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亂彈八卦>文化的尷尬

文化的尷尬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文化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夏磊的文章里,大學生見網友,迷路了馬路上哭,顯見文化很無能。北京飛大連的飛機上,兩女子用中日英法四國語言對罵,凸現文化也低俗。無能否?低俗否?暫不妄下定論。韓寒少年出道,著作等身,其粉絲鋪天蓋地,李敖撂下一句駭人的話,韓寒沒文化。

  拋開個人見解,可想文化很高深。如今,不識字的人是沒有了,中國算是一個文化大國。但,文化大國不等於文化強國。光識得字、讀得報,滾瓜爛熟幾首詩,是文而不“化”。既然不“化”,倘使牢記一些條條框框,依着葫蘆畫瓢,觸不到靈魂深處弄出一些東西來,不過死文、偽文、濫文,污染這片凈土,算不得什麼。大凡一個文化人,哪怕通訊、報道、應景的八股,你得做的有模有樣,讓讀者有回味、思考的餘地。不過呢,倘一味拿作知識賣弄、才藝作秀,太較真箇人得失,又令人嗤之以鼻。文化文化,應“化”作智慧的想象、真實的才能、社會的凈化劑、文明的延續。讓人見了樹木又見森林,卻又升華自己,這才是它的作用。

  當下,文化與經濟魚和熊掌,顧彼失此。古人捆着肚子做文章,今人卻是三條褲子破兩條,囊中羞澀。北大教授王小波辭去工作專註寫作,臨死一貧如洗,叫人寒心。惺惺相惜,一番吶喊,雖得到關注,斯人卻遠去,文章給予再高的評價也是亡羊補牢。詩人海子的情況更糟,果腹的速食麵只能望櫥興嘆。飯錢用了背詩來做抵,大方的飯館老闆只得腆着肚子一笑:詩我不懂,詩人的飯我可以管幾頓。如此看來,文化人肚子里的“青菜蘿蔔”引發的思想雖不比大腹便便里的猴腦和豬腿差,一樣的被人低着頭看,未免有些發虛。“合理想象”的理由又經不起推敲,“終日惶惶”。幸虧研究養生之道的專家出面:素食延年。總算給了一點“面子”。沾沾自喜之後,雖然不怕有人拿着透視鏡來區分肚子里的魚肉和小菜,終究搞不懂為人處世的遊戲規則,又不肯捧了《致富經》和《厚黑學》來研讀,處境斷然好不到哪裡去。

  解放初期有個戰士作家崔八娃,兩個月的掃盲班學了兩千多字,文化教員要大家作文,千篇一律的幸福不忘毛主席,翻身不忘共產黨。崔八娃卻寫《狗又咬起來了》,從細微作眼,感情比喊口號來得深沉。一九五五年,和高玉寶並排站在毛主席身旁,一時間南高北崔傳遍天下。反右時受到排擠,回到老家。山村的濃霧鎮住了他的心,挖老钁頭扛老闆鋤揮砍柴刀,從此拿不動的就是那桿筆。那他自己的作品與他看,多半字已不識,叫人禁不住喟然淚珠如雨。

  這是文化的尷尬。尷尬了,悲傷了,總不能因噎廢食。還得忍恥含垢、苦己利人,不計輸贏。縱沒有回報,卻足以觸發了魂靈。

  學以致用的文化,不是效益期待。速求回報,是一種着急、焦慮的心態。國學、歷史、哲學等跟思想有關的東西學好就沒有本文開頭兩個例子。上海淪陷時,日本人推選黃金榮為市長,他推脫說:我識字不多,【岳飛傳】還是讀過的。僅此一句,從側面我們看到了舊中國臭名昭著的黑幫老大良心未泯的一面。這難道不是受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灌輸最好的寫照么?

  在這個文化與經濟竟開的時代,經濟騰飛了,重振尷尬的文化,任重道遠!



文化的尷尬 標籤: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