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孫燕姿已經很多年了,從她的第一張專輯到今天的第十二張專輯,每一張都不會錯過。一開始聽她的歌,是被她獨特的聲音所吸引;後來,很喜歡歌詞中的成長宣言;再後來,被她的個人魅力所征服;而今,再次被她的才華所感動。
2000年,我還在上中學,《天黑黑》里“成人的世界為何總有殘缺”使我深深觸動,《自然》中“天空沒有飛過的痕迹,但我已經努力飛過”給我無限勇氣。
後來,《我要的幸福》讓我知道追求理想可以那樣張揚,《任性》告訴我每個人都可以倔強,《一起走到》讓我認識了公益事業……
2003年,即將高考的我,《未完成》讓我聽到了她的疲憊與堅持,這首歌陪伴着我度過了最難熬的高考時段。
那年,我進入了大學,《The Moment》告訴我,她累了,需要休息了。也是那時開始,我知道偶像可以伴我成長,但是,卻無法陪我面對人生的一切。
2004年底時,《Stefanie》回來了,還是充滿無限動力的告訴我要向前《奔》,但是,那時,我很失落,總覺得偶像與我漸行漸遠了。
2005年,《完美的一天》里的大房子、落地窗,我好喜歡,其實,偶像還是走在了我的前面,我對未來的追求,也就是這樣吧。
2007年,《逆光》而來的孫燕姿,告訴我,她會陪伴着我的成長,但是,人生的道路就是這樣,需要逆光前行,畢業后的人生,才是我要面對的現實。
後來,我真的學會了獨自面對人生的風和雨了,辛勤的工作,努力的學習,仔細的規劃,偶爾我也聽聽孫燕姿的歌。
2009年,我買了火車票,專程到北京,聽了那場“答案是The Answer Is——孫燕姿世界巡迴演唱會”,尋找我等待的答案。那天,兩個半小時的演出,我知道,偶像與我的距離,就是這二十米的直線,就是這樣跨不過的鴻溝……
那天之後,我決定改變自己,決定要重新出發。我知道,待在那個小山裡,我永遠都無法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將旅行的背包拿起,走到西藏,看到了夢中的布達拉,我努力學習,爭取更好的人生。
2011年,就像從天而降的禮物,《是時候》出現了,我也順利通過考試,來到此時打字的電腦前了……
朋友們,說我有點痴迷,有點單純,有點糊塗;同事們,嘲笑我還有偶像。其實,真的無所謂,我就是一個有偶像的人,我的偶像伴隨了我成長的每一天,她為我每一次的努力做着見證,她為我每一次的失落加油鼓勁,她陪伴我每一次的開心、喜悅、悲傷、難過,她讓我看到了自己一點一滴的發展和變化。
2014年,已成為孩兒媽的孫燕姿,帶着《克卜勒》走來了,她依舊是我的偶像,依舊是我心中的克卜勒。面對理想,她是執着的;面對金錢,她是淡泊的;面對生活,她是積極的;面對家庭,她是負責的;面對事業,她是努力的……
我就是覺得,這樣很好。現在,此時,聽着《無限大》,懷着敬佩的心情,寫着驕傲的文字。
我,再次被孫燕姿的歌聲感動。
註:
今天看到音樂獨家首播了孫燕姿的新專輯《克卜勒》,不禁感嘆,孫燕姿不愧是行銷學專業出身呀!孫燕姿的專輯,歷來銷量很好,一個是因為她的歌好聽,另外的原因就是營銷手段很棒。
2000年到2007年,孫燕姿出了10張專輯,每張都是叫好又叫座。那個年代,網絡還不是很發達,我們聽歌還是用着卡帶和CD,後來,網絡盛行,歌手的專輯銷量都在下跌,加上,這幾年呈現全民媒體形勢,歌手已經遍地開花了,偶像也不再那麼金貴值錢了。但是,孫燕姿的專輯銷量還是不錯,為什麼?
孫燕姿近年的這兩張專輯,都沒有用傳統的營銷手段,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演唱會模式。
互聯網可以滿足大眾歌迷的集體需求,演唱會可以帶動歌迷的互動參與,兩種手段將歌迷的熱情和錢袋牢牢抓住,既滿足了歌迷的需要,也成就了明星的人氣和財氣。