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歲月隨筆>我看春晚廿九年

我看春晚廿九年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李文旺

  1983年,中央電視台第一屆春晚演出,那時候,我還住在農村,三叔家剛買了一台電視機,那可是我們村裡的第一部電視機。三叔的電視機早不買晚不買,好像是專門為1983年的春節晚會買的。

  我記得,那台電視機還要在庭院里裝一個接收器。除夕那天晚上,三叔家裡可熱鬧了,滿滿登登地坐滿了來看電視的人。看着很多雪花點的電視熒屏,我們都為能不能看上春晚捏了一把汗。我的兩個堂弟輪番在院子里擺弄那個接收器下的竹竿,直到三叔喊好為止。第一次春節晚會給人十分新鮮的感覺,那是後來的春晚所無法比擬的,因為所有觀眾都覺得,第一次看春晚正如新婚夫婦,第一次總是甜蜜的甚至是神秘的。

  第一次春晚由侯寶林大師、袁世海、王昆等任藝術顧問,由馬季、姜昆等四個人任現場主持,那時候最火的節目除了李谷一的歌曲就是相聲類節目,那一年李谷一單獨唱了七支歌。那時候,人們還沒太聽過小品一說,斯琴高娃和嚴順開合演得雖然很好笑,但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小品。第二年,1984年的春節晚會,有了小品,那是由陳佩斯和朱時茂合演的小品《吃麵條》,讓大家樂得直揉肚子。雖然小品有了一席之地,可是從數量上來說,相聲還佔絕對優勢。

  到了1990年,春節晚會有了趙本山的加盟,後來,我們編了個順口溜:“春晚有了趙本山,男女老少都樂翻,春晚有了宋丹丹,笑掉下巴腳扎癱,春晚有了高秀敏,開心快樂不用尋。”慢慢地,小品的地位超過相聲了。春晚的藝術形式也越來越多了,舞蹈、雜技、魔術等等讓觀眾大飽眼福。

  後來,侯寶林、袁世海、譚延壽等老前輩慢慢退出了春晚的演出,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後來的許多演員如牛群、馮鞏、洛桑、宋祖英等等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黃宏、范偉、潘長江的小品慢慢也佔了一席之地了,春晚其實每年都有每一年的特點。至於近年來少數觀眾說春晚一年不如一年,這完全是不顧事實說話的,也許是因為人們的錯覺,由於時代的發展,現在可看的節目比二十多年前不知道要豐富多少了,所以,大家對於春晚不再是別無選擇的境界,就像是常常吃大魚大肉的人,已經對於美味佳肴失去了興趣了,這絕不是美味佳肴本身的原因。

  二十九年了,沒有一年的春節晚會我不是認真觀看,更別說是拉下來。不管時代怎麼發展,我還是十分看好春節晚會。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春晚很美,不光是它的歷史性,更因為它時間的特殊性,因為那個神聖的時刻是別的節目永遠無法替代的。

  用一句時髦詞兒說一句,春節晚會,我挺你。



我看春晚廿九年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