾貝爾獎提供靈感呢?答案是肯定的。推拿作為一種用手產生物理機械刺激皮膚肌肉骨骼進而引發機體相應變化的物理療法。"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這種手摸心會的特殊感受,是其他任何一個臨床療法都所不具備和體會的。尤其至明清以後,對於小兒推拿積累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同與成人的診療思路,特定刺激穴位,頻率和方向,大量臨床經驗的積累,這些要素中都可能蘊藏着一些"驚天秘密"等待有心人的挖掘。從事推拿研究不僅只是為了驗證推拿療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同時也應該站在一個豐富自然科學大廈的視角,從歷史積累的臨床經驗中去分析有價值的現象,通過現代科學的手段去揭示背後蘊含的真理,從而發現可以被驗證的科學真理。

  不知足而常樂

  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眺望遠方,我們腳下已有無數前輩的厚實的臂膀。將我們平素一直低下關注病患的頭顱抬起,前方將是一片光明和希望。最後,用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接受採訪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我們不去攀比個人待遇的高低,因為每個人都已經豐衣足食,我們應該去攀比科學貢獻的大小,在生活上知足常樂,在科學研究上不知足而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