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生活隨筆>慾望這東西

慾望這東西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農民需要土地,需要種子,需要化肥。他們天天在地里勞作,這樣他們就能種出糧食,餵飽自己一家人。這樣得出結論:農民需要糧食。在中國,農民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種糧大戶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農民種出來的糧食只夠自己一家人吃。我們人均耕地面積少;在南方,農村的田地大多在山坡上、田壠里,不能機械化種田。這些都限制了種糧大戶的產生。而誰都知道,一戶人家,如果只靠在田壠里種點糧食,是遠遠不夠家庭一年的開銷的。小戶人家種糧食是虧本的,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種糧食不一定是農民的需要!他們種出來的糧食餵飽自己是很容易的。但事實是他們種出的糧食不但要餵飽自己還要餵飽城裡人的肚子。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能餵飽城裡人的農民,自己要實現“養家糊口”卻成了難事。“農民需要種糧食”早以成了過去。現實是“需要農民種糧食”。農民到底需要什麼?需要種糧食嗎?不是的,他們需要賺錢養家糊口!什麼東西能“養家糊口”農民就需要什麼。

  教師需要學校,需要講台,需要學生。他們辛勤的耕耘的講台上,人民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國家就有希望。教師在給他人希望的同時,也有自己的希望;在滿足他人需要的同時,也有自己的需要。我自己是一名山區教師,我就談談我自己的需要(不具代表性):我需要學生、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尊重。學生是尊重老師的,這點,做老師的都有同感,如果你的學生不尊重老師,那隻能說明你們的尊重教育沒做到位。尊重教育的缺失才會導致學生“目無尊長”。鄧小平說:“不但學生要尊敬老師,整個社會都應當尊敬老師。”這幾年,“三農”政策的實施,農民的收入遠遠高於農村教師。物質文明豐收了,但精神文明沒跟上,腰包硬了,腰乾子自然也硬了。在農村有錢就是大爺。以前他們很羨慕教師這職業,收入相對較高,不辛苦。現在他們勞動一天的收入是一百元,而教師的收入只有四十幾元,他們當然不把教師放在眼裡:當年讀師範浪費不少錢,浪費大好青春,現在收入還不如我。吳志翔在《為教師聲辯》一書中說:“一個對教師缺乏起碼尊重甚至以褻瀆教師為樂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社會越來越重視教育,這點大家都有同感,但教師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教育工作者應該都有這種體會。教師需要什麼?教師需要一個好的教育環境,需要一定的社會地位,需要一般的工作待遇。

  商人需要資金,需要貨源,需要市場。只要運作得當,商人都能賺到屬於或不屬於自己的那份錢。其實如果只有上面三個條件,商人就想賺到什麼錢,那是很困難的事。中國鰻魚業老大徐龍集團董事長徐其明先生在做電視節目時談到他早年做販魚生意時的一件事:他販魚賣是能賺到一些錢,但魚霸壟斷了魚市,想收到剛上岸的魚很難,哪怕你的收購價比別人高。這就說明,商人做生意,還需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商人還需要誠信,商人與商人之間的誠信。誠信是做人之本,生意人更是如此。但我們不是經常說:人啊,有時會失去自己的本色。也就是說不講誠信的人也大有人在。做生意的商人沒有幾個經得起幾次騙。

  工人需要僱主,需要工地,需要工具。只要他們不顧惜力氣,就能掙到一碗飯吃。工人也需要健康,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的醫療保障基本上不能夠解決可能發生的健康消費,生不起病已經成為工人的普遍問題。工人還需要勞動保障,失去國家職工身份的工人階級,因身體不適,是沒有人會給他們生活保障的。資本家追求的是利潤,利潤決定了工人的勞動權利。沒有利潤或者失去足夠利潤的時候,工人失去工作的事不是很正常嗎?工人還需要解決養老問題,老一輩的國家職工有退休金,而現在的工人看不到任何養老的希望,最終他們還是像農民一樣,把自己的養老問題寄希望於自己的子女身上。在工人階級中,少數人是得到保障暫時解決了問題的。比如某些效益特別好的企業職工,像電力、煙草、通訊等國家壟斷企業的職工。但是這不是大多數,不是普遍現象。

  、、、、、、

  需要、需要,為什麼我們的需要總是那麼多。要通過什麼途徑才能實現我們的需要呢?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